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台灣慈善要聞2009.11.06~11.10

2009-11-16   | 慈濟基金會
【急難關懷】
2009.11.06 台東
建屋牆塌兩死三重傷  慈濟志工前往關懷

台東市正氣路與傳廣路口處一自宅建屋工地,11月5日上午十一點多發生屋牆倒塌,施工中的五位工人逃避不及,造成兩人死亡、三人重傷,其中鄒先生(四十一歲)頭顱破裂、當場死亡,郭先生(三十五歲)重傷昏迷、送醫後不治,張先生(三十五歲)兩小腿亦碎裂截肢,黃先生右小腿骨頭碎裂截肢,另一位則送往花蓮慈濟醫院搶救,台東志工得知後,即刻前往醫院、殯儀館關懷,並發給急難應急金。

往生的鄒先生與太太離婚多年,育有三個孩子皆在求學中(國三、國一及小學五年級),平時由鄒先生的媽媽照顧,其家境清貧,大姊不忍他無家可住,暫時讓他住在自己家裡,這次在意外中往生,三個孩子成為孤兒,母親年事已高,無謀生能力,兄長及姊姊為勞工階級,又得面臨責任問題,心力交瘁,著實無法長期供應三個小孩的生活費,志工得知後請家屬安心,孩子往後的學費、生活費將視其需要給予補助,同時鼓勵孩子不要因此放棄學業,更應好好念書,讓他們的爸爸靈安。

而雙腳膝蓋以下被截肢、還在加護病房與死神搏鬥的張先生,其守在醫院加護病房外的雙親也是焦慮、不捨,但仍堅強表示:「遇到事情我們會勇敢面對,但孩子清醒後,知道自己腳被截肢,無法接受事實,心理建設是他最艱鉅的路程,只要他不放棄自己,我們家人不會放棄他。」

這次工安事件,受創者有四位原住民,排灣族的張父表示慈濟人的心胸寬廣,愛沒有隔閡不分種族、膚色及宗教信仰,他說:「你們總是應受苦人的需要,出現在我們身邊,有你們的關心祝福,我們會堅強面對這場意外。」(撰文、攝影/林素月)

2009.11.07 台中霧峰
霧峰早餐店火警  志工到場安撫人心

11月7日上午八時左右,霧峰鄉的中正路突然傳出火警,火勢猛烈,消防人員緊急救出一名被嗆傷的女大學生,所幸就醫後已無大礙,消防隊研判起火點,可能是早餐店的廚房,不僅早餐店被燒毀,還波及到隔壁的兩間商店,而意外發生的第一時間,霧峰區慈濟志工緊急動員十五人到現場進行關懷。

洪先生遇到此一事故,不知所措,才裝潢兩個月的早餐店面付之一炬,又必須面對波及隔壁的責任歸屬,所以一人默默蹲在對面騎樓下,其母親及兩位姊姊也趕到現場協助處理。慈濟志工除先安撫洪先生,隨後也請他到現場來向隔壁書局老闆的曾小姐致意道歉。

曾小姐的店有損失,加上心情亦無法平靜,慈濟志工亦發放慰問金讓她壓壓驚,也代表全球慈濟人的祝福。而洪先生除了自己店內損失嚴重,又需賠償隔壁鄰居損失,志工隨後也致上慰問金,洪先生起初不收,但師姊告訴他這是壓驚的錢,也是全球慈濟人的祝福,是一份站起來的勇氣,洪先生這才收下,志工們也將再做後續關懷。(撰文/邵麗卿;攝影/麥若穎)

【助學關懷】
2009.11.06 台中太平
車禍失業愁生計  慈濟伸援紓困境

今年51歲的郭先生,四年多前和妻子離婚,平常靠開計程車的收入獨力扶養三名子女,收入已經很不穩定了,沒想到今年(2009年)四月發生車禍,左邊肋骨因為受傷,連轉個身都很困難,也無法工作。還好三兄妹很乖巧,會幫忙打點家務,廚房大小事由兒子承擔,摺衣服交給大女兒,國中一年級的小女兒則是負責洗衣服。

而三兄妹想擔起家事,也想扛起家計,就讀高中的兒子,暑假期間打工賺取生活費,就讀國三的大女兒是學校舉重隊成員,每次參加比賽,志在得獎贏取獎金。大女兒表示:「我們家庭經濟不好,爸爸的工作錢也沒有很多,所以比賽的獎金都是要給爸爸用在需要的地方。」小女兒則認為:「別人會看不起我們,我們就是要做給他們看,不要讓別人瞧不起我們。」

懂事的孩子令人心疼,無奈再怎麼努力,學校的學費還是成了問題,還好慈濟的安心就學方案,解決了燃眉之急。志工吳芳誼表示:「學費對他(郭先生)來說是壓力最大的一部分,讓案主能夠安心,讓他壓力不要這麼大,讓身體趕快好起來,然後再去開計程車。」

讓三兄妹安心讀書,也讓爸爸安心養病,志工把這一家人列為照顧戶,另一方面也積極和郭先生的前妻連絡,希望讓這對離婚四年多的夫妻能夠破鏡重圓。郭先生的前妻就表示:「三個小孩也是自己的,然後又有機緣碰上慈濟,就是說家庭能圓滿就盡量是最好的。」而郭先生的大兒子也感恩道:「謝謝志工師姑幫我把媽媽找回來。」

志工的居中牽線,終於讓一家五口重新聚在一塊,現在一家人每天投竹筒發好願,是感恩慈濟,也是祈求這份天倫之樂能夠長長久久。(大愛新聞/蕭世婷、郭繼宗)

2009.11.06 台中
安心就學方案  幫助學子也帶動善效應

慈濟推動的安心就學方案,曾經幫助就讀台中文華高中的陳同學完成學業,今年她考上了台大獸醫系,志工除了繼續支付學費,也佩服她認真向學的毅力。

陳同學的父母要養育七個小孩,生活拮据連讀書的書桌都沒有,不到十坪大的客廳,大家席地而坐,要寫字就輪流使用餐桌,家中排行老大的陳同學就是在這樣克難的環境下,考上台大獸醫系。但陳同學仍從小就拿獎學金減輕家中負擔,從沒補習也沒多買教科書,陳同學表示:「感覺是一種責任,因為覺得父母這麼辛苦,然後就考上一所好的學校,以後才有機會。」

志工江月霞表示:「剛來的時候,就覺得這些小孩很上進的,因為她們都沒有補習,但都保持在全班的前三名。」是父母的態度,決定七個小孩上進的心,家裏經濟拮据,但爸爸從沒怨言,反而是樂觀知足,只是這幾年,因工作意外受傷,又遇上金融風暴,收入更有限,正在煩惱小孩學費該怎麼辦,就遇見了慈濟人。

陳爸爸表示:「這些師姑、這些師伯,都不認識我們,但是都是憑著一股對社會關懷的心來幫助我們,我也教育他們,將來有辦法,長大以後,一定要盡你的力量去回饋社會。」

爸爸的話,子女都聽在心裏,老二哥哥加入了慈少班,老三、老四、老五、老六,則是在媽媽陪同下參加親子成長營,原本就聽話懂事的小孩,現在更懂得感恩。而大姐陳同學也在台大加入慈青社,曾受人幫助的他們,也希望能有機會幫助人。陳同學說:「跟師姑師伯他們接觸,就是覺得他們有很多的愛,然後,我也會想要去關懷別人。」(大愛新聞/陳湘霏、郭繼宗)

【安心安身安生】
2009.11.09 高雄
寶山村民盼入住  習靜思語安身心

慈濟基金會興建的杉林鄉永久住宅,經過與災區鄉親連月的溝通與了解,開始進行入住意願申請。而當中,桃源鄉的寶山村於風災過後,因地質嚴重龜裂,三個部落,都不適宜居住,一百多戶居民表達入住意願。而受到慈濟感動,更有村民開始將靜思語翻譯成布農族語,希望讓族人身安,也能心安。

從事廣播工作三十三年,也致力母語推廣,現在的趙女士發願,要將靜思語翻譯為布農族語,膚慰風災過後,村民惶恐的心靈,並道:「人的力量,來自心靈,我只是想說如果有一句能夠幫助人,如果她們不懂國語,可以翻成母語,如果他可以領悟到,就是很棒的事情。」

而此刻,不想傷痛的過往,期盼的,是慈濟永久住宅這個溫暖的家。趙女士表示:「我們是不是尋找一個地方,然後,還要累積一些錢,要自己創造這樣一個機會,可是,慈濟幫我們做了,我們真的很感恩。」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因為有這一份擔心,所以,我們這個團隊跟政府溝通,怎樣可以提供土地,讓我們蓋大愛屋讓大家居住。」用行動、用關懷,慈濟人陪伴災區鄉親走出傷痛,更要建構希望的未來。(大愛新聞/黃永鈴、陳立偉)

2009.11.06 台中豐原
擔心照顧戶安危  志工兩度送關懷

11月5日的大地震,中部地區明顯感受到強烈的搖晃,豐原的慈濟志工於地震第一時刻,趕緊到照顧戶賴先生家中關懷,因為他們一家人住在老舊毀壞的房子裡,幸好地震沒有為他們帶來災害。相隔一天(11/6),志工再度上門關懷,細心叮嚀凡事小心。

因為房子是土角厝,土石鬆落、牆壁毀損;木板隔間的房間,不是天花板整個掉落,就是木片搖搖欲墜。而賴先生的大兒子已經三十六歲,但因為重度智能障礙,不會說話,也無法與人溝通;賴先生的太太也患有中度智能障礙,地震來時,一家人全傻傻的待在家裡,不知道要移去哪裡才安全。

而對於志工的關心,賴太太也表示:「很感謝他們(慈濟志工)啦,比我們自己的那個(親戚)還比較關心。」

賴先生夫妻育有三名子女,女兒失蹤多年,兩名兒子都有精神疾病,平時依靠撿回收物和低收入補助維生,壓根沒有多餘的錢能夠搬家,慈濟志工除了持續關懷,也將審慎評估,協助他們找到安全住所。(大愛新聞/黃子玲、李岳為)

【獨老關懷】
2009.11.08 台南新市
志工動員大掃除  獨居翁感懷落淚

八八水災期間,台南地區的慈濟志工進行社區關懷,在新市鄉的社內村發現一位高齡的獨居長者,其住家環境髒亂不堪、雜物堆滿整個室內、牆壁木板又嚴重倒塌,慈濟榮董團隊與志工不忍心,除了走入長者家中進行關懷,並主動為其打掃環境。

妻子往生後,阿公就一個人獨自生活,髒亂環境,老人家無能為力,看見慈濟志工協助清理家園,阿公感動到落淚。志工蘇錦春道:「他一直很感動,有這麼多不認識的人願意來幫他。」

不只打掃環境,小志工也貼心蹲下身幫阿公洗腳。而慈濟人更貼心搬來新家具,不只重新整修阿公的家,更鼓勵老人家收拾悲傷,展開全新生活。(大愛新聞/邱麗敏、梁丙清)

【善的循環】
2009.11.10 花蓮
單親媽媽家計重  天性開朗樂分享

自己一個人撫養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林女士,長期接受慈濟還有家扶中心扶助,因為經濟重擔不小,一天要兼三份工作,但是個性樂觀的她,即使處在困境裡,也希望靠著一技之長,自助也助人。林女士以自己二十多年來的裁縫手藝,義務指導其他的單親媽媽,只要是大家能湊在一起的時間,林女士就會在家扶中心義務教大家怎麼做裁縫。從裁切、車縫,甚至是製版畫圖,林女士一點也不藏私,通通傾囊相授。

林女士表示:「我們都是被扶助的家庭,以單親為主,我希望讓大家可以跳脫被扶助的理念,有媽媽願意學,就成立家扶小舖。」 還開玩笑地說,在這邊當志工,是她的第四份工作。現在,她們一起成立了「家扶小舖」,希望靠著自己的雙手走出經濟困境,改善生活。

林女士說:「我也是用那種施比受更有福,因為我也是長期受到慈濟還有家扶的幫助,我有能力付出的時候,也能盡我一點點心力,雖然不是很大,但只要有幫助,我就很樂意做。」

一顆希望回饋的心,促成了林女士帶著大家,一起成立「家扶小舖」,每一樣手工縫製的產品,是受扶助的媽媽們夢想的所在,也是他們走出困境的希望。(大愛新聞/紀穎如、翁國嘉)

(資料彙整:慈發處國內慈善事務室)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