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伴學趣 暑假有愛不「疫」樣

2021-07-12   | 黃湘卉
慈濟基金會推出「青年線上伴學趣」媒合大學生和小學生,讓彼此透過科技連線上課,一來,小學生不荒廢學習;二來,大學生有打工的機會。(擷取電腦連線畫面)
「哈囉,歡迎你!你現在在哪裡?」
「在家裡。」默契不足,沒有收到預期的答案,大學伴羅翊庭還是笑容可掬,繼續與小學伴互動。
「你家在哪裡?」
7月5日,青年線上伴學趣開課囉! 
 
線上伴學 固守學習力
 
受疫情影響,6月中旬全臺學校緊急改為線上上課,從設備的不足到網路頻寬的限制,老師和學生都還在適應,就迎來暑假,而漫長的兩個月假期,過往的暑期學習活動也都得停辦。對弱勢家庭而言,孩童的學習在資源的缺乏之下,更令人擔憂。
 
另一方面,防疫的措施也直接影響到經濟產業,對於每年暑假都必須打工賺取下學期學費的學生而言,相對少了很多的打工機會,也很可能影響到接下來的學業。
 
教育不能等,慈濟基金會推出「青年線上伴學趣」媒合大學生和小學生,讓彼此透過科技連線上課,一來,小學生不荒廢學習;二來,大學生有打工的機會。
 
計畫得趕在暑假之前完成前置作業。7月3日慈濟基金會啟動跨志業招募面試會,共募集六百六十三位大學伴,包含成功大學陳岳男教授帶領的隊輔團隊八十三位;小學伴報名有二千二百二十一位。令人欣喜的是大學伴許多都具有課輔的經驗,或者是當過家教,經驗豐富。
 
盡力做足準備,上線的第一天,依然狀況不斷。「陳先生你好,今天要上課,我這裡沒有收到你的資訊呀!」、「阿嬤,您報名表没有填寫『伊媚兒』,所以没收到喔。」、「什麼是伊媚兒?我聽嘸。」看似平常的對話內容裡,突顯出來的不僅僅是隔代教養的落差,還有城鄉的差距。
 
「青年線上伴學趣」負責同仁之一陳祖淞發現,因為這位阿嬤為孫子報名時沒有填寫電子信箱(e-mail)所以無法收到活動的訊息,才會著急的打電話來詢問。他輕聲安撫協助解決相關的問題,才讓阿嬤安下心來。
 
而令陳祖淞印象最深刻還有一位洪小弟弟。兩人試過了所有的連繫管道,gmail、yahoo都試過了,還是沒辦法收到信,只好用簡訊。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因為洪小弟弟家的網路速度慢,要多等待五分鐘,十分鐘⋯⋯
 
「執行長辦公室今天電話最多了,鈴聲響不停。」執行長辦公室主任王運敬見陳祖淞忙不過來,也幫忙接電話,他分享,有一位住在花蓮的阿嬤來電表示:「放暑假了,平板電腦被學校收回去了,不能上課。」、「阿嬤你住哪?」、「花蓮啦!」城鄉的差距讓王運敬更加感受到線上伴學的重要,請阿嬤再跟學校提出商借的需求。
 
陳祖淞同樣也感受到這個計畫的重要性,「只要有機會接觸到一位小朋友,就有機會讓小朋友在他的人生當中種下善的種子。」他衷心希望在這個暑假期間,孩子的學習力不要被疫情削弱。
 
7月5日「青年線上伴學趣」第一天下課之後,大學伴們仍留在線上討論,希望能對小學伴的學習更有效率。(擷取電腦連線畫面)
體會需要 惜緣付出愛
 
相對小學伴這端有諸多的困難要克服,「青年線上伴學趣」的另一端——青年則有不少令人感動的故事。「我知道伴學的是弱勢庭的孩子,覺得更應該來幫忙。」這位就讀東華大學的學生,兩年前就考上了,卻因為當時姊姊也在讀大學,家裡無法負荷兩個人的大學學費,只好先休學打工,等姊姊大學畢業再繼續讀書。
 
王運敬主任分享,「他就是在餐廳當服務生,更能同理線上伴學的孩子的家境,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可以給予小學伴正向的能量,陪他們學習。」王運敬主任說:「不管是小學伴,或者是大學伴,其實都有非常多的生命故事。」
 
青年線上伴學趣計畫,雖然是提供工讀的機會給大學生,為弱勢家庭的小學生伴學,幫助他們的學業不因疫情而受到影響,但在徵募的過程中,有不少人卻選擇以志工身分來付出。
 
有一位就讀清華大學的學生,放棄工讀勾選志工項目,他說:「我的阿嬤是慈濟委員,知道慈濟的愛心來之不易,覺得應該把愛心的資源留給更需要的大學生。」王運敬主任原本以為這位學生的經濟還可以,沒想到一問之下,才知道他也需要透過打工才能付學費,因為他另外還有一份工讀的工作,所以他想把握機會回饋社會。
 
疫情造成社會的困頓,卻也因此激發出人們善良本性——看見苦難、挺身而出。疫情之下,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唯有彼此愛與關懷,才能消弭苦痛。

(文:黃湘卉 花蓮報導 2012/07/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