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入鄉 讓窮人安心看病

2017-12-01   |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慈濟人醫會往診團隊頂著烈日暴晒,步行來到村裡的案家中看診,貼心的往診醫療,更是直接將愛送進村民的心房裡。(攝影者:林思源,地點:馬來西亞沙巴州斗湖甘榜狄丁岸村,日期:2017/11/19)
「看看我們家的情況,還可以如何是好?我要讚美真主,祂讓我們無需到醫院,甚至不必花費買藥錢便可以得到治療,我怎麼可能不開心呢?」這是貧窮線下村民接受人醫會醫療照護後的歡喜,尤其慈濟人醫會貼心的往診醫療,更是直接將愛送進村民的心房裡。

義診醫身也醫心 宣導環保護地球

馬來西亞斗湖聯絡處於2017年11月18日至19日第四度舉辦義診,除了為甘榜狄丁岸村的村民擴大義診科別,同時也深入村莊,為無法外出的病患進行居家往診。因為馬來西亞甘榜狄丁岸是一個非法木屋區,村子裡超過三分之二是無國籍人士,非法接駁水電的費用並非每一戶都負擔得起,因此在缺乏可負擔的水源之下,加上衛生意識薄弱,滿地垃圾的情況,造就衛生和健康條件大受影響。
為了加強村民的環保意識,義診現場甘榜狄丁岸國小裡的一群環保志工,苦口婆心地宣導環保,呼籲人人保護環境,並提醒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天,可以將家中的環保資源送到慈濟開辦的狄丁岸學習中心。(攝影者:張徐庶,地點:馬來西亞沙巴州斗湖甘榜狄丁岸村,日期:2017/11/19)


為了加強村民的環保意識,義診現場甘榜狄丁岸國小裡的一群環保志工,趁著村民列隊等候看診及理髮的同時時,苦口婆心地宣導環保,呼籲人人保護環境,並提醒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天,可以將家中的環保資源送到慈濟開辦的狄丁岸學習中心。

在一場火災發放活動中認識慈濟的露西雅,當時的她還是受惠者之一,但是受助之後的她,自此發心參與慈濟活動,每個月的環保日便歡喜到環保點付出,因為露西雅表示:「感恩慈濟幫助我們,我有能力一定要回饋。」而聽完環保宣導,年輕的烏卡絲表示會把資源送到環保點,一起將垃圾變黃金,讓黃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居家往診第一線 及時予藥做評估

11月18日這天,當甘榜狄丁岸國小裡的義診活動如火如荼的進行時,慈濟人醫會往診團隊頂著烈日暴晒,步行來到村裡的兩戶個案家中看診。在案主瑪斯達利的兒子艾曼的帶領下,往診團隊進到屋內關懷五十歲的瑪斯達利。

瑪斯達利三年前意外跌倒,這一摔跤造成他的下半身癱瘓。因為家貧瑪斯達利也不曾看醫師,只是去藥房治療中風的藥物來治療。服藥一個月後因為沒有任何進展,因此也就不再繼續想辦法治療,只能長期臥病在床,導致家中失去經濟支柱,只能靠著太太莉娜任職家庭女傭,賺取微薄收入。

然而瑪斯達利和太太卻育有九位兒女,雖然已有三位孩子外出工作,剩下六位小孩和他們同住,但一家 人只能擠在一間不到十六平方尺的小木屋。當往診團隊到訪時,發現瑪斯達利有點發燒,呼吸顯得有些困難,醫生評估懷疑他的肺部受到感染,便先給予瑪斯達利抗生素,並計劃隔日再來跟進情況。
高燒不退的瑪斯達利(平躺)礙於非公民的身份,因為高昂的費用讓而不願去醫院接受治療,因此,扎查理醫師只能暫時安排添購更強的抗生素送給瑪斯達利。(攝影者:林思源,地點:馬來西亞沙巴州斗湖甘榜狄丁岸村,日期:2017/11/19)

家醫科郭心慧醫師感觸說道:「我們可能是一點點幫助,但對病人來說,可能是很多的。我們來到這個個案的家,病人哭了,三年裡沒有人去看他,他很感動。」

告別瑪斯達利,往診團隊來到七十歲的愛莎阿嬤家中,患有輕微老人癡呆症的愛莎阿嬤,身體右邊曾經中風,因此她的自理能力逐漸減弱,也需要長期穿著尿布。愛莎阿嬤向郭心慧醫師述說,自己右腳的疼痛,郭心慧醫師即為她細心看診,並柔聲安撫她。

同時看著愛莎阿嬤背後的側彎,只能以臀部來移動身軀,愛莎阿嬤表示這樣的情況她也不記得有多少年了。帶著愛莎阿嬤一起做復健運動,物理師潘佳賢希望愛莎阿嬤的自理能力能提升,潘佳賢表示:「我就當她是個小孩子,一起做復健的動作,勸她要多活動,讓血液循環。」以便照顧愛莎阿嬤的妹妹不會太辛苦。
看著愛莎阿嬤背後的側彎,只能以臀部來移動身軀,物理師潘佳賢帶著愛莎阿嬤一起做復健運動,希望愛莎阿嬤的自理能力能提升。(攝影者:林思源,地點:馬來西亞沙巴州斗湖甘榜狄丁岸村,日期:2017/11/19)


讚滿真主送關懷 人醫菩薩展大愛

隔天19日下午,往診團隊除了準備充足的藥物,再次前往複診瑪斯達利及愛莎阿嬤,同時也關懷在義診活動中發現的新個案。高燒不退的瑪斯達利礙於非公民的身份,因為高昂的費用讓而不願去醫院接受治療,因此,扎查理醫師只能暫時安排添購更強的抗生素送給瑪斯達利。

「快好了!快好了!」膚慰著愛莎阿嬤不安的心,長期穿著尿片的愛莎阿嬤腰部皮膚出現紅疹,當麗娜阿望醫師小心翼翼地在患處塗上藥水時,阿嬤痛得尖叫,自然反應是推開醫師的手,然而麗娜阿望醫師的輕聲細語和愛心拉近與阿嬤的距離,原本怕生的她終於展開笑容,而且還願意合照。麗娜阿望醫師臨走前教導愛莎阿嬤的妹妹如何處理紅疹患處,希望提升阿嬤的生活照護品質。

六十三歲的亞都加巴年輕時不慎從高處摔落,導致脊髓損傷,太太表示先生當時的身體狀況一切安好,直到2015年起開始雙腳無力行走。太太無奈的表示,由於沒能力也沒身分證到醫院治療,丈夫感到疼痛時只好一忍再忍,嚴重時便服用止痛藥來舒緩病苦。

扎查理醫師看著亞都加巴的X光片,仍然建議太太需要戴先生到醫院做完整的檢查,因為不能行走的亞都加巴,目前只能以臀部來移動身軀,導致雙腿肌肉萎縮。幸好物理師潘佳賢在現場馬上為病人進行手腳和頭部等運動,同時也叮嚀亞都加巴每天務必自行在家裡勤做運動。
物理師潘佳賢試著教導亞都加巴如何扶著椅背,推著椅子行走,看到亞都加巴練習站起來走路的那一刻,在場的人無不為他雀躍不已,而亞都加巴本身也笑得合不攏嘴。(攝影者:林思源,地點:馬來西亞沙巴州斗湖甘榜狄丁岸村,日期:2017/11/19)

同時潘佳賢也試著教導亞都加巴如何扶著椅背,推著椅子行走。看到亞都加巴練習站起來走路的那一刻,在場的人無不為他雀躍不已,而亞都加巴本身也笑得合不攏嘴,眉開眼笑的說:「我非常感謝醫師和大家,我會每天做運動。」

太太看到人醫會團隊到來的用心,百感交集的表示:「看看我們家的情況,還可以如何是好?我要讚美真主,祂讓我們無需到醫院,甚至不必花費買藥錢便可以得到治療,我怎麼可能不開心呢?」

同樣患有脊椎骨移位問題的諾麗娜,二十一歲的她是一名裁縫師,諾麗娜告訴大家:「媽媽告訴我,在我一歲半學走路時,爬上椅子上跌下來,那時候沒有得到適當治療和照顧,就造成現在這樣子了。」

由於沒有錢做手術,移位的脊椎越來越彎曲,導致諾麗娜一跑就會很喘,也比較容易疲倦,但是透過物理治療後,她覺得身體真的比較放鬆。諾麗娜表示:「我坐著也覺得辛苦,背部會酸痛,但我每天必須坐著工作。醫師叫我一定要每天做物理治療,練習深呼吸法,讓筋骨放鬆。我要謝謝這裡的醫師,感謝的話我不會說,只能說萬分感激。」

克難開刀秒康復 接力關懷為生命

回到義診現場,三十五歲的毛利達背部有一顆粉瘤越長越大,觸碰會疼痛,因此只能側睡。但是作為一名散工,沒有固定的收入,又育有四名孩子,家中並沒有多餘的錢能讓他看診,但是在這次義診中,讓他看到一絲希望。

雖然義診場地的教室裡光線不足,天氣也炎熱,但外科醫師董仁毅仍成功的為三十五歲的毛利達,取出背部裡三公分大的粉瘤。(攝影者:符方騰,地點:馬來西亞沙巴州斗湖甘榜狄丁岸村,日期:2017/11/19)

雖然教室裡的光線不足,天氣也炎熱,但外科醫師董仁毅仍成功的為他取出三公分大的粉瘤,董仁毅醫師表示,「這是小手術,沒有什麼風險,不要急、小心做就會成功。我和我的助手都很滿意這次的手術。」

手術後的毛利達看起來很精神,他說:「我現在很輕鬆、很高興,手術中我沒有覺得痛!醫師很細心,很照顧我,謝謝慈濟和醫師,讓我這樣的窮人也可以來看病。」

咳嗽一星期沒好轉的蘭卡阿嬤,在媳婦莎迺的陪同下來看診,蘭卡阿嬤的臉色蒼白,夜間也會發燒、冒冷汗,而且體重只有三十二公斤,偶而也會咳血,看診的林志斌醫師懷疑她染上肺癆,而且是屬於重症者,為了證實蘭卡阿嬤的病情,便隨即安排到附近私人診療所做X光片檢驗。

看著X光片的報告,林志斌醫師證實蘭卡阿嬤是嚴重的肺癆患者,必須謹慎地做「隔離」措施。醫療團隊也徵詢任職斗湖中央醫院董仁毅醫師的意見,董仁毅醫師告訴大家:「一般上中央醫院不會拒絕任何緊急的案例,包括傳染病;病患還是需送院做徹底的治療和隔離,以策安全。」

鑒於蘭卡阿嬤沒有完整的住家地址,也說不出住在哪裡,當地志工當機立斷,與她約好來臨的星期三(11月22日)在甘榜狄丁岸學習中心相見,區時再由志工們陪伴蘭卡阿媽到醫院做治療。
蘭卡阿嬤,在媳婦莎迺的陪同下來看診,透過轉診陪伴,當地志工也與蘭卡阿嬤約定好複診日期,表示皆在陪同阿嬤一起去看醫生。(攝影者:文偉光,地點:馬來西亞沙巴州斗湖甘榜狄丁岸村,日期:2017/11/19)


族群寫照現百態 施藥予愛離苦難

十七歲的孕婦羅碧雅娜首次接受懷胎九個月以來的產檢,她的丈夫因非法移民身份而被執法人員逮捕入獄。然而經過超音波掃描,羅碧雅娜驗出一些狀況,但已近分娩期,為顧及產婦與胎兒的安危,婦科醫師歐陽康玫建議羅碧雅娜需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一聽說要送院檢查,羅碧雅娜一臉茫然,似乎做不了主,而陪同女兒前來看診的的媽媽則深感擔憂,淚水不停地直流,志工在旁安撫著媽媽,請她安心。而任職斗湖專科醫院護士的林秀芳和幾位志工更是當下主動陪同羅碧雅娜到醫院。

經過詳細檢查後,幸好沒有大事,但醫院裡的醫師仍提醒羅碧雅娜如果發現胎兒減少蠕動,就須馬上到醫院進行催生。此時羅碧雅娜則面帶無奈地說:「醫院分娩需要很多錢,我們負擔不起,接生婦會在家幫我接生。」

這一番話,讓陪同的林秀芳護理師語帶不捨地說:「其實他們知道拖得越久,風險就越高;但因為沒錢,也只好接受這樣的人生。」

慈濟人醫會因各族群民情的不同,提供不同的看診服務,但是最初的一念心,仍是不忍患者為貧病受苦的悲心,希望綿密編織的大愛防護網,能夠護衛人人離苦得樂,合心協力為搶救生命而努力。

(整理自:馬來西亞沙巴義診簡報 馬來西亞報導 2017/11/1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