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城十年路 清蓮萬歲香

2012-12-11   | 鄭茹菁
美國慈濟拉斯維加斯聯絡處十周年,女眾議員Shelly Berkley特別指派辦公室主任Tod Story代表致詞及頒獎。(攝影者:鄭茹菁 地點:E. Flamingo Library 日期:2012/10/24)
這一晚,賭城拉斯維加斯(Las Vegas)大道的霓虹燈一如以往閃爍著紙醉金迷的光芒,籌碼、輪軸、撲克牌此起彼落,叮叮噹噹的老虎機充滿誘惑,賭客隨著眼前的籌碼多寡或喜或瞋,此間人們只關心輸贏,空洞的生命沒有其它……

位置稍遠的法明歌圖書館適時亮起了燈火,大愛在暈黃的溫暖中逐步淡化凡夫世界的燈紅酒綠,賭城的墮落人生漸去漸遠,藍天白雲的身影穿梭圖書館戲院迎接居賭城而不染的善心大德,在連聲「恭喜」中歡度慈濟拉斯維加斯聯絡處的十歲生日。

拉斯維加斯的十年法印

2012年10月24日,十八位總會師姊組成的手語隊以手語歌〈自如〉拉開序幕,美麗的詞藻、溫柔的手語瞬間擄獲了觀眾的芳心;燈光將滅之際,《歷史上的今天》立即上映,報導了拉斯維加斯過去十年的足跡法印。

1999年,臺灣中正大學教授及學生來美遊學,不幸在死亡谷發生車禍,造成四死一傷的重大事故,當年拉斯維加斯尚未設置慈濟,美國總會及鳳凰城志工遠道前來陪伴學生及家屬,傷重的研究生留院四月餘,由拉斯維加斯的愛心人士主動組隊輪流照顧,當年挺身照顧傷者的小隊伍如今成了慈濟的元老級志工。

慈濟拉斯維加斯於2002年11月19日正式成立,證嚴上人以一句:「沒想到賭城開出一朵蓮花。」給予拉斯維加斯志工最深摯的祝福。本地志工在地方上也積極投入主流社區志工服務,常規志業包括「幸福校園」發放食物背包、盲人中心之關懷陪伴、老人院探訪、「沙漠之友」流浪漢熱食發放及環保物資回收等,經過十年的努力,慈濟法印已深深烙在拉斯維加斯人心中。

基於過去十年積極參社區活動的熱誠,主流社會肯定了拉斯維加斯志工的努力,女眾議員Shelly Berkley特別指派辦公室主任Tod Story代表致詞及頒獎,Story先生大力讚揚慈濟的四大八法,也表達女眾議員對慈濟最大的敬意。

傷心路的中途之家

地處交通要塞的拉斯維加斯事故頻傳,經常發生重大車禍,對那許多非死即傷的個案而言,賭城不是天堂,而是通往傷心的必經之路,所幸有慈濟人駐守,在他們的傷心旅程中提供了「中途之家」,也在復健重生的過程中牽著個案的手走過陰霾,回歸正常生活。

2003年3月,臺灣旅客陳道明前往洛杉磯探望姊姊,家人好意安排賭城之旅,沒想到竟因此走向人生的終點站。當時拉斯維加斯的華人團體不多,陳道明家人在出事後透過北美中文衛視的用戶名單尋求協助,幾經輾轉,有人來電通知志工鄭茹菁,深夜九時才趕到醫院,此時陳道明已流血不止長達四小時,院方因現場的三位家屬均不諳英語、溝通困難,已錯失搶救的時機。

當家屬決定拔管,尚無太多實務經驗的慈濟志工群仍毅然協助家屬辦理後事:陳振和擔任「模特兒」陪同家屬去百貨公司試穿壽衣;劉清梅、李坤華、林秋蘭、楊淑梅等負責給家屬送飯送水,輪流排班在醫院陪伴家屬;鄭茹菁則負責接洽殯儀館事宜,安排告別式及將大體送回台灣的繁複手續……

由於時間緊迫,當時正在度假中的衛生局長還被「請」回來簽署死亡證明;志工甚至應家屬所請到米高梅賭場去招魂,驚動了該賭場大批警衛人員隔離現場、協助圓滿法事,陳振和更在陳道明往生後每日頌經回向。

陳道明的妻子在返臺後成為護持環保的環保菩薩,女兒陳文彩目前見習培訓中,陳道明的故事曾改編成話劇、編導成《草根菩提》單元故事,在台灣的慈濟世界傳為美談。

遠方捎來親筆感恩信

感恩會現場,陳道明家屬隔海捐款護持拉斯維加斯志業,陳家女兒文彩並捎來親筆書信:

親愛的拉斯維加斯家人大家好,收信平安!

我是陳文彩,要提筆寫信時,心情好激動,眼淚不由自主地一直流,心中酸酸麻麻痛痛的,竟不知要如何才能完整表達我們一家人的感恩之情。

當年我的父親到美國探親,回程前順路到賭城一遊,不料心臟病去世,經過這麼多年,我除了時常思念父親之外,還時時不忘當年幫助我們的LV(拉斯維加斯)慈濟師兄、師姊們,我知道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幫助我們。在那之前,我曾經斷續地捐款給慈濟,收到過慈濟道侶,但是我從不曾深入地去瞭解慈濟,總認為我們家日子不會難過,從沒想過人生竟有困擾煩惱,直到經歷父親往生,才赫然發現,其實有許多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

在寫信前,我再次翻閱了當年的資料、資訊報、相片……還有父親往生前半個月,第一次搭慈濟列車到花蓮時帶回家的一些書籍,還記得他告訴我:「慈濟的素食好好吃!慈濟的靜思小語很有道理!」還比了一小段手語。回想這一切,似乎他與慈濟早有因緣,父親的去世讓我很不捨,但我同時也覺得父親是很有福氣的,因為他在人生最後一程,我們這些兒孫不能隨待在旁,卻能有這麼多原先都不相識的貴人送他最後一程。

我在閱讀茹菁師姊寄給我的資訊報時,心情特別激動,這麼多恩人的名字,這麼繁瑣的過程,師兄、師姊從照顧在醫院病危的父親,驚慌失措的母親,臺灣焦急的我們,到父親往生後的助唸、招魂、文件的辦理,回臺事宜等相當多的事,各位恩人都不辭辛苦,不厭其煩,盡心盡力的幫助我們到如此圓滿。我的母親也受到大家相當大的照顧與安慰,失去摯愛的人是多麼令人心痛,媽媽一直到現在看到夕陽還會哭。也謝謝可愛又開朗的茹菁師姊,每次回台都會專程來探望、關心我們。

從父親去世那一年,母親發願要做慈濟的環保志工,她由剛開始一個月一台大貨車的回收,到現在已要三台大貨車了,媽媽已七十二歲,她還是很認真,每次有人問她:「年紀這麼大了,還要撿回收?」,她都笑笑回答:「愈做身體愈健康!」但我知道她要報答曾經幫助過我們的慈濟師兄姊。

我也是那一年開始去了解慈濟、參加慈濟的活動,開始收功德款,雖然我還沒有去培訓,但我知道那是我要去的路,我會加快腳步的。另外我的二女兒也在花蓮念慈濟技術學院,每次和我通電話都會與我分享她在慈校的點點滴滴。我的妹妹是隊輔媽媽,她的兒子子翰是慈籃,妹妹經常去上慈濟人文課,也常督促我要去上課,她比我更積極學習。

各位師兄師姊,再次謝謝您們,您們是人間菩薩,處處為大家著想,時時在幫助別人,文彩會把感謝您們的心,轉換成學習,向您們學習去即時行孝、行善。


永遠相信「人間有愛」

分享一連串的「長情大愛」故事之後,拉斯維加斯合唱團演唱了〈人間有愛〉,在愛的歌聲中,志工扶著、牽著、推著(輪椅)盲友順序上台,每個人穿的衣服都不一樣,卻能夠以最和諧的姿態唱出最感恩的歌聲:

感謝你給了我溫暖的擁抱,讓我擺渡過生命低潮
一顆心,裝滿愛,風再大,不飄搖
學會把肩膀,借別人依靠

用真心給了你了解的微笑,陪著你解開心事困擾
看著你抬起頭,淚停了,那一秒
感動在胸口圍繞

我相信人間有愛值得去期待,長久封閉的心終究會打開
體諒會化解傷害,關懷會化解疑猜
最動人的愛是信賴

拉斯維加斯合唱團與盲友演唱了〈人間有愛〉。(攝影者:黃敬啟 地點:E. Flamingo Library 日期:2012/10/24)
海倫.凱勒說:「一個人的力量有限,集合眾人的力量就可以做很多事。」(”Alone we can do so little;Together we can do so much.”)或許正因為她的先見之明,至今仍有許多人受到這句話的鼓勵而持續為週遭的盲友提供協助。

座落於拉斯維加斯舊市區1001 N. Bruce Street的盲人中心自成立以來,由獅子會及一些私人機構於星期一、二、四、五為大約七十位盲友提供免費午餐,因經費緣故,星期三只供應自費的墨西哥餅(Taco),對於阮囊羞澀的盲友而言,星期三便成了飢腸轆轆無處訴的代名詞,因為許多盲友因經濟困難,一天只能吃一餐,每到星期三只能在黑暗中吞噬饑餓的煎熬。

拉斯維加斯醫療幹事高翠玲了解後,便開始動員慈濟志工投入盲人中心的服務計劃,定期在第一及第三個星期三到盲人中心提供午餐,每月舉辦一次慶生會,為盲友準備生日蛋糕和禮物,一齊唱歌歡樂慶生,壽星們每每感動落淚,感恩慈濟人的愛心陪伴。

自2007年4月以來,拉斯維加斯志工風雨無阻隔周出現在盲人中心,為盲友準備午餐,每三個月協助一位愛心足科醫師馬瑞克(Merck)醫生為盲友剪腳趾甲,由於多數盲友因糖尿病併發症致盲,若不按時進行足部保養可能會惡化截肢,馬瑞克醫師在盲人中心默默服務二十三年,就是為了愛護盲友;志工事先為盲友將腳洗好、泡水使趾甲變軟,讓醫生修剪的工作較為容易,也使盲友們足部更健康舒適;等馬瑞克醫師剪完趾甲,志工們就化身足療天使,稍做按摩再幫盲友擦乾雙脚,塗抹護膚油,幫忙穿上襪子和鞋子才讓盲友起身,護送他們回坐,盲友們非常期待每三個月一次的「浴佛足」,盲友索羅門説得好:「彷彿置身天堂哩!」

盲人中心主任 Veronica Wilson上台致詞並奉上感恩信,她真誠希望慈濟的關懷陪伴能從六年延續到六十年。

永不打烊的環保志業

拉斯維加斯環保物資回收始於2006年,當年在志工陳振和的呼籲下啟動,自從志工黃寶珍及林碧桃突發奇想:「也許,一頓熱騰騰地午齋會吸引志工做環保!」沒想到此舉竟大受歡迎,吸引了幾十人共襄盛舉,環保組也成了拉斯維加斯最熱門的組別;自從接引了世界日報管理階層,更大量回收了過期報紙,讓環保物資回收金額大躍進,更重要的是,環保志工喚起了全拉斯維加斯的環保意識,而這個寶貴進步是金錢買不到的。

此外,環保志工還向主流社會開步走,除了開上「環保列車」定點回收之外,又不定期結隊到各社區公園掃街、回收環保物資,甚至認養政府無力整理的國家公園,「米德湖國家公園」認養打掃計劃已進入第二年,志工定期前往打掃獲得廣大迴響,不管是巡邏警員會遊客都對慈濟人另眼相看,讚歎志工對保護大自然的付出與貢獻。

2009年12月22日冬至,慈濟志工第一次探訪李勤奎夫婦,飯桌上擺著三付碗筷,其中一付隨同湯圓擺在兒子照片之前,照片中的年輕男子笑得很燦爛,飯桌上的兩位老人家哭得很悲傷,李媽媽含淚說:「兒子生在冬天,取名冬兒,今天同他一起過冬至。」

施易男以〈月亮代表我的心〉作為感恩晚會安可曲謝幕。(攝影者:黃敬啟 地點:E. Flamingo Library 日期:2012/10/24)
李家兒子因血管阻塞而英年早逝,突遭喪子之痛的老人家不懂英文、沒有朋友,與女兒相依為命,老人家整天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探訪的志工發現李伯伯走路歪歪倒倒,細看之下大腿已是又黑又腫又腐爛,幸好志工岑慧意的兒子是外科醫生,正好從紐約來探望雙親,及時為李伯伯醫療了腿疾。李伯伯說:「謝謝你從纽約來給我看病,又送藥品,真不敢相信會有這樣的好人!」慈濟人告訴他:「感恩您給我們付出的機會!」

三年來,李伯伯、李媽媽接受志工的建議,從那個充滿痛苦回憶的家走出去,每週一至兩次到慈濟會所做環保或參加相關志業,李伯伯說:「環保這麼重要的工程,為什麼國內不能好好宣導配合?虧得有上人這麼努力呼籲,好高興在晚年能夠有機會投入這麼有意義的工作!」

慢慢地,他們眼淚少了,笑容多了,當志工老遠跑過來要求:「抱抱!」老人家從最初的靦腆到現在大方接受慈濟人的熱情,李媽媽說:「慈濟是我的家,師兄師姊是我最親的家人!」

李伯伯今年八十歲,但是在拉斯維加斯的環保隊伍只能算「老三」,他幽默地說:「九十三歲的老壽星是老大,八十二歲的宰師兄是老二,我只能是老三;各位別誤會,我可不是『小三』哦!做環保永遠不嫌老,歡迎大家加入這個新家庭!和我們一起踩那些瓶瓶罐罐,一起享受最快樂的音樂!」

接著他倆的「家人」陸續出場,一起表演了〈愛與關懷〉的手語,其中有很多是老美志工,讓觀眾拍手都拍紅了。

當〈祈禱〉的音樂響起,觀眾難掩依依不捨之情,這場感恩會不但是志工向社區獻上的成績單,同時也是一場絕佳的人文音樂饗宴,洗滌了各人內心深處的貪婪、恐懼及習性,鼓勵仍在等待時機的人們及時行善、行孝。慈濟人感恩社區大德的長期護持,更以清淨賭城為己任,但願不久的將來,拉斯維加斯不再以「賭」馳名,而是以「愛」為名。

(文:鄭茹菁 美國拉斯維加斯報導 2012/10/2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