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將!防救災實境體驗

2017-02-19   | 顏福江
「實境體驗」前進兩年前蘇迪勒風災重創烏來的災區,深入災前、災中與災後的科技與資訊應用。(照片提供:基金會秘書處)
「救將!防救災科學營」廣邀社會大眾青年學子,透過專家領域學者「名人開講」,凝聚創意解決方案「點子松」,更前進兩年前蘇迪勒風災重創烏來的災區,以「實境體驗」深入災前、災中與災後的科技與資訊應用,引領另類全民國「防」,期待凝聚網路世代對災害的認知與共識,落實防災概念,人人共同守護家園。

Fun大視野 想向未來

近年來全球天災不斷,臺灣則因地理環境影響,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又受極端氣候變遷,旱、澇情形逐年明顯,小小島國已將佛教所稱「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的狀況,幾乎盡現在前。國土脆弱如此嚴重,直接危害人民生存空間,不等災害來臨時令人措手不及,在每一次的災難後,更應省思如何防災、減災、備災。

細數臺灣歷年來遭受大型天然災害,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到近年的蘇迪勒颱風重創北臺灣、尼伯特風災重創臺東、莫蘭蒂風災肆虐屏東、恆春半島與2016年臺南大地震,大型災害的頻率正以令人難以想像的速度遽增。除了天災,更有大型的人禍災難,2014年澎湖空難與高雄氣爆、2015年南港空難、八仙塵爆,面對災害已經成為臺灣社會的重要議題!

慈濟基金會17至19日舉辦臺北場「救將!防救災科學營」,期待凝聚網路世代對災害的認知與共識,落實防災概念,人人共同守護家園。(照片提供:基金會秘書處)
慈濟基金會2017年推出「Fun大視野 想向未來」計畫,其中的重點活動「救將!防救災科學營」於北、中、南三地展開。上週末高雄場舉辦時碰上強震,為參加的學員帶來一場「震」撼教育,更顯示落實防災,成為全民運動為趨勢所在。

實境體驗 難行能行

臺北場18日上午在新店靜思堂舉行,邀請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海棠文教基金會前執行長陸宛蘋、開放街圖臺灣社群理事長鄧東波、PanMedia泛傳媒共同創辦人鄭國威、致力於數位與生活議題的馮瑞麒、究心公益科技(GeoThings)的莊國煜,以及知名導演楊力州等專家學者,從多元面向領域帶領學員認知災害。

18日下午,更帶領學員前進烏來的龜山國小,一個曾被蘇迪勒風災重創之地,透過實地前進災區,模擬災區的「實境體驗」,在慈濟志工引導及介紹下,親自操作各式慈濟的「慈悲科技、賑災設備」救災器具,有行動廚房、組合屋、帳篷、福慧床、淨水器等。

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助理邱靖媛肯定與欽佩慈濟的賑災,希望從中學習寶貴知識與實務經驗。(照片提供:基金會秘書處)
其中,每一次的災難,人們更應從慘痛的過程中,精進防災救災的軟硬體。蘇迪勒風災期間,有熱心的慈濟志工以個人轎車協助運載乾淨飲用水及物資,卻沒料到前往烏來的路面柔腸寸斷,一路上顛簸難行,雖完成物資運送的感人使命,整臺車卻因此毀壞。為此,慈濟改良ATV沙灘車,成為能裝卸運載物資功能,企盼在泥濘不堪的路面上也能「難行、仍行」。

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助理邱靖媛、涂家樂,兩人看到活動訊息主動報名參加。邱靖媛本身所學與都市計畫、國土安全、社區防災相關,而來自馬來西亞的涂家樂對臺灣的印象就是地震與風災多,兩人對於慈濟於災難中的賑災過程,表達肯定與欽佩,因此更進一步思考,政府、民間、企業三方之間,如何相互連結、合作、學習,共同提升人民防災思維,落實防災於生活之中,也期待透過這場營隊所學,能應用於現在的研究領域,未來能回饋鄉里之間,為居住的家園一起盡心盡力。

(文:顏福江 基金會秘書處報導2017/02/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