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做慈濟 輕鬆又自在

2011-11-09   | 許美文
林青松以專業投入慈濟志業,萬華聯絡處如有木工的工作,大多由他承擔。圖為43週年慶時,林青松再次發揮木工專業,將法輪的想法具體呈現出來。(攝影者:柳復中,地點:萬華聯絡處,日期:2009/04/24)
「做慈濟就好像我的名字『青松』一樣,做得輕鬆自在。」總是伴隨爽朗的笑聲,並勇於承擔慈濟事的林青松說。林青松是一位專業木工師,以木工技能成家立業,也將自己的專業投入慈濟志業發揮功能。

穿梭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慈濟志工們,正為浴佛典禮作準備,負責製作浴佛台的志工林青松神情專注地鋸木、訂釘。初夏正午的艷陽照射下,斗大的汗珠不斷冒出來,他一點也不以為意,務必將工作做得精準,儘快完成浴佛台,好讓其他志工得以接續工作。

以身作則 修繕打造好處所

林青松是一位專業木工師,以木工技能成家立業,也將自己的專業投入慈濟志業,自從2004年受證為慈誠,萬華聯絡處如有木工的工作大多由他承擔。近年慈濟週年慶佈展也是出自他的巧手,在40週年慶時他仿造花蓮靜思堂旁的小木屋,讓參訪會眾感受證嚴上人當年苦修的處所,及瞭解創立克難慈濟功德會的堅毅精神,引領更多社區志工加入。

萬華社區曾經發生一起火災,林青松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天內就幫受災戶修繕完成棲身之處;華翠橋下的環保站,原本是開放的空間,只要一下雨,雨水就會滲進環保站,林青松帶領木工團隊,合力建構成完善的環保教育站,除能容納兩部遊覽車的參訪人數,還有一個多功能教室。

他身為互愛隊長,總是帶頭默默地做,從不會居功,在環保站常會聽到他爽朗的笑聲。
為40週年慶靜態展佈展,林青松紀錄小木屋尺寸,讓小木屋在萬華聯絡處重現。(攝影者:邱淑珍,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07/03/29)


實實在在 學木工如同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生於臺北市萬華區的林青松,幼兒時期跟母親到鄉下躲避戰火,在田野間過著無憂的童年,戰爭結束後才返回臺北;因為是家中的長孫,青松備受祖父的寵愛,從小在愛的呵護下長大,順遂的人生養成他樂觀、隨和的個性。

林青松17歲時跟隨父親學做木工,受到父親做人誠信的身教,對他往後在做人處事上有深遠的影響。從做木工的技術,他體悟許多做人的道理,在每次木作之前,他掛上眼鏡、手拿鐵尺,總是專注丈量計算所需尺寸,不能有毫釐的偏差,否則就要重來,他說:「做人就跟在量尺寸一樣,若稍有差錯,做起來的東西就全部壞掉了。若不對就要改,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他同時體會做人做事要專注用心,一個不小心不只傷到自己,也會傷害到別人,他不時自我提醒,也叮嚀身邊的夥伴做事要多用心,並比出大姆指說:「我年輕時做工不小心,大拇指被切掉半截,咱做人要像木作一樣,實實在在。」

恪守十戒 慈濟家庭最和樂

林青松在妻子杜卿珠接引下成為慈濟志工,進入慈濟最大的改變就是打了30年的麻將戒掉了。以前沒事的時候就會去打牌,有時甚至打到通宵,因而影響夫妻感情。就在杜卿珠煩惱憂鬱時,適巧進入慈濟,接觸上人的法水,漸而解開心結,並鼓勵青松參與慈濟活動。
華翠橋下的環保站,原本是開放的空間,林青松帶領木工團隊,合力建構打造成完善的環保教育站。(攝影者:陳昭賓,地點:萬華環保站,日期:2011/05/09)

每次參與慈濟活動,林青松恭讀慈濟十戒,尤其唸及:「不抽煙、不賭博……」,頓時心虛無法再唸下去,感覺自己心口不一,所以決定把打麻將的壞習慣給改掉。九二一地震災讓夫妻倆感受生命無常,全心參與希望工程,把握因緣善用生命的良能。

今年70歲的林青松,已退休全心做慈濟,今(2011)年參加《法譬如水》經藏演繹時,對其中一句經文「凡夫愚行垢穢重」感受特別深刻:因為承擔互愛隊長以來,在邀約隊裡的成員出勤務時,時常因為被拒絕而備感挫折,經過法水的洗滌,他懺悔平時對別人的關懷不夠,沒有與人結下好緣,以致「愛的存款」不夠。

林青松不時修正己過,學會放下身段、廣結好緣,不但做到對慈濟夥伴用心關懷,也將「做人實在」的身教傳授給三個女兒;二女兒及女婿更將善的種子帶到馬來西亞馬六甲耕耘,並已分別受證為慈濟委員與慈誠,一家人和樂融融是他最大的滿足。【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許美文 臺北市萬華報導 2011/11/0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