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圳光輝 遍照草屯菩提林

2014-01-19   | 莊文昭
草屯第一位慈濟志工張河圳,於12月3日結束近三十年的志工生涯。他那歷劫挫身不倦惰的菩薩身影,留給後輩無限追思與感佩。(攝影者:草屯聯絡處,地點:草屯聯絡處,日期:2013/12/29)
「生命是河,緩緩地流向遠方,潮來潮往……風起雲散,人生無常……不可思議啊!」一首慈濟〈因緣〉歌詞句道盡了生命的幻滅無常。

人生如戲,演完了就得下臺。慈濟南投草屯區的第一位慈濟人張河圳,在近三十年的志工生涯中充份發揮生命良能後,於2013年12月3日謝幕,告別了慈濟法親。他那歷劫挫身不倦惰的菩薩身影,留給後輩無限追思與感佩。

法船機車 遍灑菩提善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會場佛號聲不斷,十二尊宇宙大覺者有層次地一字排列於佛堂前端,每一尊佛前插滿淺鵝黃色及淺粉色的大菊花,追思會場顯得莊嚴肅穆,而眾人無限的祝福,則念念融入佛號聲中。

哲人已逝,典範在人間。為悼念慈濟志工張河圳致力行善的志工身影。慈濟基金會南投草屯聯絡處於2013年12月29日舉辦追思會。南投區各地慈濟人從埔里、竹山、南投、水里、名間等地專程趕至共一百六十餘人;而張河圳的眷屬,兒子、媳婦、女兒、內外孫等,也遠從臺北樹林、臺中等各地趕來追思。
人人緬懷志工張河圳這根點燃的蠟蠋,在油盡燈滅時,光輝依然照耀人間,也遍照草屯區他所播種的菩提林,讓無窮的慧命與善種生生不息。(攝影者:梁昌文,地點:草屯聯絡處,日期:2013/12/29)

年輕時從事保險業務的張河圳,有一天,在朋友家翻閱到《慈濟月刊》,因而得知慈濟這慈善團體,尤其證嚴上人的悲心願力,令他很感動,遂開啟他進入慈濟因緣,成為埔里慈濟志工徐瑞宏的幕後(協助收善款),開始了募款募心的行動。當時張河圳於每月收齊善款後,騎著機車,將款項帶到三十多公里外的埔里,再由徐瑞宏匯款至花蓮本會。不嫌麻煩、不畏勞苦的精神讓徐瑞宏相當讚歎。

道心堅固 投入人群行善

張河圳於1988年受證為慈濟委員,委員號為476號,法號「濟相」。1993年4月成立臺中分會第三組時,他擔任第一屆組長。

未進入慈濟時,他曾對徐瑞宏感嘆地說:「現在的人,道場都很堅固,唯有道心卻不堅固!」進入慈濟、認清方向後,即用心投入這條菩提大道。舉凡勸募、到災區勘災、感恩戶的關懷訪視等都有他的身影。

一臺老舊的速克達機車,猶如慈濟的般若法船,航向苦難黑暗的角落,救拔苦難眾生。更在當區遍灑菩提善種,灌溉上人的法水,在他的引領下,草屯區的菩提種子已一生無量地開枝散葉,菩提林立。

把握當下 將福做起來囤

生命終究會逝去,人生相聚有別離,雖然生死是自然法則,但凡夫面對生死,還是難掩愛別離苦的哀戚。多位由張河圳引度的資深委員,言及他如何以包容心、耐心,不離不棄地來帶領他們走入慈濟的過程,感念他的提攜與愛護,分享者皆數度哽咽,無法言語,甚或淚灑會場。

也是慈濟委員的女兒張罕提及慈父,她未語淚先流,不捨之情全寫在臉上,哀傷的情懷讓她無法表白,停頓片刻,才緩緩地道出心中的感動與感恩,她說:「感謝所有草屯區的慈濟家人,如此厚愛為父親舉辦追思會,爸爸如果看到這般隆重莊嚴的追思會,一定會很高興。」

媳婦黃富銀也是慈濟委員,她分享公公在病中仍牽掛慈濟事,更擔心功德款簿的傳承,曾對兒媳們說:「好在年輕健康時有做到慈濟,將福做起來囤(閩南語)」,言語中傳承著「把握當下、及時行善,因不知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
追思會家屬分享,孫子黃勝輝(左)、媳婦黃富銀(右),女兒張罕(中)均為慈濟志工。(攝影者:曾富春,地點:草屯聯絡處,日期:2013/12/29)

法水灌溉 成無上菩提樹

「秋葉散落隨風去,難忘師兄情,春夏秋冬輪流轉,相約慈濟情,花開花謝幾度秋,永別情依依……」竹山林慎師姊以自己改編的《望春風》曲調的歌詞來憶念張河圳。

志工洪浚圭提及認識張河圳的因緣:「二十幾年前,張河圳師兄騎著一台老速克達的摩托車前來,進門時剛要為我介紹慈濟,當時的我卻板著臉,聲色欠佳,雙手對著他揮手說:『無!無!無!我袂(臺語:不會)加入慈濟」,對他無情地『請和辭』(拒絕之意)。」

但張河圳卻微笑的說:「沒關係!下次我再來拜訪。」

「過不久他又到我家拜訪,再次見到他,我誠心的向他懺悔,上次對他無情的拒於千里之外。但他卻一笑置之,用包容心來對待我無禮之行為。之後,更教我如何勸募,不只募款還要募心。如今回想起來,他就像老父教子一般,不離不棄,慢慢將孩子引入美善的菩提大道。」洪浚圭緬懷地娓娓述說。

難行能行 深入災區發放

回憶起張河圳殷殷教導與付出的精神,志工蔡進忠哽咽地說:「如果用我的生命來換回河圳師兄,我也甘願,因為他真正是一位人間菩薩!」

曾任職於臺灣省府秘書處的蔡進忠,經志工李惠瑩的介紹而認識張河圳。他說:「每當他邀我訪視看個案,或商討慈濟事務到我辦公室找我時,如我還在忙,他總是耐心等到中午我下班時,我也常開車載他到處看個案,如雲林、彰化、埔里等地,看見他堅忍不拔的行善精神,在他身邊學習,讓我獲益良多。」

1996年賀伯颱風造成南投山區嚴重災情,當時災區路斷、橋斷滿地泥濘,張河圳帶領組隊翻山越嶺,克服萬難地將一千多顆的便當送進災區,那種「難行能行」的艱辛畫面,至今令人難以忘懷。蔡進忠嘆言:「如果當時人文真善美的設施有現今的完善,就能將菩薩救苦眾生的美善足跡錄製留存,而當時只以照片來紀錄。」
張河圳的幕後林沃松在不捨中哽咽分享,今年八十七歲跟隨他勸募,已有二十多年了。(攝影者:梁昌文,地點:草屯聯絡處,日期:2013/12/29)

生命如燭 殘燭光輝照世

不畏寒冷的低溫,八十七歲的林沃松今天也特來參與追思會,談及亦師亦友的河圳,他數度哽咽,老淚縱橫地說:「我很敬重河圳,他總是不顧自身的忙碌與身體的不適,騎著機車到處收功德款,也曾騎至臺中后里區去收功德款。只要是好事即堅持的做去,那分堅定行善的心念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除了自己行善也教人行善。十七年前河圳教我募款,我也從那一刻起持續勸募至今。」

生命如長河,潮來潮往;生命也如蠟蠋,然而蠟蠋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能造福人間。張河圳這根點燃的蠟蠋,在油盡燈滅時,光輝依然照耀人間,也遍照草屯區他所播種的菩提林,讓無窮的慧命與善種生生不息。【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莊文昭 南投縣報導 2014/12/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