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師父一隻手指頭的力量

2016-06-15   | 陳幸君
初中畢業的邱春月致力於茶道、讀書會,擔任講師、導讀人,她謹記上人叮嚀:「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以一念初心,開啟無限可能。(攝影者:陳春來,地點:臺南市,日期:2009/07/16)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事事都得依賴先生的邱春月,從家庭主婦逐漸變成可獨自騎車至一小時遠的臺南歸仁,載著大小包回收的資源回家整理;剛開始先生頗為擔心她是否會被騙?但經過一次、兩次幫忙提卸較重的回收物後,也漸漸融入其中,成為慈濟的一份子。

出生農家 接受傳統家教

有著一頭象徵智慧、八分白的頭髮、身材標準,不笑、不說話時看起來有點嚴謹,卻又有股靜謐的優雅氣質,儼然像位事業有成的女強人、學校老師、公務員……不免讓人覺得有些距離,但又想親近汲取她身上的智慧,這是資深慈濟委員邱春月給人的第一個印象。

邱春月出生於臺東池上的山上,一位貧窮的農家子弟,家中有八個姊妹、一位弟弟,雖然貧窮,但每位孩子都接受教育,各個品學兼優,爸爸是位孝子,媽媽是模範媳婦,自小在一個非常傳統、長幼有序、尊重倫理的家庭中成長,尤其從小在父母身上學習到的身教,更是深深烙印在她身上。

二十歲那年自由戀愛結婚,隨後三個孩子陸續出生,邱春月從未外出上班過,因此一直很羨慕上班族,但謹記著父母的教誨「自愛自重」、「守本分」,至始至終都是盡忠職守的家庭主婦,相夫教子。這期間,心裡偶爾會千迴百轉,常胡思亂想,責怪先生、小孩耽誤了自己的理想,長期下來個性更加內向、軟弱、怕生,不習慣接觸人群。

家庭主婦 走出內向木訥

邱春月1990年第一次回花蓮靜思精舍,聽到上人叮嚀的「一隻手指頭的力量」;回家後,她投入慈濟各個活動。(攝影者:陳春來,地點:臺南市,日期:2009/07/16)
因為妹妹的因緣認識慈濟,不久後媽媽突然往生,爾後更開始積極主動認識、接觸慈濟。1990年第一次回花蓮靜思精舍,因證嚴上人一句話:「你們每個人回去,只要將一隻手指頭的力量給師父就好了。」邱春月當下便暗自發願,「我要當那隻手指頭。」上人又說:「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邱春月也將這句話一併帶回家。

「當時,只想要跟著這位師父,想幫他做他要做的事,也沒想到後來會做這麼多事。」這是邱春月一念很單純的初發心。

邱春月投入慈濟,經常打電話邀約會眾參與活動、募心募款;為做慈濟,她開始學搭公車、學騎機車。在成長中亦步亦趨,縱使在自家附近的鄰居,也以電話拜訪,很獲得鄰居的認同,而大大鼓勵了自己,一念心想著,「我做的這些事並非為自己,全部都是流入慈濟功德海。」

剛開始募款,並非先從家人募起,也不刻意對家人談慈濟,而是自身改變起,並不忘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依然「守本分」,維持著黎明即起、灑掃庭園……逢年過節就向「志業」告假,做好「家庭作業」,讓志業、家業兼顧;因此,在慈濟的道路上得到家人的支持,未受任何阻礙。

邱春月說:「很多事情都是因緣,先將自己做好,因緣便會俱足。」在菩薩道上除了募款、環保,也投入訪視、推動骨髓捐贈、香積、賑災……每個區塊都曾留下她深深的足跡,早年訪貧時,車後總載著一些鍋碗瓢盆,一路上鏗鏗鏘鏘,回眸往事,至今仍記憶猶新。

一念初心 開啟無限可能

邱春月投入莫拉克風災悲關懷行動,膚慰受災鄉親。(攝影者:陳春來,地點:臺南市,日期:2009/08/01)
邱春月曾訪視過一位小男孩,十歲就罹患口腔癌;另一個案,案主得了重病,家中還有三個年幼的孩子,太太必須放棄工作照顧先生……這些眾生苦相,深深印在腦海裡,讓她體會到自己是個多麼幸福的女人,不愁吃穿、先生仁慈、體貼、有責任感、顧家、身強體健,孩子乖巧、懂事、從不讓人操心,自己耳聰目明、健康硬朗、能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因此讓自己更懂得知足、惜福、感恩。

近年來,邱春月致力於茶道、讀書會,擔任講師、導讀人,習慣沉浸於佛典經論、上人的著作、勵志書籍,僅初中畢業的她,尤其喜讀《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每本幾乎都看兩遍以上,從中細細體會,讓她言談間總能引經論典,處處皆能說法,她將「給師父一隻手指頭的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至。

投入慈濟之前,邱春月只是位平凡、怕生的傳統家庭主婦,由於那一念單純想幫上人的初發心,激發出深藏的寶藏,一項又一項的許多不可能成就了邱春月,從她身上印證了上人所說,「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

自認一生非常平順、平凡,人生沒有大起大落的邱春月,堅定地說:「此生跟著上人,永不後悔!」【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幸君 臺南報導 2016/06/1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