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東方之珠再造璀璨新光芒

香港慈濟志工不只實踐四大志業之理念,同時也透過與當地不同的機構合作,從互相帶動中將大愛遍撒邊疆。(照片提供:香港慈濟分會)
香港素有「東方之珠」美稱,也是眾所皆知繁榮先進的城市,社會福利在政府資源及林立的慈善組織建構下,也顯得妥善而完整。然而,剛性的制度與規定終究難以完全保障社會中型態不一的貧病個案,部分貧病、心靈災難的人依舊等待被關懷。香港慈濟分會不只實踐四大志業之理念,同時也透過與當地不同的機構合作,從互相帶動中,將大愛遍灑。

Loading...


慈善面面觀 為各族群做大關懷

香港政府每年投放在醫療服務以及社會福利的費用,大約是總支出的百分之三十,2017年度的醫療及福利預算甚至超過臺幣六百億,各階層基本上都可得到政府的援助。但是造成人民壓力的主因之一即是房價的提升,昂貴的租金支出,佔了很多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租金上升帶動了物價上漲,開始讓更多人三餐不繼,而貧富差距也讓負面情緒亦隨著生活重擔而不斷增加。在這樣情況下,慈濟的慈善服務除了扶貧以外,心靈輔導與陪伴更為重要,因此香港慈善志業針對「補助綜援家庭」、「扶持貧困家庭」、「長者資助」重點,依受助族群的不同,提供不一樣的幫助與關懷。
香港慈善服務除了扶貧以外,心靈輔導與陪伴更為重要,針對「補助綜援家庭」、「扶持貧困家庭」、「長者資助」重點,依受助族群的不同,亦提供不一樣的幫助與關懷。(照片提供:香港慈濟分會)


「安心就學」也是香港慈濟慈善對孩子的一份關心,自2009年推行以來,每年暑假總會收到超過五百份的申請。透過暑假一個月的時間,慈濟志工緊密安排家訪評估,耐著三十多度的高溫走訪,甚至曾有志工在前往偏遠山村家訪時,差點因地形崎嶇跌落山谷;但是對香港志工來說,實際的走訪每個家庭,除了能及時給予所需的幫助,同時也是把握機會,向受助家庭介紹慈濟的理念與核心價值。

尤其透過靜思語主題包裝的頒獎典禮,從中向學生們傳遞一句好話,雖然因為生活的壓抑,讓受助學生在典禮當下毫無反應,可是事後的回饋,就如簡報中的梁同學與林同學,真誠的致謝,完全表露出受助後的改變,許多的回饋總是鼓舞著香港志工的付出。

急難與醫療 終受肯定繼續努力

儘管香港目前沒有慈濟醫院,但是在極注重人權隱私的香港文化中,香港志工想膚慰病患的願力終於慢慢獲得成果。1994年起,慈濟志工開展了沙田醫院的探訪,特有的慈濟醫療志工人文,漸漸受到醫護人員的肯定;終於在2013年讓全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屯門醫院主動邀約慈濟志工,定期來探訪該院的末期癌症患,而目前香港志工服務關懷的醫院已經達到八間。

同樣面對急難的發生,除了醫院為保護病患隱私不開放關懷,政府在第一時間也總是封鎖現場,無形之中的一道牆,讓香港慈濟急難救助無發揮之處。但香港志工不分災難大小,在2016年主動關懷四起急難事件,陪伴災民們走出困境。

香港街友問題也是香港志工關注的一大族群,志工在兩年中,從陪伴五個街友關懷據點拓展到現在的二十個點。(照片提供:香港慈濟分會)
不只陪災民走出困境,香港街友問題也是香港志工關注的一大族群,志工在兩年中,從陪伴五個街友關懷據點拓展到現在的二十個點。簡報中,街友居住的各種樣貌及街友群組性質,正反映著社會中因物價上升所帶來的潛在問題。

但隨著香港志工以愛相伴,也帶出兩位反轉生命的街友。一位劉姓街友主動自願擔任街友班長,幫忙做志工跟街友之間溝通訊息的橋樑,不但替志工將每月街友探訪、聚餐、時間和地點,甚至冬令發放物資等訊息,傳遞給其它街友,同時也收集街友名單,回覆給志工們。而另一位阿潘街友則因受到志工陪伴看診,感動之餘也逐漸戒掉吸煙、飲酒、賭博等惡習,甚至走進慈濟當環保志工,發願月捐兩包買煙的錢,固定來到分會繳交功德款。

在香港人醫會2016年8月正式成立之前,香港醫療志業一路藉由義檢接引不少發心的醫療專業人員。這群醫護人員善用自己的專業,投入醫療志業,把愛帶到香港每個角落,從居家關懷、鄉郊義檢,到現在因義檢過程中,發現疼痛是壓力反映的典型症狀,也隨即成立痛症關懷小組,結合中西醫療及心靈輔導,舒緩患者的疼痛症狀,亦延伸至老人防跌及居家關懷。

街友阿潘因受到志工陪伴看診,感動之餘也逐漸戒掉吸煙、飲酒、賭博等惡習,甚至走進慈濟當環保志工,發願月捐兩包買煙的錢,固定來到分會繳交功德款。(照片提供:香港慈濟分會)
不過儘管香港的醫療水平再好,面對每一百萬人之中,僅有不到六人願意做器官捐贈,主要是因為已簽署捐贈者,並沒有受到關懷和支援,因此香港人醫會也透過舉辦人文講座,分享器官捐贈的訊息,讓愛得以延續。

學校壓力大 以愛關懷陪伴成長

教育方面,而香港學校對成績的極度重視,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形成壓力,根據統計2016年3月起,九天內就有六起十一歲至二十一歲的學生自殺,這些學生因為課業壓力及感情問題,又特別是大陸移民的第二代,孩子到學校的語言溝通有障礙,學業沒有辦法跟得上,當孩子碰到問題,父母又只忙著賺錢,在無法即時有人關懷陪伴,往往便選擇走上絕路。

為培養正面的價值觀,香港志工將靜思語教學帶入校園,透過香港教聯會老師為同學們上生命教育課,讓學生明白珍惜此生擁有的健康身體。校方看到志工為學生們所做的帶動,佛教林炳炎學校的校長李淑儀也響應蔬醒日,每周一全面供應素食餐點,周二至周五則備有素食餐供學生選擇,希望學生們共同愛生護生,珍惜生命疼惜地球。

同時鑑於現今親子關係疏離,香港分會有再次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走入校園招募大批校園學生共同演繹。而這次演繹中有位親子班的特殊學生何孟姿,透過影片可以看到好動的她在志工的陪伴下,仍然學會奉茶及靜心插花,在親子班中進步許多,而她的爸爸媽媽更是歡喜承擔親子班志工,爸爸何志榮也開始參加2017年的見習課程,希望能授證成為慈濟志工。



同樣為了推動環保入校園,儘管2016年的慈濟環保站有三十一所學校到訪,師生參與人數達到五千一百七十一人,但是像這樣的環保教育參訪對香港一般學校而言,只是填補課外的活動,或是一些課程的附設。

相較一般其他的國家對於推動環保進校園的輕易,香港志工花了七年的時間,直到去年才在慈敬小學獲得回響,以精質分類、清淨在源頭和素食分享做為環保宣導的方向。透過影片的分享,可以看到在3月份的環保素食宣導中,副校長當場宣布每周一全校全面茹素,同時響應慈濟竹筒歲月,一起為敘利亞難民儲存幸福。



不只校園環保推動有成,慈濟志工在社區中不光只是做環保,同時也關懷引度社區志工,故在各區也出現感動和令人敬愛的環保志工。陳女士便是其中一位,原本她是停車場的清潔工,從小在缺愛的環境成長,自從接觸慈濟後,開始做環保,又怕回收物被人投訴,只能將回收物到處藏著等待每周的慈濟環保日,用心程度總受到大家的讚賞。

然而2015年,陳女士被慈濟志工發現她生病了,於是志工開始陪伴陳女士到處看診治療,直到證實她只剩兩個月的生命。而在陳女士在後期的生命中全程素食,甚至得知無法再做治療的消息時,陳女士也只是問著志工:「那我可以捐大體嗎?」同時希望往生後,能以慈濟的公祭儀式一切從簡,簡單莊嚴又不燒紙錢,而陳女士的這些安排,也影響她的妹妹及兩位社區志工,表示將來無常到來也要跟隨陳女士的腳步做大體捐贈。
香港志工花了七年的時,直到去年才在慈敬小學獲得回響,以精質分類、清淨在源頭和素食分享做為環保宣導的方向。(照片提供:香港慈濟分會)


啟慈用慧行 信心迎向廿五周年

面對香港分會在2018年即將邁入第廿五周年,從草創階段的斗室一隅,到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各方面是略有寸進,期盼藉著即將到來的廿五周年的因緣,從對內舉辦精進營,對外也將舉辦靜態展,和香港市民分享香港慈濟廿五年來的點滴。
 
香港靜思弟子發願
獅子山下,慇勤耕耘,愛無量助苦難,讓慈濟大愛遍香江。
東方之珠,發光發亮!

證嚴上人慈示東方之珠,發光發亮絕對有可能!一切唯心造,看到香港的人要在那裡謀生都不簡單,寸土寸金,上班的人睡得也是無容身之地。

「我們真的很有福,不只有福還可以造福人間,只要有心,誠願要願度眾生,所以不是做不到,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

相信東方之珠有慈濟人,真的能夠發光發亮,上人詢問弟子有信心嗎?一句堅定的「有」,讓上人因為弟子的信心,而更有信心弟子們對香港的付出。

(整理:人文志業發展處 盧筱涵 花蓮報導 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