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 要與不完美共存

2013-06-27   | 謝琇茹
資深志工王美麗分享多年訪視經驗。(攝影者:謝琇茹,地點:美國北加州庫菩提諾,日期: 2013/04/26)
「妳要用真情做,不要用感情做,用一個心做。慰問老人家時,就盡心盡力做,做完就要放下,不要執著,不要挑在肩上,前腳走,後腳就要放。」 2013年4月26日資深的訪視志工王美麗,在美國北加州庫菩提諾社區(Cupertino)水懺讀書會上,與大家分享她二十多年慈善訪視的經驗。

療養院探訪‭ ‬二十年經驗傳承

王美麗是大愛劇場《矽谷阿嬤》中主要的真實角色之一,陪伴慈濟在矽谷的第一粒種子「矽谷阿嬤」──王慈範耕耘北加州多年。從一開始踏進療養院膚慰病苦及探訪個案,至今已二十多年,依然發心如初,一心只希望能為苦難的人帶來一些温暖。王美麗說:「做療養院的目的只是希望這些人心中能帶著善種、佛種、一些平安離開人間」。

現場有幾位社區媽媽曾經參加慈濟的療養院探訪活動,種種疑問紛紛向她請益,或是分享王美麗給予她們的智慧與成長。

「名單上的人一個一個消失,我覺得很不捨。我是大人,都克服不了這種心理障礙,更何況是孩子。他們都是看起來健康的人,一下子不見了,心裏很難過。」志工戴慧靖對老人家很有感情,探訪療養院時,總會細心地記錄每一位被探訪者的資料,以便日後更容易互動。但是隨著老人的往生,名單上人數愈來愈少,讓她很難過。王美麗安慰她:「妳要用真情做,不要用感情做,用一個心做。慰問老人家時,就盡心盡力做,做完就要放下,不要執著,不要挑在肩上,前腳走,後腳就要放。」

志工吳佩施常邀請小朋友到療養院表演節目給老人家們看,但有些小朋友看到老人家都坐輪椅感到不舒服,不知該如何處理。王美麗以經驗建議:「進入療養院前,要先為孩子們講解可能碰到的情形,等他們心裏有所準備之後再進入探訪。 」

志工蕭雅露則是感恩王美麗的帶領,讓她能堅持在療養院做下去。蕭雅露說:「我是在療養院認識美麗師姊的,從她身上學習很多,她說過一句話:『人生就是要與不完美共存』,深深地影響了我,在療養院至今已做了六年。」

單身病人‭ ‬陪伴直到最後

多年前,慈濟北加州分會接到一通由臺灣打來的電話。對方是桃園一所國中的校長,她希望慈濟志工能去探望她的一位好友。案主是一位高科技公司的單身電腦工程師,領有高薪,擁有許多股票,讀書時曾是臺灣一所頂尖大學的校花。

這樣一位集聰明才智,美貌財富於一身的高科技人士,卻因癌症而對人生感到絶望,完全封閉自己。過往的意氣與風華,讓自己對於驟然而至的無常無法釋懷。雖然已屬癌末,孱弱的身心,急需幫忙與關懷,但案主仍選擇孤獨地面對自己。面對這樣一個拒絶探訪,不接受幫忙的個案,美麗師姊望著手中唯一的資訊 ──案主的電話號碼,開始了一段她對留話機做個案的特別因緣……
訪視經驗傳承收獲良多,社區民眾感動滿滿。(攝影者:謝琇茹,地點:美國北加州庫菩提諾,日期: 2013/04/26)

「妳好,我是慈濟的志工王美麗,想去看看妳,不會多說話打擾妳,只想看看有什麼我們可以做的。」每隔一兩天,王美麗便打電話給案主,希望能去探望她。但案主從不拿起電話,只任由王美麗一次又一次的留話在留話機上,而她也不氣餒,繼續以留話機傳達慈濟人的關懷之意。

一個多月後,王美麗接到一位陌生女子的來電,正是這位案主。她終於願意接受王美麗的善意,接受探訪。案主獨居在山上一棟美麗的大房子內,王美麗一如承諾,進屋後,只簡單打了招呼,不多說話,便開始清理屋內環境,刷洗廚房並幫忙做一餐飯,而後便離開,不打擾案主。

當天傍晚,王美麗收到案主來電,感謝她準備的美味午餐,讓她胃口大開,吃得很歡喜,其實她已經很久都吃不下東西了。案主問王美麗:「我可以跟妳包飯嗎?」王美麗隨即找了幾位慈濟的香積高手,每人一天輪流準備午餐。志工們貼心地將午餐置於門前,讓案主自行取用,不受打擾。用畢,再將便當盒放回門前讓志工收回再使用。王美麗則一週到案主家打掃兩三次,默默地付出,依然不多言。

案主看在眼裏,心門漸漸打開。過了二個多月,有一天,王美麗正在幫案主打掃時,平時都不和慈濟志工互動的案主突然從房間走出來,問了兩個問題:「人的壽命是一定的嗎?人,是不是有所謂的命運?」王美麗回答:「人的命運是有的,但不是絶對的,命是可以轉的,只要願力大過業力!」案主接著問‭ ‬:「我現在要怎麼做比較好?」王美麗說:「妳現在開始回想一些美好的事情,讓妳有一分美好的心情,然後祝禱天下的人也和妳一樣有如此美好的心情!」案主表示,她會盡力去做。王美麗說:「如果妳能時常這樣做,對妳的現在及未來都會很好。」

自此之後,案主在王美麗去她家時,都會跟她說話聊天,最後她終於能放下心中的罣礙,敞開心門,走出心內的幽谷。這樣温馨的互動,持續了三、四個月,一直到她往生。其間,案主還邀請了王美麗以及她自己的母親,在自己家裏一起用餐,感恩兩人。雖然案主美麗的人生是短暫的,但因有慈濟人的相伴,讓她能夠放下執著,安然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歲月,也讓她的媽媽及好友有一些安慰。王美麗以無比的智慧與慈悲,祝福亡者靈安,陪伴生者心安,圓滿了這段特別的因緣!

一家病苦‭ 十七年慈悲心相伴

志工陳麗雯問到:「您做的案子,好像都是無底洞,您只能陪伴他們到往生,是什麼力量讓您可以一直做下去?」王美麗以她另外一個關懷了十七年的個案來回答。案主十七年前是一位年約二十六、七歲的年輕人,患有遺傳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生理機能會漸漸喪失,生活無法自理,被家人送到療養院安養。當時王美麗及王慈範開始到這家療養院探訪,即發現了這個個案。

案主媽媽常常到療養院探望孩子,逐漸與慈濟志工熟稔之後,王美麗才知道案主還有一位哥哥及一位姊姊都患有此病,姊姊已經往生,哥哥三十多歲才發病,症狀比案主略輕,也住在同一間療養院。該療養院對病人的照顧並不是很好,媽媽捨不得,就把兄弟倆接回家自己照顧,美麗師姊也持續做居家的探訪。

每次去案主家時,總能強烈感受到家中低沉的氣氛‭,家人之間常起口角,弟弟年紀輕, 心中一直很憤怒,憤怒為何他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哥哥患有憂鬱症,思念棄他而去的太太和小孩。父親心中也很怨恨,自己這麼大的歲數,應該是被照顧的人,卻反過來要照顧小孩。

媽媽則是永無休止的操勞,辛勤地照顧兩個一百八十公分高、體重兩百磅的兒子,每天要清理大小便、換尿布、搬動上下床、洗澡、煮飯、餵食。日復一日,媽媽脊椎側彎,膝蓋也壞了,指頭因為用力過度,關節腫脹四倍大。家中每個人都有無盡的苦,全家整日與苦相伴,好像永遠沒有出離之日。
社區讀書會,家庭即道場。(攝影者:謝琇茹,地點:美國北加州庫菩提諾,日期: 2013/04/26)

王美麗去探訪時,總是先把窗簾打開,因為他們習慣自成一處,關住窗簾,也關住與他人的交流與往來。王美麗的造訪,讓他們感受到一些的溫暖與安慰。王美麗總要絞盡腦汁,說一些令他們歡喜與寬心的話。例如向媽媽說:「孩子、先生都在你的身邊,全家人能在一起就是幸福。」

以前當兩個孩子還可握筆時,王美麗就會請他們抄心經,修心養性。後來他們無法再握筆,便唱〈讚佛偈〉給他們聽,教他們念佛。每次王美麗結束探訪,走出屋外,都要雙手合十,感恩菩薩,讓她想得出這麼多話,可以說給四個人聽;同時也很懺悔,平日用功不夠,不能講出讓他們更有利益的話語。

王美麗說:「現在爸爸、媽媽都臥病在床,二個兄弟又生病。如果妳要由訪視中看到什麼成果,不會有的,它只是妳生活的一部份。去看他們就像吃飯這麼自然,十七年來,每次去講二個小時,只要他們能聽進一句話就夠了。因為這些個案,看到這些人遇到這些苦,業力這樣來的時候,這就是因緣到了。我的能力雖然不夠,但心是熱的,所以能繼續做。」十七年來,王美麗儼然已成了這家的老朋友,時時關心祝福著他們。

世事來去 心寬不起波瀾

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曹惟宗利用回北加州探視家人的機會,前來讀書會為大家打氣、加油。曹惟宗常在全美各地指導慈善志業的推行,對於王美麗所分享的個案非常感動。他表示,如果有機會,希望把這些個案與全美其它慈濟人分享,並邀請王美麗和他一起巡迴做分享。

從真情的分享中,王美麗讓參與社區讀書會的志工們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業緣成熟時,遭遇到因難,唯有放下,才能往前走。王美麗覺得菩薩讓她來做這些個案,是要讓她透過這些苦,讓自己的心更寬廣,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來來去去,無須掛礙,畢竟這世上的苦已經夠多了,自己不需也不要製造更多的苦。

王美麗很堅定地表示,只要她關懷的個案們一息尚存, 她就會繼續陪伴他們走下去。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謝琇茹 美國北加州報導 2013/04/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