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當客戶 聽他的心聲

2013-07-13   | 黃惠君
方美倫老師帶著甫從花蓮慈中高中部畢業的白丞栩(中)、潘信安(右),一起分享親子教育。(攝影者:施仲銘,地點:桃園靜思堂,日期:2013/06/23)
「你一個星期在家裡跟孩子一起用過幾餐?有沒有跟孩子擁抱?」6月23日桃園區見習志工課程裡,現任花蓮慈濟中學教師,也是大愛劇場《春風伴我行》的故事主角方美倫老師,用她一貫清晰、嘹亮的嗓音,請問著臺下的學員和志工們,有沒有用心的去和自己的孩子培養愛的存款,進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教育是希望的工程,然而大多數的父母,都把如此重要的工程,全部交付給學校,殊不知父母是孩子生平的第一個老師,為了讓學員們更加扮演好這個重要的角色,課務團隊除邀約方美倫準備豐富的親子教育內容,也邀請剛從慈中畢業的白丞栩和潘信安兩位準大學新鮮人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在慈濟教育體系中學習與成長的點滴。

希望工程 大家同學習

「我是家中的老么,個性上比較霸道,在家常會和二個哥哥吵架。剛到慈中,覺得規定很多,就很排斥、很想反抗!」今年(2013年)大學學測拿下花蓮地區唯一滿級分的白丞栩,大方和學員分享,六年前剛到花蓮就讀時,對學校有著強烈的不滿與抗拒,直到國二升國三的那一年,他被編到美倫老師的班級,讓他的心態與觀念有了重大的改變。

這一年,讓一直很少接觸、也不太習慣做志工服務的白丞栩,跟著班上一起去黎明教養院關懷、陪伴智能上有障礙的院生,也讓他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感受,他在院生的身上看見自己是多麼的有福,讓原先視父母的關心為理所當的心,慢慢懂得學會加上感恩的元素。

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名外科醫師的白丞栩,九月要到陽明醫學院就讀醫學系,邁向他成為大醫王的夢想。

「各位師姑、師伯,大家早安、大家好!」截然不同於白丞栩的沉穩,用嘹亮又流利的臺語問候大家的,是已錄取慈大傳播系的潘信安同學,有很多眼尖的志工,一眼就認出眼前這位活潑又挺拔的孩子,就是在很多年前主持大愛臺《地球的孩子》的小主播。

「你好厲害喔!你怎麼這麼棒……」潘信安說,因為自己出生在慈濟家庭裡,從小就在師姑、師伯源源不絕的讚美聲陪伴下長大,無形中養成了「不可一視」的傲慢習性而不自覺。

熱衷投入在志工活動的潘信安,不論是到東區老人之家關懷,或是參與印尼人文交流、送愛心到辛巴威等活動都沒有缺席,藉由一次次的活動參與,除了學會相互尊重、包容與善解之外,原本那一身不可一視的傲氣,也不知不覺的消失無蹤了。

親子溝通無礙 航向幸福有愛

聽完兩位學生的分享之後,方美倫問大家:「我們兩位慈中同學的分享有沒有很棒?」「有!」熱烈的掌聲是最佳的答案。一個是在課業上有優秀的表現,一個在活動的規畫與帶動執行力強,看似兩個完全不同類型的孩子,卻同樣找到一條讓自己發光發亮的康莊大道。

「給孩子濃淡適宜的愛,疼而不寵,也不要苛求完美,就把他當成朋友來溝通。」年輕時曾經和女兒有過激烈爭執的方美倫,當時只視女兒學業表現為唯一重要,造成親子關係疏離、惡化,美倫老師以自身的經驗,要大家不要再把孩子逼到死胡同裡。

方美倫並舉華裔設計師吳季剛為例告訴大家,就是因為有吳媽媽的一路支持,才會有今天揚名國際的「Jason Wu」,因此,只要擺對地方,每個孩子都會是天才!

緊接著,方美倫把握時間和大家探討現代親子間的溝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她問大家:「你和孩子聊天時是誰在講?是不是孩子講沒兩句,你們就急著要下指導棋了?是不是常常對孩子說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

家是孩子溫馨的避風港,方美倫建議大家,要把孩子當成像是生意上的一個客戶,多點時間陪他、傾聽,才能真正了解到孩子內心裡真正的想法,有些時候,一個簡單的拍拍肩、握握手,就能輕鬆的為親子間的關係加分。

方美倫提醒為人父母,確實用愛和了解去親近孩子的心,親子溝通無障礙,自然就能一路航向幸福而無礙。

教學相長 學員受益良多

江顗瑄覺得潘信安同學的分享,讓她今後要學習把別人的讚美當警惕,也當成是個人的修為。(攝影者:施仲銘,地點:桃園靜思堂,日期:2013/06/23)
「當聽慣了很多的好話之後,往往不能再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學員江顗瑄在課後有感而發的說。她覺得潘信安同學的分享,讓她彷彿看到了一部分的自己,因為自己在桃園區外語隊撰寫大藏經、編輯以及活動設計等工作多年,也常常沉浸在來自各方的讚美聲中,不知不覺就起了傲慢心,今後她要學習把別人的讚美當警惕,也當成是個人的修為。

學員賴淑貞是多家美語補習班、課輔班的負責人,她很認同慈濟的教育理念,希望以後在課程的安排上,能夠跟慈濟的教育方向相結合。聽完方美倫的分享,讓她在日後與孩子的溝通、互動上有很大的幫助,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可以向方美倫老師請益。

剛接觸大愛媽媽領域不久的呂素菁認為,今天的課程對她日後進班級帶班時的幫助很大,比方說要如何去了解小朋友,與他們當朋友等等,同時也要多一點耐心聽孩子分享,以前如果在忙,總會覺得他們很吵,而沒能一起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希望以後可以和孩子成為可以談心的朋友。

對別人感恩,對自己知足,就是幸福人生,慈濟的教育志業要大家從教心到教身,從言教到身教,一步一腳印的落實在家庭、學校與社區之中。【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惠君 桃園報導2013/06/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