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笈收70種茶 煮出最好味

2012-06-13   | 賴秀緞
用心、用感情,煮最好茶的志工宋玉英,談起她的茶經,滔滔不絕,臉上就浮現出喜悅。(攝影者:林萬教 地點:臺中市 日期:2012/05/26)
「世間財要賺,也要回饋社會,才是做人本份。」才剛剛動完喉部手術,臺中慈濟志工宋玉英隔沒兩天,已經忙著採購茶原料,煮上一大桶人人稱讚的甘草茶,請志工送往臺中慈院「奉茶」。

用佛法 改善家人關係

1954年出生在高雄農家的宋玉英,兄弟姊妹共九人,食指浩繁,從小必須幫忙農事。舉凡挑稻、曬穀子、牽牛吃草、照顧弟妹等等,總得忙至太陽下山才能進家門。小學畢業後,就投入職場,幫忙家計。十九歲時,與大自己二十三歲的羅先生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三女,夫妻感情深厚。

兒子在青春期叛逆不聽話,常讓宋玉英傷透了心。幸虧鄰居慈濟志工林慈慧的開導、安慰,並邀約宋玉英參與慈濟活動,不但讓她找到如何與孩子相處的方法,同時也修正了自己的火爆脾氣;宋玉英面對孩子的過錯,不再輕易動怒,改以傾聽改善彼此間的緊張關係。

宋玉英感恩地說:「我會常常想起精舍德勘師父的話『與人相處,要像跳恰恰,我退一步,你進一步,關係才能和諧。』」

先生一開始無法接受玉英加入慈濟志工行列,總希望老婆在家相夫教子,做個好媽媽、好太太,更怕她會剃度出家。宋玉英很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一定會先把家裡打理安頓妥當,才出門做慈濟。後來先生因為不捨她忙進忙出,便開始幫忙打理三餐,做好飯菜,還會幫她盛飯。

「從起初的不喜歡,到願意陪我一起看大愛臺,上人的法不但能琅琅上口,更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我真的很感激他。」雖然先生已因病往生,宋玉英對於他的默默護持,至今仍銘感於心。

一門深入 解人乾渴

宋玉英在委員培訓期間就常參與生活組、香積組的工作,在資深志工的用心帶領下,她認真吸收經驗、勤學習。她說:「在慈濟學功夫不用繳學費,學到的都是自己的,成長多、受益多,感恩師姊的不藏私。」

她投入最感興趣的「生活茶水」功能,除了勤做筆記,探尋好的物料外,並親自處理備料。宋玉英會依不同節氣,煮最適當的飲品,有些季節性的食材,玉英平時就要收集處理好,以備不時之需。如夏天的桑椹茶、蜂蜜茶、水果茶、菊花飲、香茅茶,以解熱消暑;冬天的桂圓紅棗茶、紅糖薑母茶、山葡萄,以補氣養生。

宋玉英勤做筆記,紀錄了七十幾種煮茶秘方。(攝影者:林萬教 地點:臺中市 日期:2012/05/26)
其中最受好評的香椿茶,屢獲精舍師父們的讚賞,她將香椿支幹削成薄片,曬乾備用,並分享秘訣:「香椿茶若只用葉片烹煮,香氣必定不夠,功效降低;唯有加入枝幹薄片烹煮,才能味甘、養顏又健康,喝了精神特別好。」

桑椹茶則以新鮮桑椹加砂糖熬煮六、七小時,熬煮時更得時時小心火侯,用心程度隨處可見。玉英的小小筆記本裡,密密麻麻地記錄了七十多種飲品。也難怪工地朋友,非常喜歡玉英準備的茶水,每每豎起大姆指說:「讚!」

家庭主婦入慈濟 有自信有智慧

回花蓮承擔營隊生活茶水任務,是宋玉英最歡喜的事,每次營隊幾乎都要待上四至八天或半個月之久,雖然忙碌,她都秉持著「用心、用感情,煮好茶」與大家結善緣。她說:「說不累是騙人的,但累了又很高興,每次的承擔都是學習。」

她認為,對一個家庭主婦來說,能參與慈濟這個大家庭,廣結善緣,是前世修來的福分,要好好珍惜。雖然只有小學學歷,曾讓她相當自卑,但上人一句「不識字沒關係,識道理就好。」讓她在每次勤務中,都能勇於承擔,樂於配合。

「對的事,趕快做;不對的事,不能沾。」 宋玉英珍惜每次付出的機會,以「做中學,學中覺」期許自己,盡所能、做該做的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賴秀緞 臺中市報導 2012/05/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