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法有法 度己邀眾菩薩行

2017-06-20   | 劉瑞香、洪乃文
王綏珠陪伴照顧戶子女分別給像母親和祖母擁抱,向家人的照顧及養育之恩說聲感謝。(攝影者:王秀蘭,地點:馬來西亞新山靜思堂,日期:2013/12/29)
海外歸來的家人,馬來西亞一位是老師的王綏珠,一位是曾經「心苦」的志工鄧素麗,各訴說著做慈濟、說慈濟的喜悅和聞法、行法的心路歷程,感人肺腑至深。

誠心募款 菩薩湧現護持

已經當奶奶的王綏珠,二年前從教職退休後,不只承擔新山支會的書軒店長,同時還每天與先生去薰法香。王緩珠認為要聞法、說法、傳法,更要走入人群,又因為教育是社會的希望,因此王緩珠更是努力走入校園做「人文推廣」。

在馬來西亞的學校,每年的5月家長都要到學校領孩子的成績冊,王綏珠把握這個機會,事前先與各校校長溝通協調,讓慈濟志工到校園裡做「人文推廣」。一開始只有十幾間學校願意接受慈濟這個佛教團體,但是隨著口碑的建立,第二年消息愈傳愈快,參與的學校更多,如今社區裡的五十七間華文小學,已經有五十三間學校接受王綏珠準備淨思資糧、靜思語卡片與小學生、家長做分享及介紹。

因為成效卓著,新山附近的校長都企盼著慈濟人的來臨。尤其每到5月,慈濟志工到學校進行接洽事宜,看著校長們露出歡喜的笑臉,讓人文推廣的志工們更有信心。而王綏珠也總是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們閱讀,王綏珠告訴家長要靜下心來,看久了就會了,慢慢唸給孩子聽,因為書裡的品格、孝順的道理,比考試的分數還更重要。

把握因緣 隨處說法幕心

此外平時做事情就有計畫、規劃的王綏珠,年齡對她而言不是問題。她每天也給自己訂下達到五位募心募款的目標。她用心的去找會員,除了個人的力量,她還結合兒女的公司成員、自己以前的同事、家長等,目前共募了五百多位會員。
趁著馬來西亞各地舉辦九皇爺誕辰慶典活動,王綏珠跟著新山支會志工前往三善宫設攤,推廣慈濟人文及進行「百萬好菩薩」招生。(攝影者:黃綉英,地點:馬來西亞柔佛新山三善宫,日期:2014/09/29)


同時,王綏珠平常喜歡花花草草,她常去花店買材料時,就與老闆娘募款,王綏珠告訴老闆娘:「我想成就一尊觀世音菩薩」,老闆娘問她:「那是什麼呢?」王綏珠總是耐心的解釋:「只要募集了五百位善心人士,就成就了千手千眼救苦難的觀世音菩薩。」

沒想到這一番的說明,感動了花店老闆娘,就在過年期間,老闆娘主動幫王綏珠募了三百戶的會員,讓王綏珠覺得藉由會員借力使力,果然可以達成目標。因此王綏珠今年(2017年)特地回來臺灣學花道,希望學有所成之後,也能在慈濟新山支會成立花藝社教班。

而目前馬來西亞新山有三十幾個環保點,主要是希望推動環保與傳法,身為書軒店長的王綏珠,平時早上八到十一點做環保,初一、十五也會去社區裡的素食餐館外推廣靜思文物。王綏珠總是臉帶笑容地告訴素食店的老闆:「慈濟也在推廣素食,目前在臺灣素食已經很方便了,環保也很進步;若使用環保餐盒,不但可以減少開銷,更能環保護地球。」

現在王綏珠仍利用時間去雜貨店、菜市場結好人緣並傳法。這次參加「全球四合一幹部研習會」,讓王綏珠覺得好溫暖,尤其課堂中每位講師都是深入、投入人群,行法又傳法,王綏珠期許自己也能將這樣的精神帶回馬來西亞,繼續深根及推廣。

生命谷底 貴人悄悄出現

另一位曾是「心苦」的慈濟志工鄧素麗,目前住在馬來西亞喬治市,鄧素麗有兩個特殊孩子,老大過動,老二自閉、過動再加上閱讀障礙,一再地考驗著鄧素麗的人生。尤其老二出生那一年,鄧素麗的先生正在大陸工作,老大在學校狀況連連,每天要面對老大的問題,還有身邊的朋友又常有意無意的跟她說:「妳不怕嗎?妳先生去了中國,很多中國妹喔!」
趁著「檳城人過新年」街頭人文廟會與春晚活動,鄧素麗(右)跟著志工參與推廣慈濟人文,同時邀請學生陳柔霜(左)留下聯絡資料加入志工行列。(攝影者:梁聞德,地點:馬來西亞檳城,日期:2015/02/28)


這些生活狀況讓鄧素麗的一顆心忐忑不安,焦慮的神情全都掛在臉上,當時憂鬱症已悄悄的住進她的心,然而她仍然不自知。因為當時鄧素麗總是經常埋怨,為什麼她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為什麼自己的命運如此辛苦?滿心都是很多的為什麼?

這種狀況持續著三年,2003年剛好有慈濟志工來到鄧素麗社區推廣環保,正是這個因緣,讓她有機會帶孩子進入慈濟的人文學校,並積極的加入慈濟的各種活動。尤其在慈濟訪視的個案裡,見到一位罹患漸凍人的媽媽,先生跟她離婚,帶走了孩子;幾年後,當先生帶著孩子來看她時,孩子怯生生的站著遠遠的不敢靠近她。

那一種錐心之痛,同樣身為母親的鄧素麗,看到別人這麼苦,相較之下,她深深體悟到其實自己的苦不算什麼?鄧素麗表示:「我只要面對孩子的狀況,又可以做我想要做的事,我應該知足了。」

一句法語 震醒憂鬱魔網

後來,鄧素麗投入馬來西亞醫療志業體,在洗腎中心擔任常住醫療志工,在面對各種人、事、物,讓鄧素麗一時志工角色無法分離,又陷入第二次憂鬱症。當時鄧素麗的心總是轉不出來,不斷地問著到底為什麼?偏偏又找不到答案,別人在跟自己講話,但鄧素麗的整腦袋卻是空洞的,也不知如何面對孩子的狀況,只能晚上躲在棉被裡大哭。
「慈濟道路這麼不容易走進來,我怎麼可以退轉呢?」鄧素麗感恩有這麼多的法親家人做她後盾,她必須珍惜得來不易生生世世的緣,凡事轉念即能清安。(攝影者:魏國林,地點:慈濟三重志業園區,日期:2017/06/18)


幸好那一段時間,鄧素麗每天收看大愛臺靜思晨語」,看見證嚴上人說法是她內心最平靜的時候。有一次,上人在開示中提到「看別人不順眼,就是自己修養不夠」,不是外面的境不好,是自己的心卡住自己,不要問為什麼別人如何,應該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

這幾句話,讓鄧素麗心頭一震,也明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所以她決定讀誦上人的法,參加社區裡的讀書會。那時正在研讀《三十七助道品》,在讀書會裡,讓鄧素麗慢慢找到方向。尤其曾經有位導讀者提到,每一個人與事的呈現,就是在考驗自己的修行程度,很多逆境,如果自己只把它當成是逆境,看不到逆境背後的意義,就無法歷經這份艱苦而得到辛苦過後的甘甜。

鄧素麗心有所感表示,《三十七助道品》中提到「觀受是苦裡說苦樂憂欣總是幻」,而心念執著就如〈觀心無常〉裡說的,心念所生稱為生,心念執著就是住,人生的苦樂憂欣都是自己的感覺,凡事何必執著一念心呢?

「慈濟道路這麼不容易走進來,我怎麼可以退轉呢?必須珍惜這條道路,有人想進來,還不見得有這個因緣呢!」鄧素麗感恩當初回臺灣培訓授證,慈濟法親家人幫她帶孩子,讓她無後顧之憂,回臺灣尋根授證,有這麼多的法親家人做她後盾,她必須珍惜得來不易生生世世的緣,凡事轉念即能清安。【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劉瑞香、洪乃文 新北市三重報導 2017/06/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