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苦撐 養女走出一片天

2011-11-18   | 莊碧霞
養女的艱辛生活,養成林美玉堅毅不服輸的特質,即使在先生往生後,她還是帶著孩子們走過艱辛,現在的她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積極走入人群付出。(攝影者:陳惠玲,地點:簡林美玉家中,日期:2011/09/20)
她是師兄師姊口中「看起來很兇的師姊」,深邃的雙眸中透露一股堅毅的神情,不言不語、直視人時,給人幾分的畏懼感,她是簡林美玉。從小被送作養女的她,走過艱辛的童年,造就她堅毅不服輸的特質,彷彿事先為她注入強心針,好讓她面對未來重重的考驗......

成長艱辛 造就堅毅性格

簡林美玉有四個哥哥、兩個姊姊,原在家中排行老七的她,在家庭經濟吃緊的情況下,父親將她送給熟識的朋友作為養女;養父母家中則有個大她七歲的姊姊,而她也為養父母招來了一個企盼已久的弟弟。

本以為換個環境,能有個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過,怎奈養父母感情不睦而後分居,她的童年在養祖父母的幫忙下才得以溫飽。而後,為了減輕養母的生活重擔,美玉進入夜校就讀,每回為了註冊費,她都必須到養父家往返兩三趟,常常因為無功而返而落淚。

完成學業後,養母帶著她和弟弟跟著姊姊一起生活,姊姊結婚了,她們一家三口依附著姊姊、姊夫,過著遊牧般的日子,姊夫、姊姊搬到哪兒,她們就跟到哪兒。這樣的日子,直到美玉認識了先生簡曜輝後,才宣告結束。

緣定一生 相夫教子勤持家

在姊姊的安排下,她見到了攜手邁向人生道路的另一半,初見面,所謂的「一見鍾情」並沒有發生在她身上。美玉見對方身子長,是老一輩判定為「懶惰的人」類型,她怯步了,對他沒有留下好印象。在姊姊的遊說下,事情有了轉機,姊姊常勸她:「外貌不能決定一切,凡事多觀察,對方是鐵工廠的小開,生活優渥。」這些話,美玉聽進去,再回首過去的歲月:生活的艱難、居無定處,想到這兒,她決定認真的和簡曜輝交往,兩人也就此步上紅毯。
林美玉承擔香積組勤務,認真的態度讓人放心地將任務交給她。圖:林美玉為環保茶會準備茶水。(攝影者:陳惠玲,地點:基隆共修處,日期:2011/09/16)


婚後夫妻倆育有一子二女,美玉勤於家務,用心照顧孩子,因異於平常人的身世,造就她堅毅的個性,童年生活的經驗,讓她害怕孩子再遭遇苦難,於是她對孩子的教育是全方位、且嚴格,孩子的學習由她全程陪伴,犯錯處罰是免不了的,在孩子的眼中,她是「嚴」母,如今,孩子的成就是她的驕傲。

慈濟因緣 付出無求撼動心

孩子日漸成長,不插手公司事務的美玉有了「閒」的時間,不善穿梭人群交際的她,最愛做的事是靜靜的看書。在姪子的引薦下,美玉認識開書店的慈濟志工林梅慧,從繳交善款到參與活動,一路由林梅慧帶領,從土耳其大地震,接著臺灣遭逢921大地震,她跟著師兄師姊們,捧著愛心箱,向來來往往的人群彎腰鞠躬募愛、募款,見師兄姊們不停地獻以九十度、最虔誠的致敬,一幕幕景象打動了她的心,美玉決定更深入認識慈濟。

舉凡慈濟活動,不論是訪視、福田、香積、讀書會等,她都沒漏掉,每每活動後,她便告訴自己:「怎麼有這麼一群人,肯為別人無怨無尤地付出,這真是『善』的團體。」就這樣她參與培訓,並於2001年受證成為慈濟大家庭的一員,除了平日的勤務,她深耕於最愛的讀書會、深入人文。

沉著冷靜 面對無常洗煉心

隨著時代的變遷,以船運載貨物業務漸漸沒落,直接衝擊的便是鐵工廠,也在這時,美玉的先生將事業重心轉移,改而投資遠洋漁船,在基隆到印尼海域作業。先生在外打拼,她從不過問先生工作的情形,只在漁船靠港時,把那一箱箱漁獲運送回家,除鱗、殺魚後一一分送給親朋好友,日子在安逸中流逝。

一個颱風天,身子骨一向硬朗的先生,感覺身體不適、睡不著覺。深夜,先生怕吵到家人的睡眠,獨自到客廳看電視,躺在沙發上的他,就這樣沒再說半句話,再也沒起來。隔天早晨,在美玉的呼喊、搖動下,才知道先生已與世長辭。

遭逢巨變,美玉並沒有哭,只是叫醒孩子並告知他們「父親往生了」,旋即分配孩子通知親人,自己則聯絡慈濟師兄師姊,鎮定安排先生的後事。

夜闌人靜時,她則一個人坐在沙發上啜泣,不敢出聲,就怕孩子們擔心;為了幫助孩子走出失親的痛,她保持作息與平日相同,一樣做家裡的事、一樣做慈濟的事。
先生的突然往生,林美玉面對無常,仍以冷靜態度應對,以無比的勇氣解決龐大的債務。圖為簡林美玉師姊全家福。(攝影者:陳惠玲,日期:2011/11/10)

法入心 落實生活走出考驗

先生走了,美玉沒有一蹶不振、躲在家裡回憶往事怨嘆命運。她武裝自己做環保、掃除心中的不捨、思念,接下一樣一樣的勤務,忘了自己的遭遇,從與人的互動中,體會無常、珍惜當下,更從別人的故事中,慶幸自己不是最糟的那一個。原本糾結的心,漸漸打開了,閒賦在家時,她會翻開《衲履足跡》、《靜思語》,咀嚼文中的意義,洗滌塵垢、剪斷煩惱,就這樣隨著時間流轉,漸漸地走出喪夫之痛。

以為能平靜的過日子,熟知考驗並未中止,美玉面對的是接踵而來巨額的債務,把這才安頓好的家,重重一擊。銀行催討的電話、債權人的電話響不停,鈴—鈴—電話鈴響總是讓她膽顫心驚、惶恐不安。為了讓家安定,讓孩子安心過日子,她總是堅定告訴孩子:「沒事的,媽媽會處理。」

輕輕的一句話,卻如千斤重擔重重壓在她肩上,她打起精神與銀行交涉,一向不向命運低頭的她,鼓足滿滿的勇氣,向債權人點頭再點頭、彎腰再彎腰,請求債權人給她時間處理。不知多少夜裡,她從驚恐中醒來,旁人勸她:人都走了,債也就不了了之了,妳就不要管了,當作沒這回事。她聽了只是苦笑,因果循環,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道理她懂,她更不想讓許多人在先生往生後還咒罵他,她希望他能無牽無掛地走,帶著家人的祝福離開,投生有緣人家,因此她積極的處理債務。

上人常說:「屋寬不如心寬。」她確確實實的履行這一句話,賣掉了臺北的房子、店面,所得一一償債,手上剩餘的是不算小的漁船,她也毫不眷戀找尋買家。只是這艘大船,找買家談何容易,加上債主催債聲聲急,無助的她曾站在大船前嚎啕大哭,再擦乾眼淚後,她奔走於漁會請求理事長協助;在她的誠心及負責的態度下,船賣了、債務解決了,在先生往生後七年,悠悠七年、漫長七年,她熬過了。

無債一身輕 昂首闊步人間路

回首這七年的日子,她眼眶濕了,手指輕輕推開鏡框,擦了擦眼淚,吐了一口長長的氣說:「一切都過去了,能走出這重重考驗,都靠一次一次出勤務給我的體會、給我的信心,上人的法語也是解苦解痛的良方,做慈濟讓我永遠不後悔。」

她輕輕的笑了,彷彿風雨後,院子中的一株孤挺花,挺直身子,在陽光中綻放,那淡淡的馨香隨著風傳送。【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莊碧霞 基隆報導 2011/11/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