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心聲

2016-03-03   | 游孟雅
慈濟志工補助因為經濟因素中斷學業的敘利亞孩子,讓他們安心回學校就讀,更讓父母親可以不擔憂孩子上學之後導致家庭生活困難。
去年(2014年)慈濟針對敘利亞難民發放時,阿德罕先生勇敢出現在人群中,請求慈濟給予協助。他說,這是他第一次求人……身為父親,他只想對慈濟志工說:「感恩慈濟,讓我的孩子有書讀,讓孩子有了笑容。」

若不是內戰,他們在敘利亞或許擁有不錯的職業,甚至當老師或是醫師,一夕間卻成為難民,可愛的孩子跟著大人逃難,有一餐沒一餐;孩子為了挑起家計當童工,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

孩子有愛 齊聲喊愛臺灣

「修可蘭」(阿拉伯文「謝謝」之意),慈濟志工在每次發放現場或是與學校師生互動時,最常聽到的就是「修可蘭」,並以右手貼胸表達心意。土耳其慈濟援助敘利亞難民關懷團從臺灣出發,跨國傳遞全球慈濟人的愛,來到土耳其關懷敘利亞難民。

也同時看到敘利亞志工向每一戶受助家庭,彎腰奉上物資。感恩、尊重、愛的付出,讓人感動;校園裡,敘利亞師生以流利的中文謝謝臺灣來的家人,學生更聲嘶力竭以中文整齊喊出:「謝謝臺灣!謝謝慈濟!我愛臺灣!我愛慈濟!」聲響迴繞在志工游孟雅的心,這樣的情境讓她感動與心疼。

訪視中,許多難民家庭屈居在窄小樓梯間的地下室,空氣與環境潮溼;他們努力生活著,只盼望有一天能返回敘利亞。

生活困苦 勇於請求慈濟

患有小兒麻痹的阿德罕先生,行動不方便,靠著枴杖,從陸路、海路帶著四個小孩千里跋涉,冒著生命危險,在缺少食物、惡劣環境中抵達土耳其。這三年來雖有安居之所,但沒有正式的身分,想找工作養家也不容易。

阿德罕先生哭著說,生活實在太苦,加上身體殘疾無法工作,孩子逼不得已只好當童工養家。他很沈痛,身為父親卻無法照顧家人,對孩子更不捨。

前陣子房東漲房租,他們只好搬家到更便宜的地方;難民愈來愈多,房東哄抬房價,如果負擔不起就會被趕出去。面對難民訴說寄人籬下的心情,大家只能安靜與心疼。

還好這個家庭在苦難中遇到了慈濟。去年發放時,阿德罕先生勇敢出現在發放人群中,請求慈濟給予協助。慈濟志工胡光中即前去家訪關懷,先為他添購一臺輪椅電動車代步,也補助他的小孩在滿納海中小學就讀。

阿德罕的太太指著放在《古蘭經》兩側的現值卡表示,「做善事、善行、我們都是一家人;感謝真主,也謝謝土耳其政府照顧。」自己雖然身為穆斯林,卻深感慈濟的精神與伊斯蘭教義不謀而合。阿德罕先生補充說:「感恩慈濟讓孩子有書讀,讓孩子有了笑容。」

人心不調和,造成人禍;讓游孟雅參與國際賑災以來,更感受法入心,才能有法度拉拔苦難人,造就善循環,更發願勤精進聞法入心,「感恩上人,讓我從提菜籃的家庭主婦走到國際發揮生命良能,知福、惜福、再造福。」

(文:游孟雅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第588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