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跑道場求子苦 上人一句話點醒

2020-03-25   | 楊淑玫、胡玉蘭
林宜芝在自家旁蓋了兩間鐵厝倉庫,作為六甲區帶動慈濟的據點;一間用來共修開會,一間做為香積使用,從中慢慢凝聚大家的向心力,每個人越做越歡喜。(攝影者:侯慶宗,地點:臺南市六甲區,日期:2020/03/16 )
「不要種子撒一大片,雜草發得滿滿是,沒有一區可以收成的……」證嚴上人這一席話,如當頭捧喝,敲醒當時仍四處跑道場的慈濟志工林宜芝。
 
一場演講 觸動心靈
 
臺南六甲區慈濟志工林宜芝二十二歲就步入婚姻,結婚十四年仍膝下無子,「為什麼?好尪人家嫁,好囝人家生,而我卻……(臺語)」只要聽說哪裡有師父講經,她就跑去聽、去求,但多年下來還是苦無著落,心灰意冷下還曾經起了出家的念頭。
 
1988年,一位出家師父送給她兩張上人在高雄文化中心「慈善人生」心靈講座的票;她搭遊覽車前往,途中卻遇到車禍塞車以至於抵達會場時,只能在場外看著電視牆聽演講。
 
雖然只是看著螢幕,上人「濟貧救世」的理念撼動著她,加上看了《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一書,林宜芝深深感受到自己終於找到心靈相契合的師父,掉著眼淚回到臺南。
 
之後,證嚴上人身影一直縈繞在林宜芝心中,有時候,她騎著機車時也會禁不住想起而流淚。她四處探聽找尋,終於在安平工業區找到慈濟志工吳達雄,了解後,便開始幫忙勸募會員、收善款。 

願為懇荒者 勤耕一畝田
 
有一次,志工蘇美華租了一臺遊覽車邀大家去花蓮。當時,上人正在籌備蓋醫院救人,林宜芝心想,上人這麼嬌小願力竟然這麼大,反倒是自己在這世上也沒做過什麼好事情,進而起了悲心捐贈病房。
 
但是,儘管與上人如此相契,林宜芝仍然沒有停止四處跑道場,也經常跟志工蘇美華回花蓮精舍。有次回花蓮,她聽上人開示時提到,「不要種子撒成一大片,雜草發得滿滿是,沒有一區可以收成的。」林宜芝心裡震了一下:「上人不是在說我嗎?我到現在還在四處跑道場,道教、佛教、禪宗都會去,還跟人家去學密宗……」
 
又聽到上人提及,臺南是一片荒地,需要大家去經營開墾。林宜芝不解進而問上人:「我們要怎麼募會員?」上人開示,看到什麼,回去就說什麼。當下,她決定不要再跑其它道場,一心一意做慈濟並在心中發願,一定要將家鄉六甲區帶動起來。
 
人總有遭遇挫折、起無明時,一本《靜思語》是林宜芝解套的妙方,只要她心情不好一翻就能正中當下的心境,隨即就會選擇放下而寬心。(攝影者:陳仲銘,地點:臺南市六甲區,日期:2020/03/16)

遇逆心更堅 蓋鐵厝做據點
 
回到臺南,林宜芝便開始積極推動慈濟。然而,事情並不像她想像的順利,第一次精心準備的茶會,因一場西北雨喊停;難過之餘,她決定在自家邊蓋兩間鐵厝倉庫,一間做為辦活動的定點,一間用來準備香積。
 
發了大願並沒有讓考驗稍減,林宜芝不僅投資生意不順,連跟會的錢也被騙了,甚至向親人借錢也都借不到。不過她意志堅定,透過跟會、變賣黃金,拿東補西,度過層層關卡,終於將兩間鐵厝倉庫蓋起來,順利在六甲地區菩薩招生。
 
有了定點,就像有個家,大家也有了向心力,只要有需要,一呼百應,好比只要有募愛活動就會綁粽子、做油飯,大家就一起來做,林宜芝說:「來幫忙的人都是自己的幕後、會員及社區志工,每個人都做得很歡喜。」
 
無所求付出 人生更圓滿
 
就在林宜芝專心於慈濟事時,淡忘了求子的念頭時,卻發現自己懷孕了,此時她沒有太多的喜悅,反倒害怕會阻礙自己做慈濟……林宜芝帶著悲傷回花蓮向上人哭訴,上人輕輕說:「沒人會給阻礙,就怕自己阻礙自己。」林宜芝好像吃了定心丸,轉念後,她不再有顧忌。
 
孩子出生後,林宜芝的擔心完全沒有出現,公公婆婆愛護孫子,除了幫忙照顧,還會幫忙她分送與人結緣的錄音帶《渡》及《靜思語》,從未阻礙到她做慈濟的心念。如今兒子長大、出社會,也回到靜思人文工作、貢獻力量。 
 
回眸那年,林宜芝發願做臺南六甲區第一顆慈濟種子,從無到有,她步步踏實深耕,三十三年過去,六甲區已經有近六十位受證的慈濟志工,兒子在精舍也令她很安心,人生轉苦為甘,也更堅定要跟緊上人腳步。【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人生轉苦為甘,林宜芝更堅定要跟緊上人腳步。雖然已經卸下和氣組長的任務,她仍然和志工一起在菩薩道精進。(攝影者:侯慶宗,地點:臺南市六甲區,日期:2020/03/16)

(文:楊淑玫、胡玉蘭 臺南報導 2020/03/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