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嬤憂六十兒 人醫分擔苦
2020-09-30 | 楊素萍九旬母憂兒疾 義診投入協助
從苗栗縣頭份聯絡處驅車往向天湖還要將近四十分鐘多的轉折山路,下車後步行著蜿蜒的水泥小路間,才來到朱阿嬤的家。
高齡九十七歲的朱阿嬤與排行第四的六十三歲兒子阿輝、第五的五十四歲兒子阿郎同住,阿嬤的健康情況比兩位兒子阿輝和阿郎還硬朗些。除了因為衰老而駝背外,朱阿嬤平日還會將劈好的木材利用大灶來煮食三餐,也會記得每個月固定在第三周的星期日早上會有醫護人員來義診。
林英超醫師掛著聽診器,貼近右耳重聽的朱阿嬤,稍微放大問診音量,透過閒話家常,了解朱阿嬤的狀況。待藥師賴婕瑄填補完一個月的血壓控制藥量,並叮囑每種藥物各一顆在餐後服用後,林英超醫師也陪伴著朱阿嬤散步一小段路,他們牽著手,窄小巷弄間曬出溫馨的背影。
一邊的阿郎,也由義剪志工服務,來整治一頭亂髮。「痛風是否有控制住?」志工洪燕婷問候阿郎,阿郎也靦腆的點頭:「有啦!」洪燕婷從事美髮工作,如果遇到義診的日子,他就會盡量把工作排開,前來為因交通不便或行動有困的居家患者服務。在言語交流之間,他們就像久違的朋友相見一樣自然,雖然時間不長,但讓洪燕婷感到非常欣慰。
跟診的南庄國中護理師林麗玉,也關心先前住院發現胸腔疑似肺結核的阿輝,是否有按時服用衛生所關懷員的送藥。長年受痛風所苦的阿輝說,已吃了一個多月的藥。可能也因為身體不適,阿輝與來訪志工的互動中,相較於弟弟顯得沉默寡歡,沒有笑容。
一旁的阿嬤也頻詢問林英超醫師,關於兩個兒子的病情是否已控制並能好轉,訪視志工團隊聽到後無不面面相覷,已經九十多歲的母親,還得替六十多歲的孩子操心,也因此更需要義診的資源持續投入,提供醫療服務。
依約更換新床 盼望翻轉人生
南庄位於山區,居民住的分散,面對著高齡化的問題,也缺乏醫療資源,因此相當仰賴義診團隊固定時間的投入,持續追蹤健康和居住的狀況。
正值壯年四十五歲的阿雄,六年前因為跳水意外導致脊椎受傷,終身癱瘓在床。「考慮到住在鐵皮搭建的自家,在炎夏更是悶熱,屋頂處加裝自動灑水系統。」有了數十年訪視志工經驗的江昭瑢提到,志工們關注到了居住環境的問題,透過灑水系統緩解悶熱的感覺,讓無法下床只能長期使用導尿管的阿雄,也能感覺到居家環境的衛生與舒適。
阿雄平日仰賴姊姊一邊顧店一邊照顧生活起居,若遇到周末或例假日,姐姐必須回歸自己的家庭,這時就得依靠有互助本能的鄰居加以關照。江昭瑢提到,阿雄長期同處一個臥位,極易形成褥瘡,加上床墊屬於消耗品,上個月紀邦杰醫師家訪時有答應下個月要帶新的床墊來更換,阿雄欣喜地說:「雖然這個月沒見到紀醫師,但他還是信守承諾依約送來禮物。」
另外一頭,大窩部落的阿謀,也是慈濟的長期關懷戶。阿謀的妻子因不堪長期照顧先生的疲累,而選擇離家,留下三個念國、高中的兒子。老大雖然考上了新竹高中,但時常一通電話來,他就得臨時奔波往返於家裡與學校,加上交通不便,實在沒辦法兼顧學習和照顧爸爸,所以目前已辦理休學。
因向天湖的大窩部落人口稀少,護理師林麗玉對當地孩子認識得多,她鼓勵資質中上的老大在未來還是要繼續念書或培養技能。「照顧爸爸是孝順的表現,但還有兩個弟弟的學業不可荒廢,期待能善用時間分配,因為照顧爸爸是很漫長的一條路。」訪視志工看著似懂非懂略帶稚氣臉龐的孩子,多了一分不捨與心疼,除了平日不間斷的愛與關懷,更盼望著他們會有翻轉人生的一天。
義診日接近中秋節,往診的志工團隊也在醫師看診後送上柚子、餅乾提前預祝佳節愉快慶團圓。透過義診,讓專業醫師定期探訪,在醫、病互動中,除了給個案鼓勵與打氣外,也可以檢視日常生活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醫療輔助或可以協助的地方,陪伴他們好好地走出貧病。【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素萍 苗栗報導 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