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醫師處方 環保站做志工

2011-12-28   | 胡美蘭
張悰能〈左二〉從日南環保站做完資源回收後,帶著兩個女兒,陪太太黃菁美〈右一〉一起研讀《法譬如水》演繹經文。(攝影者:張秀惠,地點:慈濟臺中大甲聯絡處,日期:2011/06/19)
「我將妳捐給慈濟,妳跟著志工們一起學習,看看能不能改變妳的急性子?」張悰能曾經認真地對太太黃菁美這樣提議過。黃菁美也曾於慈濟大愛媽媽課程中分享,「因為自己個性較為急躁、脾氣又不好,帶給先生莫大的壓力,以致於長期為肝藏疾病及頭痛問題所困擾。」

張悰能、黃菁美和兩個女兒,12月15日於慈濟臺中大甲聯絡處晚場歲末祝福,與五百七十六位會眾分享他們「因小願、得遇善」的因緣。

做環保  治癒頭痛的妙法

張悰能任職於機械加工廠,長期工作勞累,又患有B型肝炎;太太曾菁美是家庭主婦,快人快語的她,不自覺於日常生活互動中,將家居環境營造成高壓狀態,讓先生回家無法釋放工作壓力。張悰能因此經常覺得頭痛不適,早年以為是業障問題,開始用心學習念佛誦經,仍無法改善身體的不舒服。

兩年前(2009年)經朋友介紹,他專程前往竹南一家中醫院求診,之後病情也時好時壞,並未徹底改善。2010年11月張悰能再度求診,一位甘醫師突然問他:「你看起來悶悶不樂,哪來那麼大的壓力?」經過一番深談,甘醫師開出的處方竟是「到環保站做志工」。這個結論,讓張悰能好奇不已,回家之後,馬上請太太代為詢問大甲那裡有環保站。

張悰能〈右前二〉和太太黃菁美〈左前一〉及兩個女兒,假日時一起在日南環保站幫忙做分類工作。(攝影者:鄭碧惠,地點:臺中日南環保站,日期:2011/12/04)
2011年3月,一個彈性上課的星期六,大女兒張倖瑜就讀的大甲國小,安排學生到慈濟大甲環保站參訪,曾菁美也陪同參加,她趁機向志工徐惠姈詢問:「假日,有哪些環保站可以做環保?」經徐惠姈熱心說明、介紹之後,張悰能走入了「日南環保站」。

隔週星期日早上九點鐘,張悰能帶著太太和一對女兒來到「日南環保站」,「玻璃區」做分類是他們一家人環保足跡的起點,也讓張悰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問他「為什麼快樂?」張悰能說不上來,只覺得「身心都舒暢!」他還發現到,環保站多數是年紀較大的志工、男眾也較少,因此更堅定投入環保的決心。

環保站裡,大家尊稱「姑姑」的鄭玉霞,就像自己的媽媽一樣關心、照顧大家,也讓張悰能好愛這個「家」,只要遇上假日的前一晚,他自然地會在半夜醒來,不斷地看著手錶、盼著天亮,等著到環保站。

曾菁美看到先生加入環保志工的行列後,愈做愈歡喜,頭痛竟然不藥而癒,不僅自己得到莫大的歡喜,進而也影響家庭。從女兒倖瑜身上,菁美也驚覺自己急躁的翻版,因此她加入慈濟大愛媽媽成長班,在課堂上吸收許多靜思語、人文美學以及教育理念,更進而參加「社區志工見習課程」。經過課程洗禮,菁美的個性竟慢慢地變溫和。

不吃肉  接觸經文改習氣

311日本大地震之後,大女兒張倖瑜帶回一本《逆轉2012》,那是學校老師丁蕙敏呼籲孩子「少吃肉、愛地球」的分享刊物,倖瑜還堅定地跟媽媽說:「我要吃素!」;這時候,張悰能也因甘醫師第二道處方--「吃了四十多年的肉,也該夠了!」而決定茹素,並於回家後,隨即向太太表明。
張悰能〈左〉、黃菁美〈右〉和大女兒張倖瑜〈右二〉、小女兒張珈瑜〈左二〉,與五百七十六位會眾分享他們「因小願、得遇善」的因緣。(攝影者:陳倉輝,地點:慈濟臺中大甲聯絡處,日期:2011/12/15)

「你一人吃,我很難煮。」曾菁美向先生說出自己的為難,但她真正的想法是:「全家,可以一起跟著吃。」因為曾菁美認真看了《逆轉2012》,對於書本中的「選擇蔬食飲食,能有效使地球降溫……如此我們才能存活……」的報導,因震驚而認同;另外,她也明白「素食,對先生的肝臟、身體都有好處。」全家人就這樣開始素食。

適逢慈濟四十五周年,大力推動《水懺》演繹,張悰能如同護持曾菁美參與「社區志工見習課程」一樣,再度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讓曾菁美能加入經藏演練,全心投入。父女三人也經常陪伴曾菁美練習,姊妹倆隨時就能跟著大家一起唱頌、練習,儀態、架勢令大人們都自嘆弗如。

大女兒張倖瑜受到經文、慈濟道場的薰陶後,她喜歡跟爸爸去做環保,和媽媽一起參與「助念」;在學校,她從漫不經心變為自動自發,每天會主動在聯絡簿上抄一句「靜思語」,畫一張「慈濟環保場」。這次全家要參與社區歲末祝福的經藏演繹,媽媽擔心影響她的功課,還给她出了一道選擇題。「成績好,就買一部電腦,或是參加社區經藏演繹。」倖瑜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要電腦,我要參加經藏演繹!」

小女兒張珈瑜跟著吃素食之後,回雲林阿嬤家看到表姊在吃肉,她會說:「妳殺死動物,又不愛地球!」現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吃肉,她看了看就會掉頭,完全不被影響。

曾菁美也因為演繹經文,因而懺悔自己暴躁習性不僅傷人、也影響自己的健康;她衷心期望日後的自己,能做到「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做孩子的好榜樣。

「我們不能獨善其身,只修自己。」證嚴上人這句話如當頭棒喝,點醒了張悰能,當初他想將太太黃菁美捐給慈濟的心願,反而成為一家人接觸「善」的因緣,每一個人都有了好的轉變,讓他更有付出的動力;張悰能知福、惜福、再造福,當眾發願要參與「慈誠隊」培訓,成為一位慈濟人,以清淨覺性行菩薩道。

(文:胡美蘭 臺中大甲報導2011/12/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