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發霉甘薯 惡緣要善了

2012-09-25   | 黃美華
踏入慈濟多年,謝周貴美於1991年受證為慈濟委員,除了探訪貧戶,一有空時也會回到花蓮做志工,而舉凡重大災難發生,她都會與慈濟人走上街頭募心、募款。(攝影者:楊德有,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1/12/31)
「興建醫院很困難,需要大家的愛心來完成。」第一次見到證嚴上人,上人微弱的聲音釋放堅定的決心,讓謝周貴美感動得哽咽,心中也默默發願回到臺南後,一定要幫助師父一起助人。

生活困苦難維持 割草插秧全都做

出生於臺南縣佳里鎮的謝周貴美,因為家中沒有自己的土地,因此父親種植的稻子和甘蔗等農作物,必須付出部份成數做為承租土地的代價。小時候,父母為了維持六個孩子的生活,三餐僅能靠著發霉後再曬乾的甘薯簽填飽肚子,又酸又苦又澀,實在讓人難以下嚥。

當時只有五、六歲的謝周貴美,每天的工作就是餵食牛隻,還要下田拔除雜草、插秧。兩位哥哥讀小學後,下田幫忙的工作隨即落在姊姊和自己身上,當時謝周貴美也在想:「我甚麼時候可以上學?」小小的內心開始有了期待。

直到有一天,學校終於發出入學通知,父親簡單的一句話:「女孩子不必上學。」突來的錯愕,讓謝周貴美壓根不敢說話,從此「爸爸真偏心」的想法已埋下她的心田。幾年後,父親終於有了自己的田地,而種植後的收成再也不必分給地主,家裡的生活也逐漸有了改善。

十九歲那年母親生病過世,姊妹倆除了下田工作外,也扛下煮飯、洗衣等家中的大小雜務。二十四歲那年,謝周貴美已蛻變為亭亭玉立的少女,「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父親對她的打算。有人前來說親,對象是鄰村的謝金木,父親也未徵詢謝周貴美的意思,即擅自決定答應這門婚事。

結婚後,謝周貴美隨著先生任職成衣加工,夫妻倆靠著一份薪水支付房租、養育三個孩子和鄉下的公婆,幾乎入不敷出,謝周貴美對著先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工廠裡的加工,拿到家裡車縫,雖是論件計酬,但多少還可以貼補家用。」

走入社區說慈濟 募心募款不遺餘力

1984年,謝周貴美聽聞花蓮有位師父在幫助貧苦人,從此她都會從每個月的買菜錢裡挪出一百元做為善款。有一天,菜市場有人邀約一起到花蓮看師父,而謝周貴美也跟著前往。
如今,七十三歲高齡的謝周貴美(左)雖已卸下組長一職,但她還是發揮自己的所長,無論環保、助唸、生活、香積等工作,她都會隨即補位、從不推辭。(攝影者:王淑樺,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0/07/25)


「興建醫院很困難,需要大家的愛心來完成。」第一次見到上人,那微弱的聲音釋放堅定的決心,這一幕讓謝周貴美感動得哽咽,心裡想:「一位弱女子用瘦弱的身軀幫助貧苦人,我也要幫助師父一起助人。」回到臺南的路程,心想著該如何開始。

從花蓮回來後,謝周貴美每天到離家不遠的關帝廟,幫忙大家洗杯子、打掃座區,不時與人聊天、話家常,把慈濟的所聽所聞、感人的故事與大家分享,慢慢地,也有許多住戶成為她的會員。

踏入慈濟多年,謝周貴美於1991年受證為慈濟委員,除了探訪貧戶,一有空時也會回到花蓮做志工。土耳其大地震、921地震,南亞大海嘯等,舉凡重大災難發生,謝周貴美都會與慈濟人走上街頭募心、募款。

為了招募更多會員,她與先生謝金木發動「慈濟列車」,希望邀約更多民眾了解慈濟。勸募的會員愈來愈多,而為了記載功德款,六十四歲的謝周貴美,報名國小夜間進修班,從字母發音、拼讀、認字、寫字,開始一步步學習。

放下傷痛面對死亡 發揮所長隨即補位

幾十年來,雖然已加入慈濟,積極付出、學習,但謝周貴美仍擺脫不了無常觀的考驗。某天下午,先生騎機車出門時發生意外,夫妻倆從此天人永隔。

這次的意外,雖然謝周貴美有著難以割捨的傷痛,但她還是選擇面對,雖然心一次又一次地痛,但想到上人說:「學佛就是無論遇到甚麼境界,都要善解、包容。」而這樣的心念,最終讓謝周貴美以「惡緣善了」結束先生的意外事件。

一路走來,謝周貴美欣慰兒子與媳婦完成受證,感恩孩子們繼續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濟精神,踐行慈悲濟世的工作。如今,七十三歲高齡的她雖已卸下組長一職,但她還是發揮自己的所長,無論環保、助唸、生活、香積等工作,她都會隨即補位、從不推辭。【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美華 臺南報導 2012/05/2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