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科技 餐廳化身為展館

2017-01-09   | 洪淑真、胡玉蘭
原是餐廳的小空間化身為展場,仍能擁有環形劇場的視覺感受,這樣的設計是因為有專業人才湧現,志工無私的付出,將臺南布展發揮得淋漓盡致。(攝影者:林根本,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6/12/31)
臺南布展團隊將餐廳化身為展覽館,轉換場地侷限的迷思,與科技結合做最高效率的運用,讓前來參訪的清水靜思堂行願館布展團隊,讚歎不已!

廢鐵鑄成鐘鼓 靜思語大驚喜

歲末最後一天12月31日,臺中清水慈濟志工一行四十五人,搭車前來臺南分會參訪「靜思時空.慈濟萬行」布展。領隊陳榮宗表示,清水靜思堂行願館布展的使用空間約二百二十坪,和臺南的展覽館坪數相近,專程來參訪學習。

參訪團隊剛走進大廳,馬上被左右兩側造型特殊的菩提鐘鼓給吸引住。暮鼓晨鐘的外型,二十四片的菩提葉代表二十四個節氣,當來賓雙手合十發願時,透過「鼓」、「鐘」下方的感應器,就會發出「虔誠鼓聲增福德」、「合掌鐘響長智慧」的聲音,並應聲隨機出現一張靜思語卡片。

以上的設計理念來自布展團隊的構思,由志工楊豐旭執行製作。他說:「菩提葉要呈現菩提相,一定要經過千錘百鍊,就像我們在慈濟菩薩道上修行,要經過千雕百刻,方成大器。」從事電機工作的他,將鑄鐵裁切後的廢料重新利用,做成菩提葉的造型,最後再上漆完成精美的作品。

清水志工們都好奇地排隊來體驗,當雙手合十祝禱後,看到感應箱出現的靜思小卡,都高興地讚歎,「真的太巧思了!」

餐廳化身展館 結合科技設計

擺設在大廳兩側的暮鼓晨鐘,當來賓雙手合十,站在前面虔誠發願時,就會發出「虔誠鼓聲增福德」、「合掌鐘響長智慧」的聲音,自動感應器就會由「鐘」、「鼓」的下方應聲出現靜思語卡片。(攝影者:林根本,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6/12/31)
參訪團隊分成兩條動線,由導覽人員引領到地下一樓展覽館,這裡原是餐廳,如今已化身為展館。志工循著緣起和四大八法 (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保教育、社區志工))的動線,一一詳細導覽,並介紹符合消防逃生裝置的設計。

在展館東側的入口外牆,有塊全球慈濟志業版圖的搜索面板,是使用強化玻璃材質做成的。本身是空間設計師的林柏吟也是慈濟志工,她用手指輕輕一點面板,即可點閱搜尋慈濟在世界各地的足跡。當林柏吟示範輕點臺中,在場的清水志工團隊立即看到熟悉的志工身影,無不驚歎!

展館一進門的白色大標題「悲心起.立大願」以及3D立體紙雕呈現事件及人物,在背景是藍色星光圖的襯托之下,顯得非常鮮明立體;3D立體紙雕呈現,來自志工童素娟的巧手,它述說著慈濟的緣起,完全抓住眾人的目光。

展館最大特色是結合科技設計,並隨時融入環保概念。布展總企劃志工吳珮婕表示,「耀眼的巨大地球模型,是用紙漿等環保材料製作完成的,裡頭的一個小宇宙劇場,可以播放立體影片。參訪者只要戴上3D眼鏡,就能身歷其境地融入影片中,觀賞大自然宇宙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聯。」
展館入口首站以藍色星光圖為底,襯托出白色的大標「悲心起.立大願」及3D立體紙雕呈現,顯得非常耀目攝心,這都來自志工童素娟(左一)的巧手。(攝影者:洪淑真,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6/12/31)

帶回布展經驗 打造本土特色

臺中清水是證嚴上人的故鄉,由於場地受限,清水靜思堂一直沒有四大八法的布展場地。2016年歲末祝福時,志工聽到證嚴上人的慈示,計畫來臺南了解,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上,將餐廳化身成為布展的場地?

「展館的情境布置、說法者的分享,及布展中融入臺南在地文化的元素,從慈濟緣起的一顆種子開始,到五十年的行經之路,讓我們感受到很有法味。」陳榮忠感動地表示。

清水志工蔡啟益一路上認真地勤作筆記,他豎起大拇指讚歎著:「慈濟人不藏私,布展的設計意涵又深又廣,且結合在地文化,本土味道很濃厚;互動設計做得很好,主題很清楚,動線也很暢通,真的不虛此行!」

陳榮忠和蔡啟益一邊聽導覽,一邊相互討論布展中的特色、材質及設備,他們很希望能將臺南的布展經驗帶回去清水,打造一個屬於他們在地特色的布展。

專業人才湧現 布展激發創意

在展館的入口外牆,有塊全球慈濟志業的搜尋面板,志工林柏吟介紹這是使用強化玻璃材質做成的,以手指輕點,即可點閱搜尋慈濟的世界各地足跡。(攝影者:洪淑真,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6/12/31)
「布展資料內容分配給各和氣去發揮,激發出很多的創意,例如設計救難船的志工想到救災時,需要吊根繩子到二樓;水窖設計用紙漿做的,做起來跟實體非常相近……」志工陳東興與大家分享。

臺南志工依上人慈示結合科技,許多具有專業技能的志工不斷地湧現,讓展館發揮了特色與吸引力。陳東興鼓勵清水志工,「只要跨出第一步,先把設計圖畫出來,菩薩就會湧現。」他的一番話,鼓舞著來學習的清水布展團隊。

「整個布展都幾乎環扣到環保觀念,每個部分都可以帶回去清水做參考。」清水志工蔡桂紅覺得這次來臺南,獲益匪淺。

資深志工張文郎表示,因為放手讓年輕人承擔,很不可思議就有那麼多的專業人才湧現,將布展發揮得淋漓盡致。除了感恩,他也期許清水的布展團隊,早日完成「港區行願館」的布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洪淑真、胡玉蘭 臺南報導 2016/12/3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