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千次宴 感恩在小山

2012-12-26   | 梁玉燕
9月20日,原本安靜的老人院,頓時響起優美的音樂,慈濟志工特別選在中秋節前夕,特別在老人院舉辦「慈濟千次宴˙感恩在小山」的特別餐會。(攝影者:劉憶蓉,地點:溫哥華小山老人院,日期:2012/09/20)
「很開心小山老人院提供機會讓我們服務,付出的同時也要感恩。在我們心目中,各位就像我們的長者、父母一樣。」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感恩分享。9月20日,原本安靜的老人院,頓時響起優美的音樂,慈濟志工特別選在中秋節前夕,特別在老人院舉辦「慈濟千次宴˙感恩在小山」的特別餐會。

小山老人院位於溫哥華東區,以中國籍耆老居多,一百零八歲的人瑞也安居其中。雖然硬體設備完善,但三成以上的華裔老人都吃不慣西式飲食,因此慈濟從1993年元月開始,每週四進駐老人院,烹煮適合長輩口味的中式餐食,每次服務五十位左右的長輩,至今已經歷一千個星期,共提供五萬份餐點。

關懷始終如一 付出同時也感恩

知名影星也是資深慈濟志工的岳華和恬妮歡喜開場,接著小山老人院院長Angela Johnston致詞表示:「感念志工們不分刮風、下雪的天氣,都如期依約來到,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她表示,希望下個二十年,還有「淺褐色背心」的慈濟志工在這裡服務。

「感恩、尊重、愛」一直是慈濟志工秉持的服務精神,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說:「很開心小山老人院提供機會讓我們服務,付出的同時也要感恩。在我們心目中,各位就像我們的長者、父母一樣。」慈濟志工郭慈愉隨即秀出一張十幾年前泛黃的報紙,報紙裡的照片主角就是,何國慶與郭慈愉夫妻倆和長輩們的合影,雖然紙張早已褪色,但慈濟人對長者的關懷始終如一。

接著,慈濟志工抱持濃厚的謝忱,呈現「人間有愛」和「幸福的臉」的手語表演。活動現場,長輩們隨著岳華的歌聲手舞足蹈,一面比劃一面唱起熟悉的「高山青」、「月亮代表我的心」及「長城謠」等傳統民
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說:「很開心小山老人院提供機會讓我們服務,付出的同時也要感恩。在我們心目中,各位就像我們的長者、父母一樣。」(攝影者:劉憶蓉,地點:溫哥華小山老人院,日期:2012/09/20)
謠,歡樂的氛圍和優美的樂曲陪伴著長輩們度過美好時光。

精心採買烹飪 餐點學問大

餐會前,院方長者、看護、工作人員和慈濟志工,百人共同觀禮。執行長何國慶和郭慈愉切下象徵千禧萬福的大蛋糕,雙手奉上裝有平安吊飾的紅包,送上每份心意滿滿的結緣品,祝福長輩們健康、吉祥!

午餐時間,慈濟志工運用推車運送、搭電梯或徒步登行,將餐食送往二樓至行動不便的長輩們。每道用心、用情、用愛烹調而成的佳餚,願吃在耆老的嘴裡,讓暖意心中起,感受這尊重的幸福滋味!

一道道營養豐富又美味的餐食,背後其實有著複雜的工作流程。小山老人院的牆上標示著志工工作細則,所烹煮的菜色要採樣放入冰箱留存備用,以便院方檢查,而每次只容許六人進出廚房,張羅餐具、擺盤、掌廚、烹飪等,負責人員都必須分工合作,用心地為長輩們準備餐食。

慈濟志工林李美雪說:「院方講求衛生,進廚房時必須套上髮網、繫上圍裙。烹調食物需達一百八十五度高溫,殺菌且易於咀嚼,才合乎院方要求。」八十五歲慈濟志工林玉英,已在這服務十年以上,雖然每次得搭四班公車前來,往返需花上兩小時以上的時間,但她卻樂此不疲。

服務關懷備至 院內帶動靜思語

慈濟志工除了到老人院烹煮餐點外,慈濟志工也會到院內噓寒問暖、餵食、教導《靜思語》、陪伴散步與臨終關懷。慈濟志工透過「做中學」和「做中覺」,從而領會人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心靈風光。
雙手奉上裝有平安吊飾的紅包,慈濟志工送上每份心意滿滿的結緣品,祝福長輩們健康、吉祥!(攝影者:劉憶蓉,地點:溫哥華小山老人院,日期:2012/09/20)

九十歲的慈濟志工郭翠溶已忘了自己在此服務了多久,一臉慈藹的她,神采奕奕地回憶過往時光,曾在廚房協助洗菜、切菜、擺盤,無所不做的她表示:「現在年紀大了,就是陪伴年輕人,幫忙看頭顧尾。曾經,這裡有三位和我如同朋友般的院友,他們以九十六歲的高齡先後辭世。」她感慨地表示,再長的人生也都有終點。

從1999年開始服務,至今已八十歲的曾樂心,當年只是協助長輩們按摩的她,近年來不但善用《靜思語》中的文句,還借力使力邀請慈濟志工分別用中文、英文、廣東話教導長輩,本身還引用《論語》、《聖經》和佛經裡的故事解說《靜思語》。

「每個人宗教信仰不同,所以剛開始被排斥,後來結合中文、粵語和英語教學也帶入經典,還用淺顯易懂的廣東話舉例說明。」曾樂心表示,彼此各取所需、互相尊重,大家也都樂於接受。

2006年6月7日,小山老人院感念慈濟志工十四年的服務,因此特頒感謝獎牌,做為慈濟四十周年的禮讚。這天,慈濟加拿大分會二十周年,慈濟志工舉辦「慈濟千次宴˙感恩在小山」的溫馨餐會,敬老、歡聚,意義殊勝,福慧圓滿!【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梁玉燕 加拿大報導 2012/09/2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