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陰影如煙 台中錦珠心轉彎

2010-05-28   | 巫季芳
65歲的環保志工花錦珠,總是縮衣節食過日子。她說能做是福,過往的辛酸,已是如煙消散。(攝影者:徐振富)
台中環保志工花錦珠,二十一歳時嫁到台中縣新社鄉,痛苦的婚姻生活讓她成長,越挫越勇成為生活中的鬥士。


人生苦難 從踏入婚姻開始

1946年生的花錦珠是彰化縣福興鄉人,小時候家裡相當貧困,往往三餐不繼。記憶中每天的早餐,是母親抓一把米煮成一大鍋的稀飯,較濃稠的部分給父親,家人只能喝幾乎都是水的稀飯;中餐、晚餐經常餓肚子。飯都吃不飽,因此沒有去上學,所以不識字。

花錦珠十四歳即進入工廠當女工,二十一歳憑媒妁之言嫁到台中縣新社鄉,苦難從此開始。她說結婚是跳入火坑,先生大她十幾歳,脾氣暴躁、習慣動粗,三言兩語不合就拳打腳踢,經常被打得渾身是傷;最最不堪的是先生遊手好閒,一家生計落在她身上。

她以果園打零工的收入支應家計,工作不覺得苦;反而被打的辛酸淚水,還要往肚裡吞才是苦。尤其婆婆偏袒先生,讓先生更肆無忌憚,但為了孩子,花錦珠只好咬緊牙根忍受。

六個孩子陸續出世,讓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促使花錦珠想出用小錢換大錢的生意經來。她開始在東勢鎮街道旁擺攤子,一開始是販售水果,每天賣不完的水果,通通進到小孩子的肚裡;一個月下來,被吃掉的比賺的多。於是改弦易轍,賣孩子們不想吃的食物,醃蘿蔔、蘿蔔乾、破布子、鹹菜乾……等等下飯的菜餚,剛好符合客家人勤儉本色而大受歡迎,生意大有改善。


二度婚姻遇良人 上人錄音帶啟因緣

在烈日下做資源分類,花錦珠頭戴斗笠,再加一層回收雨傘布,習慣農活的她,不以為苦。(攝影者:徐振富)
四十歲出頭時,丈夫一病不起,突然往生,傷心之餘,她仍竭盡所能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喪夫兩年後,又認識自軍中退伍的老兵葉先生,並共組家庭;葉先生不但顧家更勤於農務。時來運轉,花錦珠跟著與慈濟結緣。

1991年,舅媽借證嚴上人演講的錄音帶給花錦珠,她聽完後,對上人產生無比景仰;她不但交了善款,還在自家做資源回收,平時搭豐原客運到東勢做生意,就將回收物帶給東勢的慈濟志工。

因為每天搭乘客運往返,會常常使用到車站的洗手間,因此讓花錦珠常有想要回饋的念頭。有一天,她請求站務人員讓她清洗廁所;一開始對方以為是開玩笑的,後來看見她把廁所裡裡外外,刷洗得乾乾淨淨潔白如新,且常常如此;這種無所求的付出,贏得東勢車站站務人員的尊敬。

花錦珠借東勢一家中藥房店家店門口設攤,除了定期的幫店家打掃房子,每當年終歲末的大掃除,也連同一整排的商家店門口,全由她一人打理地乾乾淨淨,同時做資源回收,讓大家都讚歎。


新屋半年被震垮 正面思考心境寬

生意持續的做,也一直儲蓄買金子,1999年蓋了新房子,完成了100坪的建築物,搬進新居半年就發生921大地震,全家幸運地逃過一劫,原來居住的土磚厝全部震垮。

同一年(1999)年底,台中新社鄉中正村環保站正式成立,花錦珠也成了環保志工,每周六固定參加分類。又因昔日被打的傷處,兩年前開始酸痛不適,於是減少做生意的日子,忙完家事和農務之後,得以去復健療傷。

回首來時,花錦珠侃侃述說自己的心路歷程。她發願要做上人的好弟子,做到不能動為止。(攝影者:傅雪珠)
2003年葉先生往生,再一次讓她痛徹心扉。如今跟大兒子一家人同住,最小的兒子還未成家,也住在一起和睦相處,一家和樂融融。

做慈濟以來,花錦珠的個性改變很多,以「境隨心轉」態度來面對事實,正面的思考換來昂首闊步。也學會「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對前夫、婆婆不再怨嘆,把吃苦當作吃補,因她明白唯有吃過苦中苦,才能擁有今天的房子和六分地的果園。

「心境轉個彎,生命無限寬」雖然病痛纏身,但下田耕種或擺攤子做生意,或到回收場分類,仍一如往昔,因為她認為能做才是福,而且做回收分類會忘記病痛,心情上的愉快是金錢買不到的,她說要做到不能動為止。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新聞網環保專題網站

(撰文者:巫季芳 台中報導 2010/05/2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