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想念又恐懼的家

2013-05-18   | 江珮如
陳素惠把每位病患都當成自己的家人,只要看到他們好起來,就會很開心。(攝影者:江珮如)
因為失去親人的傷痛,陳素惠開始與法會形影不離,分辨不出信仰和生活的分界線,與人生完全交融。直到去年(2012年)的一場車禍,讓她深刻體會人生無常,更懂得若只是念佛卻不修福,縱然能得到身心的清淨解脫,甚至開悟入道了,缺少福德因緣,要再發心度眾還是會很辛苦。

如同《阿彌陀佛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念佛是正行,做福是助行,要想圓滿修行,還是要發心培養很多的福德因緣,普利社會群眾,救濟人間,廣結善緣,做種種的功德善事。

充當臨時家屬 彌補喪親之痛

「在這裡有我和女兒的許多回憶。」陳素惠承認想藉由信仰來麻痺自己,卻也沒想到在無形中反而失去更多,包括僅剩下的親情。2005年,一向活潑、愛笑的女兒檢查出罹患惡性骨肉瘤,之後便開始不斷進出醫院,與治療儀器設備為伍,醫院成了第二個家。然而,寶貝女兒終究敵不過病魔往生了,所以不管是好的、壞的記憶,只要有雅亭,都是心底寶貴的珍藏品。

只要病患有需要時,陳素惠就成了短暫的臨時家屬,讓大家覺得好窩心。(攝影者:江珮如)
一開始朋友轉知大林慈院缺護佐的訊息,讓陳素惠一度左右為難,雖然很愛這個地方,卻又害怕掀起那些不好的回憶,經過幾番掙扎、思考後,她還是鼓起勇氣來醫院應徵。沒想到才來醫院就遇到當初女兒的主治醫師蘇裕傑,她靦腆地和蘇醫師打招呼,並告知自己是來應徵護佐,「那好好加油喔!歡迎你成為大愛大家庭的一份子。」蘇裕傑笑著給她加油打氣。

其實,陳素惠也不是一定要這份薪水,只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做一點什麼事。陳素惠沒想到自己是如此的幸運,加上2004年曾於嘉義聖馬爾定醫院培訓過,就這樣隨順因緣,回到了那個想念又恐懼的第二個家。

每天生活變得更加充實了!一早的開始,除了忙著補點滴、換床單、給病人擦澡等,只要病患有需要時,她就成了短暫的臨時家屬,讓大家覺得好窩心。曾經一位女性病患,因罹癌而不願面對事實,每天坐在病床上傷心難過、不吃不喝,陳素惠知道後,便鼓起勇氣到病房裡安慰她,以親身經歷分享,沒想到,這位病人不但改觀了,還發願身體好一點時要到醫院做志工。

祝福回向患者 對待猶如己親

陳素惠將所拜讀的法,融入工作中,幫助病患早日康復。(攝影者:江珮如)
《大方廣佛華嚴經》說:「布施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陳素惠每晚回家必讀的功課,她也將所拜讀的法,融入工作中,當為病患補點滴的時候,就會唸一些祝福的話與經文,希望點滴進入到患者體內時,發揮其作用,幫助他們早日康復。

「像鋪床、補洗手液、幫病患擦澡……等,我都會唸。」也不知道是不是「加料」過後,不少病患在陳素惠默默地祝福裡,身體很快地好起來,讓她相當開心,這也是當初想要的東西。

「答應雅亭,我會把對她的愛,散播更寬、更廣。」三年了,對女兒難以割捨的親情,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淡掉,反而每天在充實忙碌的工作中,找尋到女兒的身影。因為對她而言,每位病患都如同自己的家人,只要看到他們好起來,就會很開心。

(文:江珮如 大林慈院報導2013/05/0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