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台灣慈善要聞2010.04.24~04.29

2010-04-29   | 慈濟基金會
【愛在屏東】
2010.04.26屏東長治
長治園區動土 八八鄉親安身心

動土典禮就在第一鏟「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第二鏟「人心淨化、社會祥合」、第三鏟「大地萬物、生生不息」的虔誠祝福下,圓滿落幕。(攝影者:吳宗民)
自八八水災以來已歷經八個多月,由縣府提供土地、慈濟所援建的「屏東大愛園區百合部落」,在眾人期盼下,終於在4月26日舉行動土典禮,也讓受災鄉親懸盪不安的心得以安定下來。

「長治百合部落」由中央、地方政府與慈濟基金會共同規劃,園區位於中央廣播電台長治分台,面積三十公頃,第一期核定數為一百六十七戶,包括霧台鄉阿禮、佳暮、吉露、谷川及三地門鄉的達來與德文等六個部落。

目前安置在榮民之家的阿禮村理事包明堂,也是入住戶之一,他感恩慈濟師兄師姊用愛關心每個災民,讓他深深感受到奉獻精神的真義,也讓鄉親們在災後更有信心面對未來。但他擔心到時住在平地的新家,會讓鄉親們不習慣也不自在,包先生希望慈濟師兄師姊能繼續陪伴關心他們,為鄉親們提供心靈陪伴,以適應平地新生活。

阿禮村第六代大頭目、也是崇文國中教務主任的包基成,是阿禮部落自救委員會成員之一。他表示,遷徙永久住宅是部落不得不的處境,而「感恩、知福、惜福、造福」足以表達此刻的心情。「感恩」慈濟一路陪伴不只個人、還有家庭,慈濟人以行事效率說明何謂「大愛」。「知福」是政府與慈濟合力打造這塊安全之地,八八水災至今八個多月,慈濟人陪伴鄉親走過煎熬,度過忐忑不安、驚慌失措的過程,讓他感受到大愛的能量,與主耶穌的博愛精神一樣,以人為本、終極人文關懷。

「惜福」是與傳統土地連結生態保護、傳統文化的保存,珍惜祖先流傳下來的福地。最後,要「造福」安居之地,自救委員會打算引進專業技術成立類似「義勇軍」的救災團隊,釋出義助、慈善能量發揮大愛,以自助助人的思維,分享互助自救的精神,走入災區或其他需要幫助的地方。他期盼未來能結合慈濟大愛,讓耶穌的博愛精神傳達更深、更廣、更遠。

霧台鄉婦女會理事長杜月香女士,今天也帶領三十位婦女會成員們在動土慶典上高歌獻唱,表演者人人身穿原住民傳統服飾,戴著插有百合花的頭飾。百合象徵魯凱族的貞潔,以原住民古調搭配原住民母語改編之歌詞表達心意,杜月香在表演前先將歌詞內容以中文簡單與大家分享:「第一句:以行動、歌聲支持今天這場期待已久的動土典禮,共享美好盛會;第二句:感謝政府不辭辛勞的付出;第三句:感恩慈濟人一路陪伴,才有今天;第四句:原住民要團結起來,重建新部落。」(撰文/陳虹秀)


【濟貧教富】
2010.04.28彰化秀水
人助自助善效應 愛子行善圓母願

在慈濟志工的陪同下,黃同學來到彰化靜思堂,捐出媽媽的喪葬費用,想要為於四月中旬往生的媽媽(林女士)圓滿最後的心願。

林女士因病而貧,是慈濟的長期照顧戶,但平日喜歡做善事,加上自己也是美髮師,常常參加社福團體的義剪活動,儘管身體有病痛,也不曾沮喪過,兒子(黃同學)耳濡目染下,明白行善行孝不能等。

黃同學說:「她只期望我不要當壞人,不要當社會不好的人,不用當頂尖的人,但不能當一個傷害社會、浪費社會資源的人。」

去年十一月,林女士重病,他休學全心全意照顧媽媽,三月底時,還用自己打工賺來的錢為媽媽過生日。如今黃同學收拾起自己的悲哀,更積極的往前看:「我繼續用兩人份的生命、兩人份的身體、兩人份的耳朵眼睛,活在這個世界上。」

記得媽媽說的話,要獨立、要堅強、更要行善,黃同學婉拒了慈濟的補助金,希望復學後,能靠自己打工賺錢上大學,未來還要參加慈青社,繼續走媽媽要走的路。(大愛新聞/陳湘霏、郭繼宗)


【急難關懷】

2010.04.28基隆
罹難家屬悲慟痛哭 志工關懷膚慰

北二高山崩意外,經過將近七十個小時的搜救,截至28日上午七點半,失蹤的三輛車、四個人,現在都已經全部找到了。但家屬多日來企盼的奇蹟終究還是沒有發生,自27日晚上陸續傳出有車體及罹難者遺體被找到時,苦等了好幾天的家屬,也因最後一絲希望落空,終於忍不住淚如雨下。

28日,駕駛黑色賓士車的罹難者郭先生的媽媽和嬸嬸也都來到事發現場,知道家人不幸罹難的消息,情緒相當悲慟,但現場的慈濟人持續的關懷,也讓郭媽媽的心情平復許多,慈濟人也留下了郭媽媽的電話,後續會再做持續的陪伴關懷。

至此搜救工作幾乎是告一段落,現場原有的許多帳棚也已經拆除,方便許多更大型的聯結車能夠進出做土石清運的工作。至於清理進度,高工局表示,預計能在29日晚上在北上車道打通一條便道,讓更多車輛能夠進入清運,估計還要再一個星期方能全數清運完成。但是通車時間還要經過評估安全,才會開放通車。(大愛新聞)


2010.04.29宜蘭
痛失愛女心悲慟 志工陪伴獻關懷

北二高山崩意外共奪走四條寶貴生命,大山五秒鐘壓垮了他們的人生,生死一瞬間,他們所歷經的痛楚與恐懼令大家相當不捨,目前四位罹難者的遺體都已經由家屬接回,其中一位李小姐是與駕駛黑色賓士車的郭先生同行,其老家住在宜蘭,當區志工也特別前往關懷、陪伴家屬。

「又會讀書、又乖、又孝順,一下子發生這種事情,我們心裡真的很痛很痛。」李媽媽表示:「我當時還不知道她發生事情,是星期一她沒去上班,公司的同事打電話來說女兒沒去上班,我才找人,後來才知道說她要去基隆、電話又打不通,我就知道事情不好了。」志工握著李媽媽的手,讓她盡情傾訴。輕聲關懷膚慰,只期盼溫暖陪伴能讓往者靈安、生者心安。

痛失愛女,心痛難以言喻,李媽媽卻沒忘了感謝救難人員:「他們也是一直挖、一直挖,真的,我們在現場,你看到他們很盡力地在挖,可是這個崩塌面積太大了、土石太多了,你可能沒感覺他們挖多少,其實他們真的很用心在做。」(大愛新聞/張碧蓮、游其山)


【愛在杉林】
2010.04.25高雄杉林
杉林再迎新 158戶入住大愛園區

住在感恩路的劉太太,接受慈濟志工奉上代表圓圓滿滿的湯圓。(攝影者:林寶華)
4月25日下午,杉林慈濟大愛園區內的安息日教堂,舉辦一百五十八戶新一批住民的入住儀式。新住民陸續走入教堂,由今天參加人文營的成員、也就是他們未來的新鄰居,給予新住民極熱切的歡迎。陪同交屋的志工獻上吉祥的好話,祝福他們平安快樂,還為每戶入住戶貼心的送上一份湯圓。

長老韃虎與藝術家李懷錦也上台分享,諸如成立管理委員會、爭取工作機會、規劃社區小學、職訓課程與職業介紹等等將採取的措施。未來還計劃發展社區產業,如木雕、編織,吸引外來觀光客,並成立關懷組織、社區巡守隊、志工隊,相信園區的未來是光明美好的。青年代表陳俊華也陳述園區內的年輕朋友們,運用網路科技的設立部落格,共同為新家園發聲。藉由這樣的資訊散播傳達,定能逐漸凝聚住民的向心力。

鐘先生住在外地的兒子們攜家帶眷趕來,一家九口人如是過年般的團聚。重建期間,他也參加以工代賑,自食其力,工作認真負責,鐘太太也自願來到園區替志工們按摩舒勞,因為看到慈濟人無私奉獻,她也要回饋。鐘先生說:「惡水帶來巨大的災難,幸好有全球慈濟人傾囊相助,協助蓋永久屋得以安身立命。我要孩子們學習感恩,要回饋這個充滿愛的社會,每個人不僅要學好,更要做慈濟的後盾,身在都市仍要過簡樸的生活,每月捐善款,好讓慈濟救更多的人。」他說要守在社區,做社區導覽和社區巡守的工作,讓社區內大夥安居樂業。

而住於感恩路的劉先生,一家共有七人入住,原本住在甲仙鄉小林村,等待至今,終於如願入住。當他們打開門,看到裡面的設備,小孩更是開心直說什麼都有了。隨後志工拿出兒童、少年照顧表和職業教育訓練班意願調查表,讓劉先生一家勾選,使他們能在這裡安心、安定。

待交完屋已接近下午六點,看到慈濟貼心的為他們準備的「入厝禮品」、傢俱也應有盡有,人人感動之情盡在不言中。(撰文/戴禹鑌、陳勤學、張慧容)


【助學關懷】
2010.04.27台南玉井
玉井校舍急趕工 打造安全新教室

台南玉井國中校舍在甲仙大地震中損毀,慈濟為校方興建組合教室,預計四月底完工。而為了讓工程能如預期完成,這幾天,營建人員夜晚繼續加班施工,敲敲打打,確保每個面板緊緊接合;仔細拴緊每根螺絲,讓每處接縫緊密又穩固。

慈濟志工也在現場投入付出,眾人的努力,為的就是要給學生有好的求學空間。而這份付出的心念,也讓師生相當感動。玉井國中校長蔡佳宏分享:「這麼好的教室,給小孩子去做一個學習的空間,真的很感謝,我想家長還有學生真的都是很感謝,我要代表他們說聲謝謝。」

夜晚的燈光,讓工地充滿溫暖。匯聚愛心搭建的教室,未來提供給孩子的,不只是安心的求學空間、也是一課學習感恩的生命教育。(大愛新聞/張錦連、黃秋桂、梁丙清)


【環境改善】

2010.04.24雲林土庫
九旬夫妻棲陋屋 志工伸援大整修

這棟有五十多年歷史的三合院,破舊不堪,在去年八八水災後,中間大廳的屋頂被吹走了,而高齡九十多歲的阿公阿嬤房間,其屋瓦也零零散散、根本不能遮風避雨,慈濟志工答應來修屋頂,沒想到屋頂一拆更是發現,兩邊的牆壁不堪一擊,應聲倒下。志工便決定要來個大整修,一磚一瓦全都拆下,利用九二一地震時留下來的組合屋建材,為阿公阿嬤再蓋一個新家。

阿公阿嬤經濟困頓、大兒子靠打零工過活,修屋的工程才會拖這麼久,是里長找到慈濟來幫忙,經過九天的工程,老舊的土角厝變成全新的水泥房,左右鄰居都來參觀。里長張樹欉表示:「蓋成這樣很舒適,我代表全村的人,向慈濟的師兄師姊表達最大的感謝啦!」

家具更是善心的社區志工捐贈,除了新的床舖、衣櫃,還有客廳裏的茶几,裏裏外外都幫忙打點,要讓阿公阿嬤住得舒服。慈濟志工王秀月表示:「在搬的時候裏面什麼都沒有,我們善心人士就想說,阿公阿嬤已經老了,就買了一組這樣的桌椅,給阿公阿嬤享受。」這是用心重建的房子,阿公阿嬤很感恩,也讓長久以來不安穩的心都安定了下來。(大愛新聞/陳金星)


【安心安身安生】
2010.04.26花蓮秀林
志工關懷全方位 分享經驗解憂惱

烏浪十三年前因為肺病纖維化,無法工作,家境十分困難,因而成為慈濟的長期照顧戶,多年來,在慈濟志工愛心陪伴之下,烏浪的子女不但學業成績很好,同時也用感恩心回饋社會。

今慈濟志工再度關懷烏浪一家人,烏浪太太一看到慈濟志工來訪,淚水立即奪眶而出,原來女兒的學業成績非常優異,考取了外縣市的大學,然而愛女心切的烏浪夫妻,擔心女兒在外的安危,親子間意見不同,而造成家中的氣氛非常低落。

慈濟志工田琦瑛分享自己的經驗:「對啦,會捨不得女兒,以前我們也曾經這樣,但要讓孩子有成長的空間啦!」

在三位慈濟志工耐心的安撫下,烏浪太太的心情終於擺脫了多日的陰霾,不但瞭解到,愛孩子就必須讓她自由發展,也學習到了親子間的尊重與愛。(大愛新聞/范呂釗)


2010.04.27花蓮秀林
運將車禍陷困頓 慈濟人關懷奧援

看著劉先生存款簿中僅存的62塊錢,前來訪視的慈濟志工真的非常心痛。劉先生原本是一位馳騁高速公路的快樂運將兄,豐厚的收入讓他每天過著快意自由的生活,然而人生無常,六年前一場車禍改變了他的命運,導致他現在必須依靠輪椅來代步。

原本依靠每個月低收身障補助金的他,因為把身分證借給親人,而被取消了補助的資格,至今已連續兩個月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好在人間處處有溫情,慈濟志工得知訊息後立即前往關懷。

近來身體狀況逐漸走下坡的劉先生,大小便經常無法控制,衣褲、被褥時常需要清洗。前來關懷的志工了解情況後,立即協助找來一台二手洗衣機,不僅幫忙解決當務之急,也幫忙支付了半年的房租與生活費。

劉先生感恩道:「你們的師姊師伯,我真的很感謝他們,如果沒有他們的話,我要洗衣服都很困難。」慈濟志工的關懷不僅安定了劉先生的生活,也安定了他這一顆無助的心。(大愛新聞/范呂釗)

資料彙整: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