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遇到人性 不再被物役

2013-07-21   | 許秀鳳
慈濟志工邱博義分享「當科技遇到人性」,讓參與營隊的新世代青年心中有無限的省思及感動。學員林譽爭有感:「人生真正的幸福,取決於內心是否知足。」
「以後我會延長手機的壽命,也會學習沈芯菱懷有一顆善良的心,對別人多付出。」學員洪錫茹的手機是智慧型手機,可透過它上網。聽完課後,她才知道不可以趕流行,原來手機裏的零件,在處理過程中對環境污染很大。

科技演進超速 善用科技助人

7月15日正在高雄靜思堂國議廳的講臺上,身為慈青學長同時也是慈濟志工的邱博義,對著「2013高雄區菩提新芽成長營高中梯」的一百六十九位學員,分享「當科技遇到人性」。

「手機可以做什麼?有些先進國家已把它當信用卡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透過手機做物品交易。」邱博義告訴莘莘學子們,2000年時的黑金剛手機,它的面積很大,通訊品質常會斷訊,價格也很昂貴,所以擁有的人很少。反觀現在,手機已經發展到小到可以放在口袋內,使用手機的人口比率已幾乎人手一機。

科技不只表現在手機上,雲端的大資料庫,取代了紙本。過去要上圖書館找資料,現在科技演進讓搜尋更快速,只有輸入想要找尋的單字,資料馬上顯現眼前,已不用上圖書舘翻閱資料。
講師讓學員們了解電腦接收訊息的方式只能是數字化的訊息,並與臺下學員們互動,讓他們學習當一臺接收數字訊息的電腦。(攝影者:鄭郁芳,地點:高雄靜思堂,日期:2013/07/15)

為滿足人類需求,科技日新月異但伴隨而來的是更多的低頭族,所以邱博義特別播放一部影片《電腦奇才沈芯菱》。影片中,描述十歲的沈芯菱,透過網路幫阿公解決滯銷的文旦。國中二年級時,她成立網路工作室,賺進人生第一個一百萬,但她全數捐出回饋社會作為濟貧用。

反省懺悔 真正幸福原是知足

坐在臺下的學員,是一群新世代青年,他們聽到講師的分享,心中有無限的省思及感動。認真聽課的學員姜宣育,慶幸自己善用科技而不是如駭客扭曲科技。對於已使用五年的手機,雖然外表傷痕累累,但卻是充滿回憶,「能用就好不趕流行,物品取決於價值觀,能善用它即可豐富人生。」姜亘育把這段話記下來,勉勵著自己。

「科技進步,卻使人與人之間漸漸的疏遠。」學員游亭葳有感而發,有時家人一起外出吃飯,明明都坐在同一桌,但沒有藉機培養感情,反而低著頭用手指畫著手機,其實家人們應該珍惜相處的每一刻。

「美滿的人生,不在於物質、權勢、名位及地位,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關懷。」學員胡文貴看到銀幕中這句靜思語時,給他很大的鼓勵。順手摸摸口袋裏的智慧型手機,他知道自己是因為同儕的壓力,讓他不得不也想擁有一支,這樣才可以有共同話題及娛樂。
「美滿的人生,不在於物質、權勢、名位及地位,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關懷。」學員胡文貴(右一)看到螢幕中這句靜思語時,給他很大的鼓勵。(攝影者:王敏德,地點:高雄靜思堂,日期:2013/07/15)

還好胡文貴會提醒自己,當手機的使用方式不對、時間控制不好,就會變成「低頭族」。而且他也領悟到專注力都在手機時,就會對其他的事物分心。所以當胡文貴要用手機時,一定要先把當下的事情先完成。

學員林譽爭聽完講師邱博義的分享,科技快速發展,造就3C產品發達與高淘汰率,使得人對於物品没有惜福之心,也讓人與人之間不再面對面的互動,而是透過冷冰冰的機器,進而產生人際間的淡薄,這讓林譽爭有感:「人生真正的幸福,取決於內心是否知足。」【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許秀鳳 高雄報導 2013/07/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