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島之國萬眾合念 滌塵垢

2017-05-17   | 印尼人文真善美志工
在三節合一這一天,印尼雅加達靜思堂舉辦兩場浴佛大典。(印尼慈濟志工提供)
為了「三節合一」的特別日子,印尼分會與各地的聯絡處或據點,共有十三個在5月14日這一天舉辦浴佛大典,總計有一萬零三百三十八人同沾法喜,一同發願洗滌內心塵垢與煩惱。

慈濟印尼分會

雅加達靜思堂在5月14日當天進行兩場次莊嚴道氣的浴佛大典,上午場次分別來自慈濟國際學校、慈濟大愛學校、塔瑪薩瓦納學校(Dhamma Savana)、道生高中(Pusaka Abadi)、布地亞貢學校(Budi Agung)及茂物馬迪瓦路亞高中(SMA Mardi Waluya Bogor)。

浴佛會場中,六層小樓梯代表六波羅蜜,八像大小的宇宙大覺者像代表八正道。二十位慈誠隊密集練習鐘鼓,以及慈濟國際學校學生帶來手語呈現。(印尼慈濟志工提供)

茂物馬迪瓦路亞高中其中一位學生哈利安多(Haryanto)表示,「我首次參加浴佛節,雖然我是天主教徒,但還是來參加,因為我知道此活動是公開給所有宗教的。我在此看到了宗教之間的互相尊重與大愛精神。」

不分宗教,大家一同在浴佛中祈願天下無災難。(印尼慈濟志工提供)
慈濟的浴佛節都會與母親節、國際慈濟日共同進行。浴佛活動結束後,八十五個家庭參與慈濟國際學校舉辦的浴足活動,小朋友也在活動中,獻花給母親或父親。三十七歲的琳達(Linda)首次參與浴足活動,當女兒琪妮菲菲(Genevieve)給她浴足時,覺得女兒開始長大董事了,「好感動,也很開心,菲菲從小就在人文班學習尊重長輩。懂得尊重,自然就會疼愛父母。」

金光銀行配合慈濟浴佛節,推動慈善計劃案。董事哈納飛(Hanafi Himawan)在浴佛大典中表示,民眾在金光銀行慈善活動社群按讚、跟隨或轉貼一次,金光銀行將透過慈濟捐出一公斤的大米,從4月28日至5月10日已經累積到六千一百八十八公斤大米。


下午五點開始的第二場浴佛,共有三千三百一十人參與,由於講經堂容納不了全部人,一部份民眾也分配到福慧廳與國議廳,透過大螢幕共同參與浴佛大典,各廳也布置浴佛台,人人得以虔誠浴佛。

慈濟國際學校繼續舉辦浴足活動,小朋友獻花給母親或父親。(印尼慈濟志工提供)
這一場有五十六位各宗教領袖參與浴佛。來自法國梅村禪修中心(Plum Village)的帕康法師(phap kham)表示浴佛節、母親節及國際慈濟日都有同樣的含義,就是愛心及慈悲。他曾於2008年曾經參觀臺北慈濟,看到慈濟大力推動環保,也作出許多慈善活動,讓法師深感佩服。

天主教的穆吉神父(Prof. Dr. Mudji Sutrisno S.J)也是印尼的一位著名的學者,他認為佛法要力行,而僧伽就是在用他們的一生來反映佛法,大家透過浴佛能更懂得互相尊重與包容,人人只要有心及懂得感恩,都能專注走在菩薩道。「浴佛其實就如灌溉心田,我希望印尼各宗教都能傳遞大愛與智慧,這樣國家才能鞏固的發展,期待日後這些美德能更多加宣導,當然也少不了慈濟的人文在內。」

印尼慈濟志工把握殊勝的因緣,禮佛足、滌心垢。(印尼慈濟志工提供)


巴淡島


四百八十位志工在興建中的巴淡島慈濟會所前組成「飛天」圖形,來讚頌三恩(佛恩,父母恩,眾生恩)。二十位參與鐘鼓演繹的志工敲響鐘鼓,以《勤行頌》拉開浴佛序幕。

除了有邀約八位法師蒞臨浴佛現場帶領大眾浴佛,今年(2017年)巴淡島慈濟志工也邀約各地的人醫會醫師加入獻供的隊伍。在佛號聲中,正式浴佛,虔誠供燈燭,供香湯,供花香。獻供隊伍中的義美妲(Imelda Sembiring)並不是佛教徒,但是很歡喜參與這次的浴佛典禮,讓她原本普通的休假日增添幾分意義,也借此因緣更進一步的認識佛教。

飛天象徵行入人間,四百八十位志工在巴淡島靜思堂組成「飛天」圖形來讚頌三恩。(印尼慈濟志工提供)



丹戎巴萊

丹戎巴來‧吉里汶島聯絡點早上七點半開始進行浴佛大典。(印尼慈濟志工提供)

丹戎巴來‧吉里汶島聯絡點的浴佛大典是由志工高如心發心提供場地,共有兩百十七名志工與信眾參與。浴佛活動結束後,志工前往附近的環保站進行母親節活動,除了浴足,孩子們也為母親奉茶獻花,以表孝心。家長們的感動為活動畫下圓滿的句點,期待這些孩子們日後會成為品德兼優的好孩子。


比亞克


在比亞克,各宗教長老、志工、國軍、學生及民眾,共二百四十人慶祝浴佛節。


棉蘭


在棉蘭共有共一千四百九十四人慶祝浴佛節,活動場地位於禮嘉樂國際會議中心( Regale convention Hall ),有企業家、慈青及志工共同呈現鐘鼓演繹。


北乾巴魯

北乾巴魯共有一千二百零四人慶祝浴佛節,在培英學校操場呈現菩提葉的圖騰。

在三節合一這一天,全印尼慈濟志工期待能為世界付出更多,解除眾生苦難。

(文:Khusnul Khotimah、印尼人文真善美志工 印尼報導 2017/05/1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