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作畫 終身臥床心不枯

2017-07-29   | 黃蘭屏、鄧明怡
金根鴻雖然全身癱瘓,僅剩手部可以微動,但他仍會透過上網搜尋照片來攀畫。(照片擷取自大愛新聞)
花蓮豐濱鄉口足畫家金根鴻,十五歲國中畢業那年,在幫忙父親務農結束後,傍晚返家途中發生意外車禍,全身只剩頸部以上和手肘稍微可以揮動。後來透過慈濟志工的鼓勵開始以口習畫,現在三十七歲的他已經累積許多的畫作,預計在2017年8月中旬在臺北展示個人第一場正式的畫展。

多方陪伴癱瘓者 鼓勵口足作畫展信心

十多年前,金根鴻在慈濟志工的鼓勵下,他開始用嘴咬著畫筆學習作畫,照護床上的特製畫板,是身為鐵工的父親為他焊燒的,而金根鴻使用的畫筆,也是父親利用煮麵的長筷子為他特製的。但是作畫的過程中為了身體的平衡,要一直保持一些讓金根鴻感到不舒服的姿勢,讓他數度想要放棄成為口足畫家。
透過社會公益資源「待用課程」的陪伴,在沈廷憲(左)的一對一指導下,金根鴻(右)的的繪畫技巧又更上一層樓,同時也累積不少新作品。(照片擷取自大愛新聞)


所幸在照顧管理專員林岳志的協助下,透過社會公益資源「待用課程」,請來藝術家沈廷憲,到家中進行一對一的教學,也讓他重拾熱情。 在這兩年來的「待用課程」學習下,藝術家沈廷憲陪伴金根鴻的一對一教學,讓金根鴻的繪畫技巧又更上一層樓,同時也累積不少新作品。

「你看他現在進步這麼多,的確進步。」陪伴金根鴻長達二十年的慈濟志工顏惠美,看著金根鴻一路走來的辛苦,不禁也為他的進步感到開心。同時顏惠美也表示,貼心的金根鴻還邀請她區時一定要來看他的畫展!

待用課程創辦人陳欣婷表示:「我第一次上課的時候, 我有來跟課,四個小時,他不吃不喝不休息,像一塊海綿一樣,吸收老師給予他的,所有的專業上的知識。」 尤其面為沈廷憲的指點,「這個地方等一下要讓它,稍微亮一點點,後面才會暗,把空間拉開。」金根鴻總是記在腦海中,慢慢消化過後,再繼續突破自己。
陪伴金根鴻(右下)長達二十年的慈濟志工顏惠美(左),看著金根鴻一路走來的辛苦,不禁也為他的進步感到開心。(照片擷取自大愛新聞)


愛的關懷是動力 嶄新畫作圓夢辦展願

而透過這樣不停的學習,金根鴻的心境更是有了轉變,逐漸呈現不同以往的畫風。藝術家沈廷憲提到:「我希望他可以畫一些情緒的東西,把你自己的想法帶進去,你心裡面想什麼要帶進去,那這個畫面就會感動。」

牆上的新作「希望」,寫實中帶著奇幻的比喻,其實是蘊含著金根鴻的生命歷程。金根鴻說:「那些嫩芽就是外界,給我的一個動力,所以才慢慢有那個嫩芽出現,所以我畫得就有點要掉眼淚 。」

一旁的沈廷憲也補充,表示:「這棵樹居然是在,手指頭指尖跟旁邊長了嫩芽出來,那就代表他對於,他人生一個期待期許。」

正如靜思語中提到「有願就有力」,金根鴻持續累積的作品,這些含有希望意象的畫作,再多方機構的合作下,預計8月中旬,將在臺北華山文化創意園區,為金根鴻完成他個人第一場正式的畫展夢想。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黃蘭屏、鄧明怡 花蓮報導 2017/07/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