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嫁娘的心 為他守候

2013-05-17   | 何姿儀
「從病人身上學到很多。」玉婷認為病苦的示現是生命的大啟發。身為護佐的她謹記母親的叮嚀,讓她對於病榻中的病人多了一分同理心。(攝影者:何姿儀)
蛋汁在熱油裡剝剝作響,陣陣香氣從鍋裡溢出,漫開整個廚房。一份風味獨具的味噌煎蛋熱騰騰起鍋,玉婷將它裝進餐盒裡,雖不是初次要煮給公婆品嚐的新嫁娘,但下廚的心情卻有著同樣的期待與緊張。

「有點焦焦黑黑的,不知道合不合胃口。」濃稠的味噌在油鍋裡,一不小心就會焦化,看著賣相不佳的味噌煎蛋,實在有點想放棄,但餐盒裡裝載著的是玉婷誠摯的關心與祝福,她將餐盒放入背包,帶來醫院,為的是躺在病床上將近一年的阿財阿公,一個不是自己的親人,卻已被自己當成家人的長輩。若煎蛋能獲得阿公的青睞,讓阿公願意多吃一點東西,讓她多煮幾次都願意。

味噌煎蛋 開啟封閉己久的心門

「阿公,我煎味噌蛋來了,您看,是不是按呢?(臺語)」玉婷小心翼翼地打開餐盒,阿公含蓄地回應出內心的驚訝:「哎唷!魯力!魯力啊(臺語,辛苦了)!」「您如果覺得醜,可以不吃沒關係。」玉婷不安地夾了一小塊,送進阿公嘴裡,儘管有著傳統男性的保守堅持,阿公不輕易讓人看見他神情裡的微妙變化,但在他點頭的那一瞬間,心裡的鎖彷彿也被解開了。

這是阿財阿公記憶裡,老伴才創造得出來的味道。鹹鹹甜甜的滋味,軟軟綿綿的口感。記憶裡的味道,總是從廚房裡飄開來,郁郁香氣,無聲地連結倆老之間心靈的依靠。但老伴離開,自己也纏綿病榻,倚靠一根根管路,維繫著風中殘燭的生命。他閉上雙眼,皺緊眉頭,對任何外界的動靜,不再做出任何反應,一個人,無聲、倔強地與世界抗爭著。心,像被鎖進一個找不到鑰匙的房間,誰也無法觸動。

那是剛被送到呼吸照護病房時的阿財阿公。骨瘦如柴,皮膚因乾燥而脫了滿床皮屑。從開始照顧阿公的第一天,身為護佐的賴玉婷就知道他是清醒的,儘管對於所有的關心問候,他總是裝作沒聽見,接受任何治療動作,也從不吭一聲……

以誠開啟心扉 還原失落已久溫情

「自言自語習慣了。」面對阿公毫無反應的反應,玉婷不生氣也不難過,更多了幾分理解與疼惜。呼吸照護病房裡的每一個病人,都長期臥床需要貼身照料,不論他們有沒有意識、願不願意回應,這裡的護理人員總是仔細耐心地為病人解說每一個照護動作,像一個母親慈愛地對待不懂言語的小孩。「雖然他不理人,但我相信他聽得到。」玉婷心裡明白著。

因為醫療團隊跟志工的不放棄,一點一滴融化阿公的心,他開始回應、眼神交集,點頭、說話,從閉眼到睜眼的短短距離,走了將近一年。

「換做是我躺在床上那麼久,不能吃東西不能講話,不能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的心情也不會好。」玉婷這樣想著。對待病人的熱情與用心被澆冷水甚至排斥時,有時挫折難免,但以己心貼他心,就沒有什麼解不開的問題。

由於呼吸訓練狀況不錯,醫療團隊幫阿公拔除鼻胃管訓練由口進食,聽阿公說胃口不好不想吃,玉婷心裡總會多考慮一些,是不是插管久了味覺敏感度變差?有什麼特別想吃的東西?問了好幾回,阿公總是閉口不說,直到有一天,阿公輕描淡寫地回答:「想吃也吃不到了。」玉婷不放棄地追問之下,才知道想念往生老伴做的味噌煎蛋,「鹹鹹甜甜,特別開胃。」

自謙廚藝不精,沒有參考食譜,玉婷只好回家自己摸索,做出一道「山寨版」的味噌煎蛋,沒想到阿公竟吃得津津有味,還說要保留一些做下一餐,看在玉婷眼裡,心也溫暖了起來。自從老伴過世後,固執的阿公堅持獨居,晚年受盡病痛折磨,兒子乾焦急卻莫可奈何,雖然不幸必須住進呼吸照護病房,但大林慈院的醫護同仁卻營造出比家更溫暖的親情,話不多的兒子,說至感激處不禁哽咽……
護理工作辛苦,疲憊的感覺不是沒有,但賴玉婷卻不曾想過放棄。「我不可能放棄媽媽,同樣的,我也把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對待。」(攝影者:何姿儀)

家屬變同仁 源自照顧病榻中媽媽

也許不是每一個人都找得到那把鑰匙,但來到身邊就是有緣,賴玉婷只想用守護家人的心情來看顧他們,珍惜此時此地此人。「自己的家人也會住進別的醫院,希望他們在那裡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所以我在這裡也想多做一點。」講到這些話時,玉婷的聲音微微顫動,心情彷彿拉回到十七年前,媽媽出事的那時候。

那時的玉婷只是一個就讀中學的女孩,相依為命的媽媽遭遇車禍頸椎骨折,儘管有著清醒的意識卻從此癱瘓臥床,讓玉婷從一個依賴者瞬間被迫長大變成照顧者。在住院日數的限制下,媽媽從一家醫院漂流到了另一家,沒有後援,玉婷背不動的時候,甚至得拖著媽媽走。那些摻著無助、失措與痛苦的眼淚,即使到了今天也無法仔細回想。

玉婷帶著媽媽來到大林慈濟醫院,尋找一個更有緣的醫療與復健環境。碰巧,醫院正在進行照顧服務員招募訓練,一心想學得更多專業技巧來照顧媽媽的玉婷,報名了訓練課程,而自己也在督導的邀請之下,因緣際會從病人家屬變成了同仁。

莫思蠟燭兩頭燒 志工典範給予力量

不是天生就大膽的人,太多第一次的衝擊,怎麼能不怕!第一次實習是在七樓病房,照顧到因頭顱手術拿掉頭蓋骨而頭皮軟綿綿的病人,心裡充滿了恐懼。那年玉婷十九歲,頭一回幫病人擦澡,面對的就是一個年輕男性,赤裸裸地全身暴露,玉婷回家大哭一場……

募然回首,戴上同仁識別證的第一天距離現在已經十一年,賴玉婷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成熟經驗與敏銳度的護理佐理員,不僅在乎病人的冷暖清潔、吃喝拉撒,而家庭互動與心情狀態,都是玉婷所關心的。「病房的制度很完整,很感恩因為阿長的帶動跟正向鼓勵,大家都很心甘情願為病人多做一些。常說身、心、社會、靈的全人醫療,這裡真的做到了。」

大部分的日子,她將媽媽打理妥當、安頓就寢,自己再從嘉義市的家中來到大林上班,照顧病人。「想多做一點」的心,讓她堅持在護佐的崗位上。如果只是想找個有收入的工作,大可選擇住家隔壁的便利商店,但玉婷還想更有意義地發揮生命的良能。

將對母親的孝順與不捨、期望媽媽被善待的心情,投射在她所對待的每一個病人身上,而身為病人家屬的煎熬與急切,她更能感同身受,同理關懷。護理工作辛苦,疲憊的感覺不是沒有,卻不曾想過放棄。「我不可能放棄媽媽,同樣的,我也把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對待。」更何況每次疲累的時候,許多鬢白老邁的志工總會出現在身邊,他們殷勤精進地穿梭在病房服務病患,「看到他們,怎麼好意思說自己累呢? 」
戴上同仁識別證至今已經十一年,賴玉婷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成熟經驗與敏銳度的護理佐理員,她在乎病人的冷暖清潔、吃喝拉撒,以及家庭互動、心情狀態。(攝影者:何姿儀)

媽媽是最佳指導員 病人是最好的老師

「媽媽跟我說,拍完背後要用掌心幫病人搓一搓,病人會覺得比較舒服。」玉婷幫病人撫著背,想像那應該是種被疼愛、被安慰的感覺吧!

「幫媽媽翻身時,如果她有感覺到不舒服,就會跟我說不要這樣對病人。」長年躺臥在病榻上,病人有一顆對人情冷暖敏感的心,玉婷盡最大可能讓媽媽感受到支持與舒適,而媽媽的叮嚀,也成為她在工作上很重要的技術指導。

「哪怕只是量個血壓,在這裡感覺都不一樣。」身為病人家屬,住過多家不同的醫院,玉婷具體感受到大林體現的人本醫療氛圍,而願意在這裡貢獻一分心力的同仁,都多了幾分奉獻的態度與特質。「除了技術的學習之外,靈性也是會成長的,耳濡目染久了,也知道不只要賺世間財,更要賺功德財。這裡的醫師對護佐也很尊重,會傾聽我們的看法,讓大家覺得在這裡是有用的。」

「從病人身上學到很多。」玉婷認為病苦的示現是生命的大啟發。「其實病人需要的很少,只是一口氣。在這裡久了,心態變得很淡然,一切過得去就好,同年齡的人都說我是老人!」雖然玉婷年僅三十歲,她安穩成熟的氣質,卻能成為病人與家屬的依靠。

看見身邊同仁對待病人的用心,玉婷認為自己所做的微不足道,只是在當下的因緣裡,用心、盡力。「我想我會做到做不動的那天為止。」感恩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玉婷露出淺淺的微笑,神情雲淡風輕。

(文:何姿儀 大林慈院院長室文史資料組報導 2013/05/0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