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 深耕一協一善 徹底化解對立因子
2016年慈濟五十周年,印尼分會為歲末祝福活動,特別製作了片長十二分鐘的〈上人五十週年的回顧〉影片。影片的製作由完全不懂中文的印尼慈濟志工,經過看遍無數則證嚴上人開示影片後,透過製表整理選定片段內容,寫下推薦理由,經過校對與確認後所製作完成的影片,從此也變成了印尼對外做為介紹、接引的媒介。
細說從前 印尼排華啟慧命
回憶1997年,印尼慈濟慈善關懷肺結核病患,因了解病患在營養足夠的情況下,便有康復的機會。因此慈濟除了提供營養品外,並固定每兩周定期為病患量體重,如果達到標準,則可以換取更多營養品;可是志工卻發現這些病患常常在身上藏著礦泉水來增重,經過詢問才知道,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全是因為天下父母心,將慈濟補助的營養品全部留給了家中的孩子增加營養。
到了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黃奕聰老居士特地回臺請示上人,當時上人開示:「以愛化解仇恨,印尼沒有種族歧視,唯有貧富懸殊。」而黃老居士也在皈依上人之後,開始在印尼投入做慈濟。
更因紅溪河因緣,廣邀印尼實業家加入慈濟,其中志工郭再源便是黃老居士所接引而投入慈濟。說起這段因緣的印尼志工賈文玉,在報告會上告訴大家:「黃伯伯邀約郭再源說,我們一起來掃紅溪河的時候,我在場;當他對黃伯伯說『我願意。』的時候,我流著淚跑出去打電話向(劉)素美師姊(印尼分會執行長)說『他說他願意!』」這樣的實業家邀約,確實為當下投入一股新力量,人人齊心「以愛化解仇恨」。
同時賈文玉也提到「做慈濟不只改變自己,也能改變國運。」因為印尼的總統與省長看見慈濟愛的付出後,也深受感動繼而行動,依慈濟蓋大愛屋、整治紅溪河的慈善經驗,建設社區與國家。
另一位印尼實業家林逢生,更是曾在印尼慈濟志工的陪同下,來到臺灣花蓮靜思精舍拜見上人。當時林逢生問及,將如何陪伴印尼三千五百萬的華人?這問題讓上人讚歎他對印尼華僑未來的關心,同時上人更慈示要「濟貧教富,教富濟貧」。
爾後,林逢生得知上人將援助莫三比克,不但發心捐款還捐贈麵包與製作麵包機器給予當地。上人在開示中亦讚歎他的發心與善行,而這段開示影片,也讓林逢生將此珍藏並做為傳家之寶。
林逢生說:「慈濟是千年才有的團體,我們何其有幸,未來的世界會更複雜,世界更需要慈濟。」
做對的事 再難一定有出路
志工楊偉雄自忖上人對他的期待,以身作則帶動慈善,因為他始終相信再難走的險境,也一定都有出路。因此總計2016年印尼慈善志業,在醫療補助方面,長期補助及教育補助等總計有四千四百七十四件個案。其中有兩百九十六位公費生,目前有十八位正在臺灣慈濟大學就讀。
而自2013年以來,印尼政府也已確立健保制度,因此讓2016年印尼分會一般慈善醫療救助逐漸減少,重大疾病患者可以在中央醫院就醫,因此從補助到陪伴,志工的關懷與膚慰更為重要。
舉一對連體嬰兄弟麥盛和麥嵩的關懷過程為例,楊偉雄分享這對連體嬰手術費用高達臺幣三百萬以上,但政府健保卻只能支付臺幣十七萬元。因此當他們的父母來向慈濟申請醫療補助時,楊偉雄告訴自己只要有需要慈濟的地方,而不論自己能做多少,還是要盡自己的一分力量,陪伴這對父母與醫院聯繫,在印尼志工協助交涉下,希望醫院同意不收取手術費用而為連體嬰動手術。
在動員百多位醫療人員,經歷十小時的手術等待,當聽到醫生宣布手術成功時,兩兄弟的爸爸抱著楊偉雄數分鐘,不斷地落下眼淚。同時在兩兄弟出院回家時,家中的爺爺更是告訴楊偉雄說:「這十個月來,慈濟讓我抬頭挺胸回到家鄉。」
然而,2016年又見一對來自巴淡島女嬰連體個案,讓印尼志工秉持陪伴麥盛和麥嵩兄弟的精神,一句「對的事做就對了」讓相距半年的兩件個案啟發志工勇於承擔的心念。楊偉雄發願未來還要啟發更多社會上愛的力量,一起來關懷社會上需要受助的人們。
慈善三部 讓志業多管齊下
同時印尼慈善共分為醫療、生活及助學生三部分補助,同時又因為印尼地大,貧窮區密集,如此慈善大福田,需要更多人來耕耘植福,因此人間菩薩大招生更為重要。
憶起四年多以前受印尼分會執行長劉素美的邀約,志工王惠嬌承擔雅加達百分之七十的慈善關懷範圍。雖然一開始王惠嬌對於這樣廣大的地區也嚇了一大跳,但是整頓好心態,她開始針對各社區推動「一協一區」,帶動志工如何陪伴助學生和擴展輔導兩大項目。
王惠嬌希望大家透過助學計劃傳播慈濟愛的種子,不只給予補助金,同時還要提升學生的品格,讓他們知福、惜福、再造福。雖然這些孩子的背景都不一樣,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在貧窮環境中生活,因缺少父母親的關懷,顯得沒自信、缺少知足與感恩心。
因此志工在與助學生互動當中,不但讓這群助學生感受如父母般的溫情,更要適時給予他們生活上的幫助與陪伴,讓學生瞭解慈濟大愛的精神。同時也在人口密集與經濟中等以下的地區增設輔導班,讓當地居民有「慈濟是他們的鄰居」的感受,並透過在社區不斷辦活動、交流,接引居民參與。
用心與愛心拉長情,一路陪伴讓根扎得深與廣,看到曾經陪伴的孩子,現在陸續有人也加入慈濟會員,讓王惠嬌很感恩孩子們回饋社會的心,讓社會上多了一股向善的力量。
尤其在印尼回教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慈濟不只跨越宗教種族與不同宗教團體的互動,希望透過宗教的融合、彼此尊重,打開心胸共為天下眾生謀福利。
終於也在多年的耕耘與努力下,現在只要提到佛教團體,印尼政府第一想到的就是慈濟。除了接引更多不同宗教團體到印尼慈濟分會參訪外,慈濟也與其他各宗教與慈善團體結合,並常常受邀到包括回教、天主教、基督教與佛教團體分享,以各種活動將慈濟大愛精神傳揚出去,推展竹筒歲月、上人靜思語等,期待在交流之中能讓更多人一起來認識慈濟。
(整理:人文真善美志工 李志成、蔡翠蓉 花蓮報導 201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