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中 撿回自己的生命

2016-11-03   | 李志成
陳秀妮因為加入慈濟,投入環保,讓她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這次回台尋根受證,她希望能見到證嚴上人,也期待受證回去以後,更是要永遠跟隨上人的腳步,繼續推動環保。(攝影者:顏明輝,地點:新店靜思堂,日期:2016/11/02)
個子小小的陳秀妮,看見人就笑嘻嘻的會跟人打招呼,完全看不出她以前有著滿腹的不開心,甚至動不動就萌生自殺的念頭。

苦澀童年萌輕生 嫁做人婦仍憂愁

原住在印尼的陳秀妮,家境相當貧窮,母親的身子一向不好,只有奶奶身骨子還硬朗,儘管對她疼愛有加,但是她為了貼補家用,仍是輟學住在阿姨家幫忙做生意;因此,陳秀妮覺得自己的童年是不愉快的,想要了斷自己生命的念頭開始在心裡盤旋。

2001年,陳秀妮經由奶奶的朋友介紹,輾轉嫁到馬來西亞,相差十六歲的丈夫陳永業在馬來西亞經營挖土機的買賣,也在自家的土地上種植香蕉與蔥;正值十七歲年華的陳秀妮,自認為可以擺脫不開心的印尼歲月,夫婿的小康家庭讓陳秀妮充滿期待與興奮,期待能開始另一段的人生。

然而世事往往難如預料,孝順的丈夫除了要照顧父母,同時也要看護三位妹妹與一位不良於行的弟弟。雖然公公一直對陳秀妮很好,但是婆婆卻因為看不起她在印尼家境的貧窮,經常對她做事嫌東嫌西的挑剔。

原本脾氣就不好的陳秀妮,再也忍受不住的會與婆婆頂嘴,婆媳關係一度降到冰點,雖然有先生的體諒,卻仍無法化解累積在她心底的怨,曾多次的想要自殺,離開人世。

初識慈濟做環保 鄰居誤認被遺棄


2012年,陳永業認識了馬來西亞的慈濟人,由於不捨妻子整日愁悶,就請來慈濟志工幫忙在家中裝設大愛臺頻道,希望她有空閒時可以觀看大愛臺的節目。

好奇的陳秀妮開始收看大愛臺,她最喜歡慈濟人做環保的畫面,不僅多次央求丈夫陳永業幫她找可做環保的地點,也開始嘗試在自家做起資源回收,雖然做回收的當下汗流滿身,但是時間總在不經意中飛快的流逝,沒有時間能去想不開心的事,陳秀妮的身、心開
陳秀妮開始參加讀書會與環保回收,同時也鼓勵五個小孩一起來做慈濟,她帶著小孩參與人文課程,投入老人院的關懷,並積極在社區推動環保回收,宣導慈濟理念、募心募款。(攝影者:劉偉興,地點:新店靜思堂,日期:2016/11/02)
始輕安,於是更愛上做環保,臉上也多了許久未有的笑容。

看到陳秀妮開始在做環保,鄰居之間也開始議論著陳秀妮的行為,陳秀妮笑著說:「鄰居誤會是先生不要養我,才去撿垃圾換錢用呢!」但其實陳永業非常深愛陳秀妮,平時常常以靜思語鼓勵陳秀妮,後來也在住家附近找到開車約十五分鐘車程的半港慈濟環保點,而每個月一次的資源回收,陳永業總是勤快的幫忙將家中整理的當月回收物品,載往環保點存放。

不強迫收功德款 只盼望收回收物

2013年,一個清涼的夏日夜晚,陳秀妮與陳永業前往餐廳用餐時,巧遇隔壁桌的慈濟馬來西亞半港聯絡點的負責人李旬霖,而陳永業與李旬霖是舊識,於是陳永業馬上跟李旬霖說:「這是我太太,她很想做環保,很想參加慈濟,麻煩你帶她去囉,謝了!」這樣初步的接觸,也成了一把開啟陳秀妮善門的鑰匙。

陳秀妮開始參加每週三的讀書會與每月一次的環保回收,同時也鼓勵五個小孩一起來做慈濟,陳秀妮帶著小孩參與人文課程,投入老人院的關懷,並積極在社區推動環保回收,宣導慈濟理念、募心募款。

「社區的老人都不太好惹,剛開始對我們慈濟都不很友善!」講到開始推動的不易,陳秀妮有些許感觸,但是陳秀妮仍然在社區中勸導大家,宣導環保理念,跟大家說明這些看似沒用的垃圾,只要拿到慈濟,還是可以救很多人!尤其陳秀妮更是常跟社區裡的鄰居說:「沒有募到功德款,願意拿回收物給我們也很好啊!」

夫妻尋根見恩人 受證發心跟腳步

看到陳秀妮如此投入慈濟,李旬霖告訴她:「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於是鼓勵陳秀妮參與慈濟委員的見習培訓課程,但是陳秀妮覺得一個人不太敢參加,於是便拉著陳永業一同參與。

今年(2016年)陳秀妮與陳永業第一次來臺灣,參加海外學員尋根與培訓受證,坐在慈濟新店靜思堂的陳秀妮心裡滿滿的感動,她說:「是證嚴上人救了我,天下沒有不能原諒的人,感恩上人讓我不再想要自殺。」這次夫妻倆一同到臺灣來尋根,也多虧有婆婆在馬來西亞幫忙照顧五個孩子,才能讓他們成行這次的精進營隊,對於婆婆的幫忙,陳秀妮心中感到非常的感恩。

現在不再怨天尤人,臉上經常掛著燦爛的笑容的陳秀妮,她的心中覺得上人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不分宗教種族幫助很多人。而這次的尋根,陳秀妮期待能見到上人,受證回去以後,更是要永遠跟隨上人的腳步,繼續推動環保。【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志成 新北市新店報導2016/11/0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