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是現在 老師是未來

2013-04-12   | 林綺芬
戶外的大樹下,溫煦的陽光與和風相伴,學員們用心學習。(攝影者:林家祥,地點:美國總會聖迪瑪斯園區,日期:2013/03/17〉
「朱博士,你變好多,我們都不認識你了!」頂著化工博士頭銜的爾灣人文學校老師朱小蓉,當年在臺灣是個意氣風發的職場女強人,在三樓的辦公室罵人,一樓就可以聽得到。進了慈濟七年,深深感覺自己受慈濟人文影響之大,連以前的朋友,都感受到她的改變。

朱小蓉認為,影響她的是「一個東西,是我們學了之後,一輩子都會跟著我們的,那就是品德與為人。」

師者 為人的典範


3月17日,陽光和煦,「2013年美西人文學校教師研習營」在美國總會聖諦瑪斯園區感恩堂舉辦,來自洛杉磯人文學校、聖迪瑪斯人文學校、爾灣人文學校、拉斯維加斯人文學校及聖地牙哥兒童精進班的教師、愛心媽媽及行政人員共九十一名學員齊聚一堂。會後來自各校老師的分享,讓原本已經裝滿行囊的學員們,再添一些人生經驗的吸取;笑聲中裝的是學員們的認同、感恩與進取。

拉斯維加斯人文學校譚荔荔老師來自大陸,是新進的人文學校老師。「原本我是想來學習教學的經營管理技巧,但受到最大的震撼卻是人文理念。」她說,今天聽到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所說,老師的意義是長長遠遠地為人典範,讓她深受啟發。譚荔荔深感為人師表,不只要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大愛精神融合到教學裡,更覺得老師「就像小樹邊上的水、陽光,還有邊上那支撐著讓小樹成材的輔助支架。」守護、扶持著孩子們向善生長。

「當下,我要跟你學習,你就是阿彌陀佛。」黃思賢在百忙中為學員解說上人的法,讓人文教育的根,入老師們的心。他說,師生的關係很微妙,從學生跟著的那一刻開始,老師就是被人學習的對象。「老師的『老』一字,意味著要永永遠遠做人家的典範。」他期勉教師們都能以身作則,擔負起傳達人生真實意義給孩子的重責大任。慈濟美國總會教育志業執行長穆家蕙(慈滔)也鼓勵學員多用點心,「只要再多做那麼一點點,再開一扇窗,人生將有不同的風光。」

聖迪瑪斯人文學校校長許惠紅(慈炫)和爾灣人文學校教務主任王純瑾(慈洋),在會中分享學校啟發善行的小故事。美國是個很愛開派對的國家,聖迪瑪斯人文學校注音班家長林孟潔,用了很多心思,將女兒黃珮慈的生日派對變身為一場愛心募款表演的生日會。
分秒不空過,在精進日課程的省思與靜思,正是實踐應用於教學。(攝影者:林家祥,地點:美國總會聖迪瑪斯園區,日期:2013/03/17〉

林孟潔說,去年底正值紐約受到桑迪颶風的摧殘,許多家庭受創嚴重,他們希望能為這些家庭盡一分心,便設計了一張邀請卡,請要來參加生日會的朋友們不要帶禮物、改帶愛心捐款來。在公園請魔術師來表演的那天,共來了二十五個家庭、七十多人,募得了善款美金八百五十元,全數做為桑迪颶風賑災之用。珮慈的生日會被賦予了更深的教育意義,更帶動了她班上的另一個家庭,決定在孩子四月生日時也要愛心不落人後。

爾灣人文學校王純瑾分享該校接引志工的例子,有些家長跟著孩子一起進校園,孩子畢業、家長卻留下來繼續服務。幼慈老師林佳慧因進了慈濟的喜悅心,感染了美國籍的先生卡斯頓(Carston)一起進慈濟,承擔攝影、班務等工作。而橙縣的「幸福校園背包計畫」也因志工對孩子的付出,接引了林肯小學(Lincoln Elementary School)老師伊蓮˙維拉維蒂(Elaine Villeverde)及她班上的三十多位小志工。

這些小故事鼓舞老師們深耕教育的大福田,在為人師的過程中,不僅要啟發學生的愛心,也要將家庭帶到慈濟來。

叉子 拿來盛水?

研習中,穿插教發室活動組組長陶大婕(慈秒)帶領學員進入慈濟的教學寶庫—靜思語教學之活動遊戲。在教學組團隊的精心設計中,平時為人師的學員變身孩子,分成三組在戶外的大樹下玩起遊戲來。

這個遊戲將學員分成兩隊,一隊使用湯匙,另一隊用叉子當工具,每位學員接力用自己的工具將一小段一小段的毛線運送到另一桌子的杯子裡,得到最多毛線的那隊贏。叉子可以固定毛線,理所當然被分配到叉子的那隊贏了;歡呼聲中,主持人從桌子底下拿出兩杯水,兩隊一樣要分別用湯匙和叉子運送水。這一次,當然是分配到湯匙的那隊贏了。
從用湯匙和叉子舀毛線和水的遊戲中,學習「欣賞別人就是莊嚴自己」,人生沒有永遠的幸與不幸。(攝影者:林家祥,地點:美國總會聖迪瑪斯園區,日期:2013/03/17〉

另外有個遊戲是從交換迴紋針的遊戲中學習與人結好緣,尤其是與不同膚色、不同個性的人。遊戲中,每位學員的信封裡有同色的六個迴紋針,他們要試著透過與人交談、找出與對方的共同點,去換回不同顏色的迴紋針。人群中熱絡了起來,他們互相聊興趣、聊個性,快慢節奏雖不相同,但最後學員們都舉起手來,秀出手中的彩色迴紋針串,每個人都與同伴們結下了串串好緣。這正是我們在美國這個種族大融爐中特別要學會的。

「我們那隊有個組員好棒,居然能想到用叉子的尾端來盛水!」「團隊努力很重要!」「轉個彎,絕處逢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生命中有幸也有不幸,沒有永遠的幸與不幸。」「欣賞別人就是莊嚴自己。」「或許我的人生只有一根叉子,我也得學會怎麼去喝水。」學員們紛紛舉手分享剛剛遊戲的感想。

藉由讓學員親身參與體會到設計活動的秘訣,教學組許意軒說,好的活動設計像是無聲說法,往往更能引導孩子,但也要記得讓孩子動動腦、自己做結論,這樣的體會才會深刻。

掘泉 不斷學習

人文學校老師,個個身經百戰,但拾起教鞭,才發現是一大挑戰。

當了近三十年牙科醫師的聖迪瑪斯人文學校老師劉蓉蓉說,退休後,為了想多發揮一點生命的價值,總覺得自己可以做點什麼。回想自己小時候讀書的經驗,字寫不好被撕掉、考試考不好被打手心,隔日效果立即顯現,「當老師應該只要動動嘴巴,不用花太多體力吧?」她這樣想。

她先去當品德教學志工,有一次她負責一個製作有機土的攻站攤位,到她攤位的孩子們嘰嘰喳喳,簡直要把攤位給翻了。她心想,「奇怪了,好歹我也看過幾千位病人,跟病人溝通得很好,為什麼這些學生會有這麼多意見,這麼亂呢?」仔細想想,才發現以前來看她的病人都是牙痛、緊張得不得了,嘴巴打開了,「都是我一個人在講話,他們毫無反擊力;但課堂裡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張嘴,真是了不起!」
林肯小學伊蓮老師(Elaine Villeverde, 左)聽不懂中文,在志工王嘉寅(右)協助下,以英文踴躍參與討論與發言。(攝影者:林家祥,地點:美國總會聖迪瑪斯園區,日期:2013/03/17〉

又有一次,她帶一個小學的班,有個大約六、七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會,又很好動,一下子要喝水、一下子要上廁所,完全沒辦法靜下來上課,「幾次下來,我實在是沒辦法了,想說,可以幫我換個學生嗎?」後來在另一位資深教師的協助下,才知道要如何處理這種情境。

劉蓉蓉後來才體悟到,孩子來學校上學,並不是教他認得幾個字,算得幾題數學就好,每個孩子都有他的背景,也許是沒有興趣,也許是家庭沒有辦法關心他、照顧他;讓孩子知道老師關心他,啟發他的興趣,這才是對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老師都是掘井的人,掘的是學生源源不斷學習的泉水。」為了這些體悟,她願意再試試!

品德 授業的重點

朱小蓉則覺得一路念到化工博士,又在職場幾十年,沒有什麼是一輩子有用的。她舉自己念書時的例子,當時老師對大家說:「工程數學很重要,工程數學若學不好,以後化工廠爆炸就是你的責任!」所以每個人都把工程數學學得非常好。可是後來工作之後,她再也沒碰過工程數學,「但有一個東西,我們學了之後,一輩子都會跟著我們的,那就是品德與為人。」

教書幾年下來,她深深覺得,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老師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授業者,而是從小啟發孩子愛心的品德教育之人,因為有了愛心、助人之心,事事都能順利。她覺得當老師「真有意思!」

林肯小學伊蓮老師不懂中文,但早已把慈濟當做她的家,在志工王嘉寅的翻譯協助下,以英文踴躍參與討論與發言。她說,自從慈濟志工簡婉平到了她的學校(指橙縣「幸福校園背包計畫」),這世界豁然開朗(the world just opened up),讓她與慈濟有了連結。
美西人文學校老師把精進中獲得的滋養,化為生命的能量,深耕教育大福田。(攝影者:林家祥,地點:美國總會聖迪瑪斯園區,日期:2013/03/17〉

今天有許多小點滴都觸動了她的心,尤其是黃思賢所說「釋迦牟尼佛是過去,上人是現在,老師是未來。」這句話讓她思索甚久,提醒她為人師表應時常做為孩子的典範,她想教她的孩子成為好人、關心別人;更希望回到學校後能引導孩子思考,什麼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洛杉磯人文學校行政人員魏力行分享3月15日上人開示的《法華經序》。無量義經從佛而來,入到眾生心,住於菩薩所行之處。他認為,老師們的教材也要適合每個眾生心,入每個孩子的心。他更以《法華經》文裡的「一切諸樹,上中下等,稱其大小,各得生長,根莖枝葉,華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鮮澤。」與人文老師們共勉,為成長在他鄉的菩提種子多盡一份心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綺芬 美國加州報導 2013/03/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