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耳、親眼、親手、親腳 土敘災民讚:您們親自來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尊重——專訪土敘地震賑災團領隊 熊士民副執行長

2023-03-25   |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潘俞臻
2月10日,慈濟勘災團隊由熊士民副執行長(右排第一)領隊在土耳其時間早上5點半(台灣時間早上10點半)抵達伊斯坦堡。(攝影者:萬家宏)
「我們賑災團每天都會連線向上人報告,當地現況、發放情形⋯⋯」拜科技之賜,遠在土耳其的賑災團與八千公里外的靜思精舍「心」沒有距離。而上人的指示,也為賑災團的每一個下一步給予「明確」且「堅定」的方向。
 
一個來自臺灣的佛教國際NGO踏上破碎的伊斯蘭教國度土耳其,為他們2月6日世紀之震的災民帶來援助。慈濟基金會熊士民副執行長(以下簡稱熊副),擔任首梯的土耳其賑災團領隊,方方面面謹守慈濟的慈善原則——「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及時」,在災區展開一場又一場的物資發放。

 
2月12日,勘災團隊一行人搭飛機前往首都安卡拉,拜會土耳其副總統。熊士民副執行長(中)、余自成師兄(左一)與土耳其慈濟顧問阿里烏斯蘭瑪(Ali Uslanmaz,前副省長,右一)討論要與副總統報告的事項。(攝影者:萬家宏)


長期深耕土耳其慈善 豐富經驗加上真誠的心奠立發放好因緣
 
土耳其賑災團由熊副領隊、團員有慈濟志工謝景貴、慈濟營建處林敏朝、宗教處副主任林裴菲、宗教處高敬堯以及大愛臺楊景卉、鄧志銘、林國新、萬家宏等10人,2月10日即抵達土耳其的伊斯坦堡。但其實在出團之前,土耳其志工胡光中、余自成等二人都正好回到臺灣,透過他們的連繫,顧問阿里前副省長及當地本土志工(在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及時傳回來的當地訊息,作為賑災之相關規劃的依據。
 
熊副表示,同時也因為地震當時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周如意和余自成當下人也在臺灣,透過他們的連繫,慈濟基金會可以迅速取得土耳其災區的資訊。

 
2月18日,勘災團會合前往加濟安泰普省勘災,來到努爾達伊鎮的帳棚區。慈濟勘災團隊受邀到賑災總指揮歐斯曼省長(Osman Bilgin,中)的行動賑災車上開會,討論慈濟的賑災行動。(攝影者:楊景卉)


賑災團抵達伊斯坦堡之後,即在當地成立「緊急救災總指揮中心」,積極尋求發放管道,2月12日就在阿里前副省長的協助下,前往首都安卡拉拜會了土耳其副總統歐克台,商討後續的援助合作。熊副不諱言,一開始土耳其政府也是希望慈濟將援助的善款和物資捐給政府由他們統籌來運用,「但我們真誠地表達我們對發放的堅持,一定要親手布施而且是有感的發放,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翌日(13日)就收到了土耳其總統府來訊,核可慈濟進口毛毯與發放計畫,並准許慈濟進入災區發放。熊副說:「大致上來說,這次在土耳其的賑災行動,感覺很順利。」
 
第一批的發放順利地在2/17-19共舉行了三天,七個場次,幫助從災區到伊斯坦堡依親的災民1048戶,為他們發放毛毯圍巾及超市物資卡(BIM卡),慈濟援助的國際滿納海學校校長、老師、畢業生踴躍捲起衣袖,投入物資搬運及發放工作。

 
2月18日,勘災團會合前往加濟安泰普省勘災。慈濟勘災團拜訪聯合國人道援助事務廳,聯合國人員邀請慈濟加入跨組織協調會議,確保資訊互動及避免資源重疊,並提供災區地圖及帳篷區位置等資訊,慈濟人也讓聯合國知道在伊斯坦堡有慈濟。(攝影者:楊景卉)


滿納海國際學校 敘利亞難民翻轉手心助人  
 
滿納海國際學校,成立於2015年1月23日,2018年取得認證,是敘利亞難民在土耳其的「第二個家」。多年來慈濟給孩子們重拾書本的機會,教他們知識也教他們「去愛人」。多年過去,顆顆菩提心萌芽,紛紛投入賑災的行列。這股「善泉源」如今成了志工在土耳其賑災的主力。熊副表示,此次土耳其賑災,有九成以上的志工是生活在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
 
土敘震災的善因緣遠遠不只是敘利亞難民翻轉手心,慈濟營建處拜會建商時,建商穆罕默得.阿里,得知志工遠從臺灣而來,深受感動,主動提供其在哈泰伊省的一處旅館讓志工在重災區有個食宿所在。
 
「名冊的取得是我們最傷神的地方。」熊副表示,災難真的太大了,放眼望去,不是危樓就是受損的房屋,除了政府重點區域,有臨時的貨櫃屋,之外,大家都還是住在帳棚區,水電不穩、物資匱乏⋯⋯到了重災區,熊副就一一拜訪省長、區長、鎮長⋯⋯還有其他有因緣的慈善機構,無非是希望趕緊將愛送給有需要的人。

 
2月19日,勘災團深入地震災區哈泰伊省安塔基亞的市中心勘災。勘災團馬不停蹄拜會政府單位,與哈泰伊省的檢查員見面,期盼有機會能提供援助。熊士民副執行長(右)與檢查員介紹慈濟,志工阿哈瑪傑內德(中)協助翻譯。(攝影者:余自成)


因為一直以來土耳其慈濟志工在對難民發放時,就建立了很好的發放機制,包括物資卡(BIM卡),所以這次發放才能這麼迅速地展開。
 
志工拿到名冊建檔後,再一一以簡訊通知災民,災民來領物資的時候,出示簡訊,掃描之下不到一分鐘即可完成領物資的程序,這套系統也是在一次次發放時不段修改精進,具工程師背景的敘利亞難民志工是功臣。

 
災民領到物資卡後,與熊副執行長擁抱感恩!(攝影者:Mohammed Nimr AlJamal)


誦古蘭經安心祈福 受創的心有真主庇佑
 
同樣地,依照往常為敘利亞難民發放的模式,發放的時間會錯開穆斯林的禮拜時間,也在發放之前先帶著災民誦古蘭經祈禱,宗教的力量由內而生,加上志工愛的膚慰,災民對志工有了信任,痛也有了出口,而每張臉孔的背後的辛酸,志工耐心傾聽⋯⋯
 
一個佛教的慈善團體對伊斯蘭教的包容與大愛,跨越了語言的隔閡,他們和災民相擁、撫慰,支持,災民放心地說出心裡的哀傷,也安心地展露笑容,勇敢迎向明天,在傷心的國度,愛的流動化做溫柔,溫暖人心。
 
土耳其籍的災民在明白到眼前來幫助他們的不只是臺灣人,還有更多是敘利亞難民的時候,災民說,「你們失去家園的痛,我們正在感受。」熊副回想在發放現場的一幕幕感動情景,他說:「我們在帶動一家人的時候,很多人眼淚都掉了下來,難以言喻,現場的感受是沒有親臨現場的人無法想像的。」

 
2月22日勘災團拜會kilis基利斯議會議員Hilmi Dulger(拍攝者:余自成)


愛不錯過 志工走進帳棚區人工造冊
 
土耳其重災區受災災民,土耳其人民及敍利亞難民比例各佔一半。而美中不足的是,慈濟發放的名冊幾乎都是政府所提供,難免無法周全。熊副說:「在名冊的部分,我們想當然爾,政府提供的一定是以土耳其國民優先,再加上在土耳其境內的敘利亞難民,政府要造冊也有一定的困難之處。然而本土志工幾乎都是敘利亞難民,他們心繫同樣因地震受苦的親人,不難想像他們內心的焦急與掙扎⋯⋯」
 
「此外,名冊上有許多人使用舊手機,無法收到發放訊息,因此我們的志工特地走進帳棚區一一拜訪造冊。」忍著身體上的勞累,找到被遺忘的敘利亞籍災民,3月18日志工再回到努爾達伊鎮,為他們舉辦以人工核對身分的發放。
 
敘利亞內戰迄今未歇,而這世紀強震敘利亞也受災嚴重,但因政局不穩的關係,援助一直進不去,這場「加場」的發放讓敘利亞難民志工身處土耳其也能幫到自己家鄉的人,再累再辛苦都甘之如飴。

 
2月27、28日,慈濟於加濟安泰普省沙星貝市的會議中心展開賑災發放。物資卡發放,熊士民副執行長為災民送上物資卡。(攝影者:楊景卉)


熊副語重心長,「過去我們在土耳其幫助的其實也是以敘利亞難民為主,老實說土耳其人對慈濟還是陌生的,雖然敘利亞難民志工也非常感謝當初土耳其願意敞開國門讓他們得以避難,也是有一分感恩的心情,但他們家鄉同樣受著地震的創傷啊!內心一定有很深的觸動。」
 
志工的心情和掛念,熊副了然於心。「走進帳棚區意味著慈濟的慈善援助無分國界,更是表達對敘利亞難民本土志工的疼惜與關愛。」臺灣、土耳其、敘利亞難民⋯⋯在土耳其重災區他們深深感受著愛,不管是敘利亞難民志工還是災民都因為體會到因愛而生的信心和勇氣。
 
雖然從臺灣過去的第一梯賑災團裡,慈濟基金會的人員,包括領隊熊副一行五人已於三月中旬返臺,但在土耳其的援助仍舊繼續中。熊副表示,「我們預計在3月底完成重災區的發放,估計有四萬戶的災民可以領到慈濟的物資卡,它的額度足夠支應他們二至三個月的生活所需。」

 
2月18日,勘災團會合前往加濟安泰普省,來到努爾達伊鎮災區勘災。這是帳篷區的對面,也是災民原本住家的區域。慈濟人走入斷垣殘壁中勘察。左起:謝景貴、阿哈瑪傑內德(Ahmad Jned)、熊士民副執行長、高敬堯(攝影者:楊景卉)


而這也是慈濟慈善最大的特色之一,「給災民最直接、最有感的援助。」但,無奈的是,同樣受創嚴重的敘利亞境內災民,我們無法做到親手布施,目前與約旦哈希米慈善組織合作,將42萬多件的禦寒衣物與物資送進敘利亞,再委由聯合國送到災民手上。
 
熊副表示,慈濟對土敘兩國震殤援助的中長期計畫尚在評估中,「但這次的發放行動也讓土耳其看見臺灣慈濟慈善的不同之處,不只是物資到了,還是人親自到。」雖然在重災區的發放,因為人數以及地點等種種因素,在發放現場沒有太多的機會讓災民更了解慈濟,但不可否認的,這次的援助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慈濟在土耳其被更多人看見、了解、認同,對土耳其慈善工作很有幫助。

 
土耳其賑災團每日連線慈濟基金會花蓮本會,向證嚴上人報告賑災現況,請示賑災事宜。(攝影者:顏婉婷)


慈濟土耳其聯絡處的所在地就在伊斯坦堡,熊副也期待:「在整個發 放結束後,我們希望回到伊斯坦堡再辦一場大型發放。」在當地借由聯絡處的力量,發掘並幫助更多土耳其災民及敍利亞難民。
 
「苦不止,愛不息」,土敘強震的援助,勢必還有一段漫漫長路。

(文:慈濟基金會文史處潘俞臻 專訪報導 2023/03/2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