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生在異鄉 孺慕懿德情

2017-05-10   | 李家萓、彭鳳英
陳愛娜去年(2016年)來到慈濟大學時,中文非常地糟,害怕用中文自我介紹,也害怕人家跟 她說中文。她記得第一次遇到慈誠爸爸、懿德媽媽時,他們用耐心和關懷傾聽她說話,給她很大的信心。(攝影者:李家萓)
母親節將至,多數學生已經開始訂票、準備禮物或安排慶祝活動與母親一起過。而慈濟大學的學生除了有自己的父母親外,還有慈誠懿德爸爸媽媽們,他們在同學的求學生涯中扮演亦師亦友的角色,協助學校關心同學的生活。

懿母視如親子 圖文表達感恩

慈大人文處特別舉辦「慈懿心 父母情」徵文、繪圖比賽,來自印尼的陳愛娜親自畫了卡片並寫下這一年來感受到慈懿會父母給她滿滿的愛,陳愛娜以不太標準的國語用力地說出:「參加比賽不是為了要得獎,是想藉這個比賽,表達對慈懿爸媽的感謝,對我的照顧和陪伴,讓我在臺灣得到很多的愛,謝謝爸爸,謝謝媽媽。」

陳愛娜用畫圖和文章寫下對慈懿會的感恩,陳愛娜表示,她從沒想過要得獎,只是希望藉由她的筆和畫,表達出對慈懿會的感恩。(攝影者:李家萓)
陳愛娜去年(2016年)來到慈濟大學時,中文非常地糟,害怕用中文自我介紹,也害怕人家跟她說中文,她記得第一次遇到慈誠爸爸、懿德媽媽,他們用耐心和關懷傾聽她說話,給她很大的信心。去年(2016年)秋天遇到颱風,懿德媽媽還打電話來關心她有沒有食物吃,颱風狀況如何等等,當時離第一次見面才一個月,但是慈懿會已經用行動表現出他們的關心和愛,陳愛娜覺得他們就像證嚴上人所說的「付出無所求」。

陳愛娜用畫圖和文章寫下對慈懿會的感恩,陳愛娜表示,她從沒想過要得獎,只是希望藉由她的筆和畫,表達出對慈懿會的感恩。陳愛娜親自向慈誠懿德會說;「遇到你們是很幸運的事,謝謝你們,讓我在臺灣遇到你們。」她的慈懿會母親張秀紡抱著陳愛娜表示:「愛娜是一個非常貼心的孩子,雖然一開始她中文很不會講,但每次來看她都有進步。」張秀紡覺得陳愛娜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樣。

守護教育使命感 陪伴關懷不間斷

林勝勝師姊是慈誠懿德會核心團隊,從創校至今陪伴著慈濟大學成長,承擔慈懿會總幹事已經二十三年,林勝勝師姊表示,證嚴上人把陪伴、關懷未來社會棟樑的責任交給慈懿會,大家都用心守護教育,應證了上人所說:「有使命的人生,就是有價值的人生。」

醫學資訊學系二年級陳柳君懷念廖志明爸爸,想起他總是拿著相機,替家族記錄下每一個重要時刻,甚至在她面對是否要去補習班打工的兩難,廖志明爸爸也鼓勵她:「自己能做的事,就盡力去做。」讓她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攝影者:李家萓)
慈懿會陪著一屆一屆的孩子成長,但總還是有些遺憾,醫學資訊學系的廖志明爸爸在今年(2017年)2月往生,留給家族孩子無限的思念,醫資系二年級陳柳君也寫了一段文字懷念廖志明爸爸,裡面說到他總是拿著相機,替家族記錄下每一個重要時刻,甚至在她面對是否要去補習班打工的兩難,廖志明爸爸也鼓勵她:「自己能做的事,就盡力去做。」這樣的鼓勵,讓她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人文處林曉君主任表示,慈誠懿德會今年有六十位服務滿十年,但有更多的人是服務超過十年,慈懿會有九百多位爸爸媽媽,如果每個人付出十年,總歲數是九千歲,實際上已經超過萬歲了,感恩大家長年來的付出與關懷。王本榮校長也感恩所有慈懿會的付出,讓慈大的學術、行政、輔導形成守護、教育學生的鐵三角。

(新聞稿:李家萓、彭鳳英 慈濟大學報導 2017/05/0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