選擇原諒 化干戈為玉帛

2011-08-05   | 潘明原

一場意外,一方選擇誠心懺悔、另一方選擇原諒,黃英秀(左)與陳育璉(右)現在情同姊妹。(攝影者:潘明原,地點:陳育璉家中,日期:2011/07/21)
一場突如其來的死亡車禍,讓慈濟志工方明順心生疑惑──做好事發好願,為何善神不護持?賣掉漁船做慈濟、退休金捐榮董、全心投入環保及齋戒,為什麼還會遇上噩運?方明順在《法譬如水》偈誦中找到了答案,並且將這段惡緣化解為善緣。


苦海「盲忙」 回頭是岸

屏東東港慈誠隊方明順師兄,加入慈濟之前從事捕魚工作,當了三十年船員,直到1998年他才擁有屬於自己的漁船,當起船長。平時漁船出海作業,除了捕魚之外,捕撈櫻花蝦也是他的主要收入來源。

同年,方明順和太太黃英秀找到了共同的興趣--「做慈濟」。投入環保志工行列的他們,時常攜手參加慈濟活動;在漁船靠岸時,還會帶著外籍漁工一起做環保。

多年做環保後,黃英秀決心要更精進深入慈濟,因此在2001年參加慈濟委員培訓,而方明順則參加慈誠隊見習。慈濟十戒是每位委員慈誠應當恪守的戒律,其中第一戒不殺生,卻讓夫妻倆相當困惑,因為漁船一出海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生命(櫻花蝦)犧牲。即使收入再好,他們心中還是不時感到心虛,因此商量是否不要再過討海的生活。

恪守戒律 轉業心自在

好不容易才擁有自己的漁船,生活收入較為寬裕,竟然為了做慈濟要把漁船賣掉,方明順內心滿是掙扎與不捨。難以取捨之際,上人的一句話:「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讓他放下事業(賣掉漁船)投入志業。

結束了三十幾年討海生活,方明順也把漁民保險做結清,在償還債務及房貸後,他把多餘的錢拿出來捐榮董。太太開始幫人家做清掃工作,方明順則四處打零工,收入雖然不比以前,但是當夫妻倆受證穿起慈濟制服時,內心卻踏實而自在。

捨棄當船長,回到岸上要找工作實在不容易,哪裡有工作,方明順就去做,多餘的時間都用來做慈濟。今年(2011)初,他考取

方明順與黃英秀邀約陳育璉母女一同參加社區讀書會(右起:陳育璉、陳育璉的女兒、黃英秀、方明順)。(攝影者:洪月霞,地點:屏東東港聯絡處,日期:2011/07/21)
客運司機負責開學生專車,原本以為司機的工作時間較固定,做志工的時間也就會多一些,哪知道才正式上班不久,就在3月16日和一位二十一歲的年輕人發生擦撞,而那位年輕人當場往生。

人生練習題 化惡為善緣

3月間「法譬如水」經藏演繹正式啟動,方明順和家人都已投入練習,並發願齋戒,而車禍意外的發生,一度讓方明順懷疑是否真的善有善報?為何會碰上這種事。

事件發生後,慈濟法親除了安撫方明順的情緒外,也陪伴事故受難者家屬。黃英秀和方明順勇敢地面對家屬,誠心懺悔,並取得他們的原諒。為了不讓這段因緣變成惡緣,夫妻倆經常與家屬互動,並邀請往生者的母親陳育璉她及其女兒一同參與社區讀書會等活動。

事故受難者的母親陳育璉表示,過去二十多年來,她都只是慈濟會員身份,這次的事件,內心雖然傷痛,但是也因為兒子發生這一場車禍把她帶進慈濟。她在社區讀書會中了解一切都是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因此她最後選擇放下怨與恨,積極投入社區環保及參加讀書會、社區共修、分會共修,甚至志工見習等。她說:「我要一人做兩人份,把所有的福報回向給往生的兒子。」

一場意外將原本可能對峙公堂的雙方,在經藏演繹的活動中將惡緣化解為善緣。就如同陳育璉女士所說:「社會沒有仇恨和埋怨,果報業力就會減少,所以我選擇原諒。」現在陳育璉女士投入慈濟各項志工,在慈濟的大家庭中,因為法親的愛與關懷,漸漸了悟因果、心開意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潘明原 屏東報導 2011/07/2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