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吳維祥 志工典範永存

2011-11-19   | 沈健民 曾慶方
2000年東區人醫會成立,初期的義診極為克難,擔任總幹事的吳維祥仍親力親為,招募醫師加入、調度義診車輛、解決藥品、醫材缺乏的困擾等,將種種困難逐一克服。圖為東區慈濟人醫會至台東蘭嶼義診。(攝影者:潘秋華,日期:2005/03/27)
「師兄,麻煩你幫我領藥。」「師伯,十七床的病人要照X光。」「師伯,幫我送檢體。」十八年了,在急診這人手最缺乏的時刻,一聲聲此起彼落的「師兄」、「師伯」,呼喚的都是同一個名字、同一個堅定的身影──花蓮慈院急診室志工吳維祥。

守護急診室 勇猛精進心

清晨五點、天微亮,偌大的花蓮慈濟醫院只有急診室燈火通明,忙著處理不斷湧入的病患。一般上了年紀的長輩們沒事都不太願意進醫院,而在混亂嘈雜的急診室裡,甚至經常會出現血肉模糊的場面,在已經七十歲的吳維祥看來卻是輕安自在。無論是鋪床、推床等等瑣事,或是輕輕一句安慰病人的話語,都是急診醫護同仁最能倚靠的力量;前一陣子陸續登上新聞版面的急診室暴力事件,吳維祥經常能夠以智慧及經驗來化解。急診室主治醫師吳仁傑與吳維祥相識十多年,在他眼中的吳師伯是「溫柔且堅持地守護志工崗位」。

近二十年的投入,讓吳維祥對急診室的一切如數家珍,就像在自己的家一樣,旁人眼裡看來極為相似的病床,他可以細數每一代病床設計上的差異點,告訴你哪一張病床最適合推送;他的EMT(緊急醫療救護技術員)訓練時數高達460個小時,比一些醫護人員都還要多;甚至連華人傳統習俗上最重視的農曆年假期,他依然堅守崗位不曾離開。急診常住志工蘇秋忠就讚歎吳維祥:「耐力勇猛,持恆精進」。

問起吳維祥進入慈濟的因緣,他淡淡地說:「想當年我可是『十項全能』!」原來他的慈濟緣,竟是從牌桌上牽起的……
走入慈濟後的吳維祥戒菸、戒酒、戒賭,全心投入慈濟,九二一大地震重創臺灣中部,吳維祥(前排右)馬上投入簡易屋援建工程。(攝影者:許錦鳳)


留戀方城戰 難戒菸酒賭

年輕時的吳維祥, 嗜麻將成性, 一下班就開桌摸八圈,他回憶當年:「賭麻將最不好的就是時間耗費極長,在打牌的時候又菸酒不離, 就算你不抽別人也會抽;而且為了要上牌桌,還得編出各種藉口矇騙老婆,更常把薪水全部輸光,種種惡習無所不至,所以當初在公司的同事都說我是『十項全能』。」

好賭的吳維祥,並不是一位十惡不赦的壞人。出生於西元1941年的吳維祥,父親在他二十個月大時就往生了,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鏖戰方酣,母親含辛茹苦把他和三位兄姊一手帶大,所以四位子女均事母至孝。

十八歲時從花蓮工校畢業之後,他進入國營事業工作,服役兩年退伍再回到原單位上班。早在慈濟功德會成立之初,吳維祥就已有接觸。「那時我剛結婚不久,月薪只有七百五十塊。聽人家說有個師父常常在救濟別人,覺得很不錯,於是就騎著摩托車、載著妻子到精舍去繳五十元當功德款。」繳錢做會員很容易,但當時未滿三十的他並沒有因此而加入慈濟,反倒是沉溺在牌桌上無法自拔。

「會開始賭是因為隨著同事一起跟互助會,標到會之後同事便來借錢,那時碰到拖欠不還的狀況,同事便慫恿一起去賭博翻本,從此一去不回頭……其實還是因為自己『貪』啦!」在國營事業擔任總務,年年考績甲等、月薪已有三千多元的吳維祥,賭麻將越「搏」越大。1971年,一碗麵只賣五塊錢的年代,吳維祥就賭一底一百塊的場子,每把輸贏都是好幾百塊。

年長他十五歲的大哥曾經語重心長的對吳維祥說:「我寧願你去喝酒、錢由我出,就是不要去賭博!」懊悔的他為了戒賭,就自願請調到臺東去。「剛去的時候人生地不熟、找不到牌搭子,心想果然來對了!後來因為業務關係認識很多新朋友,才發現那邊的人個個都在打牌,加上天高皇帝遠,老婆更管不到,反而更加沉迷……」

沈溺賭海 幸有善念牽引

二十餘年在牌桌上浮沉,讓吳維祥曾經一個月的薪水袋只剩下兩塊錢回家,甚至連太太生產坐月子的時候,他也依然在牌桌上廝殺,不知悔改。談起以前那段嗜賭如命的日子,他用一句臺語俗諺來總結:「賭贏,贏一隻田嬰(蜻蜓);賭輸,輸一架飛機。」印證「十賭九輸」這顛撲不破的真理。

但沉迷牌桌的糜爛生活,到了1991年,突然有了大轉變。那時有一位牌友,雖然參加了慈濟的筆耕隊(相當於現在人文真善美的文字志工),卻依舊戒不了麻將,經常邀約吳維祥一起打牌。有一天,兩位牌搭子又聚在一起。牌友的太太突然一通電話追到牌桌來,通知明天是慈濟功德會的全省聯誼會,許多會員要回花蓮尋根,要找志工來打包近六千份便當。牌友順口邀了吳維祥參加,他也順口答應下來。

隔天,吳維祥依約前往花蓮慈濟醫院的供膳組廚房報到。不會煮菜的他,被派去打包。他一邊包著便當,一邊看著如此莊嚴的香積志工團隊,大家合作無間的景象觸動了他的心,他決定要投入慈濟,而且暗暗發願要戒賭、戒酒、戒菸。
1994年5月東區醫療網演習,吳維祥(中)當時已全力參與。(攝影者:林瑛琚)

不能慢慢改 覺悟立刻改

五十歲才加入慈濟的吳維祥,將所有的休假和閒暇時間全部投進去,通過培訓課程、不到三個月就受證成為慈誠。剛開始老同事們都覺得像他這種「十項全能」、天天開桌的人,怎麼可能說戒就戒?頂多三天後就故態復萌了吧!沒想到吳維祥真的完全戒除惡習投入志工,一做就是二十年。

吳維祥謹記證嚴上人的教誨:「壞習慣要馬上改,不能慢慢改。」他真的說改就改、完全洗心革面,不可思議地速度之快讓旁人都感到訝異。「是毅力!」他點出了這項關鍵。「戒賭、戒菸和戒酒,都是存乎一心,只要自己堅定信念,牌友來找人湊桌,一次、兩次、三次約不出來,以後他們就不會再找你了。」他的太太非常感恩證嚴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這個家找回了男主人。

將慈濟事視為本分事的吳維祥,舉凡精進、共修,各種營隊都少不了他的參與,每個月的精舍發放日都能看到他在廚房揮汗舞動大鏟的身影。問他如何掌握這炒大鍋菜的訣竅?他笑笑地說:「只是多練習幾次而已。」

親力親為 亦須組織動員

1993年, 吳維祥看到花蓮慈院的急診室人力吃緊,便開始在下班後到急診室擔任志工。他將花蓮區慈誠與委員組織起來,建立平日晚上與假日全天的輪值制度,預排班表、調度人力。大家都很喜歡跟著吳維祥一起做志工,即便是初來乍到的新手,也無需擔心,因為他總是以身示教、身先士卒地投入其中。

1999年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屆齡退休的吳維祥前往埔里重災區,協助搭建328座大愛組合屋。返回花蓮之後,他改在每天凌晨五點,急診缺乏志工協助的時刻出現在急診室,默默地在湧進傷患、缺乏人手之際適時補位,風雨無阻、從未間斷,為疲憊整夜的醫護團隊,帶來一股安定的力量。
洗心革面的吳維祥,山巔水湄都可以看到他膚慰貧苦的身影。圖為東區慈濟人醫會至台東縣霧鹿村義診,吳維祥師兄(左)陪村民至義診現場看診。(攝影者:李侑蓁,日期:2007/9/29)


退休之後的吳維祥貫注所有精力,帶領全家一起做慈濟,太太陳美枝與他同時進入慈濟、參與志工活動。不挑事情大小、什麼都做的吳維祥說:「除了睡覺以外,我把所有時間都賣給慈濟了!」

恆持 締造愛的十項全能

2000年東區人醫會成立,吳維祥擔任總幹事。初期的義診極為克難,所有人力、物力與車資都是由參與該次義診的醫護人員與志工自行籌措,連牙科看診專用的診療椅,也是鄭家泉牙醫師看到義診硬體設備匱乏,而發心捐贈了四張理髮椅來充當。

凡事親力親為的吳維祥克服種種困難。醫生不夠?他院內、院外四處拜託各個科別的醫師加入;車子不夠坐?他鎖定有小客車、貨車或是九人座的本地志工出勤,而且說服開車的人自己付油錢;藥品、醫材不足怎麼辦?他與花蓮慈院協調,直接向藥庫領用,再將帳款轉掛至慈濟基金會慈善支出,用扣帳的方式請領物資,解決了早年藥品存放逾期變質的困擾。至於義診場地的事先勘察,聯繫、拜訪當地村里長這份工作,他從不假手他人,而在活動結束後,吳維祥也會詳實記錄每一位參與者的出席狀況。

上人賜予法號「惟經」,光在急診服務時數就達到一萬五千零四十二小時的吳維祥,真的稱得上是行善的「十項全能」了。十一年來,東區人醫會走遍花東各鄉鎮,深入高山部落、監獄和技藝訓練所。有一次,颱風過後,吳維祥邀約陳英和院長與東區人醫會前往瑞穗鄉奇美村義診,回程途中,當車隊最後一輛車開過之後,公路就發生土石流,但他們不改其志,甚至還遠赴離島蘭嶼義診,每次出診均有六科以上的醫護專業人員,平均的往返里程數大約三百公里。

吳維祥說,上人對東區人醫會的期望是以衛教為主、義診為輔,所以社區的衛生教育被當成義診團隊的第一要務,在東區人醫會多年的努力之下,社區內年輕一輩嚼食檳榔的比率已較往年下降許多。

除了例行的志工服務,2005年初吳維祥亦前往南亞海嘯過後的斯里蘭卡參與義診,以歷練多年的豐富經驗讓義診的場地設置與動線安排更為順暢。他也參加印尼及大陸遼寧和福建等地區的義診,將關愛的心延展到海外。

病痛考驗來 自在心輕安

2009年11月12日,每日運動健身的吳維祥在打完網球後感覺手臂酸痛,他抱著手臂、縮著身體在地上休息,後來換成腹部劇痛,叫救護車送慈院急診檢查, 竟發現體內有一顆十三公分大的肝臟腫瘤。花蓮慈院外科部主任李明哲醫師在11月18日動刀切除了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肝臟,並接受化學治療與標靶藥物治療。

吳維祥以平常心看待自身的病痛,豁達的他從不談生死之事,只有在臨進入手術室前對著太太說:「如果這次開完刀、我沒有辦法出來,請把我的大體捐出去。」說完之後便笑著被推入開刀房。

吳維祥育有一女兩男,小兒子在慈濟技術學院擔任駐衛警。他說,他沒有太多牽掛,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急診的孩子們與東區人醫會的傳承。
每天準時到花蓮慈院急診報到服務的吳維祥(前排右四),和急診團隊有如一家人,是醫護人員工作上和心靈上最依賴的志工爸爸。(攝影者:謝自富,地點: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

以愛傳承 把握分秒行善

在醫病互動間,受到吳維祥堅毅精神感動的李明哲醫師跟他相約,等到吳維祥體力復原後,要和他一起參加東區人醫會義診。為此。吳維祥更加努力調養身體。2010年1月23日李醫師果然依約成行,與許文林副院長、吳坤佶醫師、顏慶仁中醫師與四位慈大醫學生,加上關山慈院團隊一起到臺東縣延平鄉武陵社區義診。

經常參與的「義診之花」——花蓮慈院門診護理師張友薰、開刀房護理長徐淑華、個管師游雅慧,對於師伯這麼快就能復出歸隊,更是喜悅感動不已。看著大家搶著不讓他搬重物的情景,吳維祥露出開心的笑容,因為他知道,慈濟義診的團隊之愛已經傳承。

上人鼓勵他:「不要把自己當作是病人,可以動就要盡量動。」大病初癒的吳維祥,積極把握當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剛開完刀還不滿三個月,吳維祥便拖著孱弱的身軀到靜思精舍幫忙打包香積飯,希望能為海地大地震的災民盡一分心力。而只要體力可以,他就堅守在急診室的崗位上,每天清早五點出現在急診室。吳維祥說,現在的他更能深刻體會身為病人的感受。

「他太認真了!」談起吳維祥,急診室護理長陸家宜滿是不捨:「吳維祥師伯幾乎從不缺席,然後都會幫我們把急診室打點得好好的;如果當天環境有感覺到稍微亂了點,那一定是吳師伯有事沒辦法來,這是很明顯的對比。」提起師伯的病情,陸家宜說:「有時候看到他臉色不太好,就會很擔心,希望他能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

證嚴上人常提醒弟子要「心寬念純」,這正是吳維祥最喜歡的一句靜思語。不管面對病痛,或是生命中的任何難題,都是這四個字讓他心無雜念地跨越過去。褪下「十項全能」惡習,以志工服務滌淨自心的吳維祥, 最大的願望,就是分秒不空過,日日皆能在菩薩道上精進,持續散發生命的熱能與活力。

(文:沈健民、曾慶方 摘自:《人醫心傳》93期)
參考資料:2010年4月1日志為人醫守護愛──醫療紀錄片「態度」簡介文稿 & 2011年1月17日大愛新聞

編者案:資深醫療志工吳維祥,於2011年11月18日下午三點多因為血壓下降病危。家屬依其願,在花蓮慈濟醫院高瑞和院長等全程陪同下,換上全套藍天白雲加上志工背心與藍色外套。大體因B肝無法完成捐贈遺願,由醫院救護車護送回家。吳維祥師兄享年七十,其精進為人群付出的大愛精神,足以為志工們的典範。祝福維祥師兄,乘願再為菩薩度眾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