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電視台

2008-09-10   | 慈濟基金會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是座俯視關渡平原的新廈,有著優美的弧形外觀,配合周圍雅致的自然造景,流動的表演休憩空間,整體環境展現開闊的氣象。大愛電視台與慈濟平面出版都在此處。攝影者:李承志
證嚴上人認為「台灣無以為寶,以善為寶」,電視媒體必須作為人們的清明眼目,收集美好,播送光明。大愛電視台自1998年1月1日開播,象徵上人弘法理想立起新的里程碑。上人曾言:「在我有限的生命裡,想要度化廣大眾生,實在非常困難,如果能結合群體力量,運用當代發達的科技,就能真正在二十億佛國,現廣長舌相。」


慈濟影音說從頭

慈濟現存最早的影音畫面,是靜思精舍德慈師父所拍1973年第一次至台東海山寺義診;還有同年娜拉颱風在花東釀成災情,慈濟人用遊覽車接送災民至台東介壽堂領取物資,畫面中可見災民井然有序地排隊上車。在晃動、模糊、無聲的早期畫面中,窺見早期慈濟人下鄉濟貧的匆匆身影,也從人物衣著、交通工具與環境,感受那年代篳路藍縷的艱辛氛圍,然而因為時代久遠,這些畫面與老相片在歲月的蠶食下褪色了、殘破了…

及至1980年代,慈濟的影像紀錄除慈院動土等重要儀式委由專業人士進行外,還是都由隨師眾兼任。直至台灣空拍專家黃錦益受邀拍了一張慈濟園區空照圖,從此和妻子慈暘進入慈濟奉獻專業。

1995年,台灣有線電視法通過,電視台紛紛成立,百家爭鳴。1995年12月1日,力霸友聯頻道免費提供時段,「慈濟世界」節目因此開播,此為慈濟人文志業步上影視媒體的開端;慈濟「視聽部」同時成立,聘用專職工作人員製播節目,有心投入影像記錄的志工群也應運而生。

當年十五分鐘的「慈濟新聞」很多來自志工提供拍攝帶,由專業人員後製完成,人文真善美志工至今仍為大愛台及慈濟人文志業中心重要的支援。


大愛電視傳遠音

1999年九二一當時,大愛台同仁至災區記錄,大幅提升戶外記錄與現場實況轉播的製作能力與經驗。攝影者:葉素珠,地點:南投縣埔里鎮大成國小
「慈濟世界」開播後,上人有感媒體具有淨化社會的力量,因此排除萬難,積極推動成立電視台。1998年,慈濟大愛電視台於內湖創台,翌年遷往南港。1999年九二一地震當時,大愛台同仁至災區記錄,大幅提升戶外記錄與現場實況轉播的製作能力與經驗。

為了服務全球的收視群眾,尤其海外慈濟人渴盼汲取上人法髓、知悉慈濟最新脈動,大愛台於1999年10月10日透過衛星與北美洲、紐、澳及東南亞連線;2000年,完成在歐洲、中南美洲及非洲測試,至此,全世界均可同步收看大愛台節目,成為全球性衛星電視台。

2001年9月納莉風災重創大愛台,一個月內搶救、復播之後,以「互動電視台」方式和觀眾見面;透過台北、花蓮與嘉義三地攝影棚,一天有十八個小時的現場直播,開放觀眾打電話或傳真分享心情。

2005年1月1日,大愛台搬遷進關渡志業園區,結合慈濟平面出版媒體,正式成立「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大愛台從此有了專屬的傳播基地,製作方式也從傳統影帶剪輯邁入數位化的電腦傳輸,從拍攝到後製全程「無帶化」,將節省人力、物力、時間,提高傳播效率,是台灣電視史第一家達成的媒體。


人文清流為使命

大愛台自創台至今,各類節目年年入圍金鐘獎,並獲多項大小獎項,其中以紀錄片與戲劇節目倍受肯定;曾經一度被視為宗教類電視台,大眾也漸瞭解慈濟志業的四大八法印,原是不離佛法,更行入人間。

上人期許人文志業肩負起重責大任:「為淨化心靈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為顛狂荒亂作正念。」大愛電視開播以來,以關懷社會及尊重生命的理念,致力傳遞人性真、善、美的訊息,秉持著「導正社會風氣、啟發良善人性、傳承優質文化給下一代」而努力。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