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口鹹豆腐 嘗草創艱辛
2010-06-25 | 邱淑絹克難鹹豆腐 敬稱『靜思豆腐』
翻開歷史的扉頁,德慈師父曾說:「我們從俗家走進如來家,身上未帶分文,上人也不許我們回俗家拿錢,說會養成依賴心。」那時候沒有錢買食物的師父們,生活依賴德融師父打毛線賺工錢維持生活,兼種些青菜。
青菜,最快也要一個月才能收成,青黃不接時,師父們就採野菜,像『過貓』、『刺杏仔』等做食;『山茼萵』,是師父們經常會吃到的菜。德慈師父說:「我們也曾經一個月只用五毛錢買四塊豆腐,切成一片片小薄片用鹽醃漬,等吃的時候再用油煎,五毛錢的豆腐,可以吃上一個月。」
切的薄薄的豆腐,醃漬後煎成金黃色。豆腐切的薄,烹調時要格外小心才不會燒焦,這也是上人訓練弟子「用心」的法門之一。香積組慈濟志工說:「切的很細,鹽巴才醃得過去,讓每一塊都很鹹;這麼大的一板豆腐,要切兩百四十片。」
左圖:四合一研習會另一會場,板橋園區香積廚房,精舍師父教做鹹豆腐,體會早期師父們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生活。(攝影:北區人文真善美,日期:2010/06/22)
右圖:早期上人為了節省經費,一板豆腐需要切二百四十刀,再用鹽醃上一整天,煎成金黃色。(攝影:北區人文真善美,地點:三重園區,日期:2010/06/21)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一塊鹹豆腐一碗飯
這是代表慈濟克苦克難精神的鹹豆腐。而一小塊鹹豆腐,可以配上一碗飯。伴隨著白飯入口,在嘴裡輕輕咀嚼,回台參加四合一幹部訓練營的海外慈濟人,體驗了屬於慈濟草創初期,特有的「鹹苦」滋味。「嗯,很鹹,是我吃過的豆腐最鹹的一次。」
平時遠在他鄉的弟子們,在細嚼鹹豆腐的當兒,將時空拉近,體悟了上人早年修行的艱辛。歷史的扉頁裡,德慈師父輕輕地這樣說:「上人對我們慇懇訓誨,第一代弟子必須徹底犧牲,因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沒有胼手胝足的辛勞,那有足以蔽風雨的家園呢?所以大家雖然很辛苦,卻一句怨言也沒有,並且都很歡喜哪!」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邱淑絹 報導:基金會文發處 20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