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台灣慈善要聞2010.04.10~04.14

2010-04-16   | 慈濟基金會
【愛在杉林】
2010.04.10高雄杉林
續辦鄉親人文營 期望建立國際典範

這是一個宗教大融合的營隊,課程一開始前與會人員根據自己的信仰,行問訊禮。(攝影者:楊福龍)
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興建永久屋已經告一段落,雖然硬體建設已經完成,但是慈濟志工愛的接力依然不停歇,將慈濟的人文精神帶入新社區,成為世界的模範。

4月10日,由慈濟高雄三民區志工承辦第一次「杉林慈濟大愛園區住民鄉親人文營」,參與的志工有84人,學員人數46位,只見報到處的志工為學員穿上慈濟志工的背心,並貼心地幫他們整理服裝儀容。

在園區住十多天的陳爺爺,聽聞有人文營的訊息,起個大早來報名上課,他說:「這人文營的課真好!因為現代的社會倫理道德逐漸崩解,健全的家庭越來越少,慈濟將正確的人倫觀念融入課堂內,對於導正家庭觀念很有幫助。」陳爺爺也叫外孫來擔任人文營的打字志工,祖孫一起來參與真是和樂融融。

由於正逢周末,許多媽媽都需要陪伴小孩,也特別開闢托兒班,代為照顧一同前來的小朋友。外籍配偶阮女士和先生一起來參加人文營,一對兒女就在托兒班讓志工們照料,「小孩不一定會完全聽我們大人的,慈濟的師姊很用心,相信小孩讓她們照顧一定可以學得更多。」她很放心的說。嫁來台灣已八年的阮女士,先前生意失敗,又遭逢八八水災,家庭頓時處境艱困,但夫妻同心靠租屋擺攤度過難關,現在搬進大愛園區的她感恩地說:「真的很滿足!真的好像作夢一樣。」

大愛園區裡儘管住戶來自那瑪夏、六龜、甲仙、桃源及寶山鄉等各個不同鄉鎮、也有迥異的生活習慣。擔任這次活動的學員長高慶和感恩政府及慈濟的協助,他表示:「從建設大愛園區開始,慈濟人一路陪伴,藉由大愛慈悲喜捨的精神,讓族群間彼此更融合。現今園區推動『三好五不』,期盼透過人文營薰陶,帶動園區鄉親發好願、說好話、做好事,落實不抽菸、不喝酒、不吃檳榔、不吸毒、不賭博,徹底改變生活習慣。住民能彼此合作,守望相助,互相尊重,成為國際人品典範村指日可待。」

林女士第一次參加人文營,她非常感恩慈濟人他們走過人生低潮,才能重建家園;她希望從今以後向慈濟人學習,從手心向上受人幫助的人,轉變成手心向下助人的人,要像慈濟人一樣,在國際間備受敬重。

從去年10月開始來園區參加以工代賑的潘先生,六個月來看到慈濟志工為鄉親付出,沒有任何金錢報償,卻是如此心懷快樂,因此在隊輔王萬泉師兄的邀請下,他馬上加入慈濟會員,且報名參加慈誠的見習培訓,希望成為慈誠師兄為人群付出。

滾滾江河始於涓滴細流,慈濟人用心投入每一次的活動,都是希望每位鄉親會是將來顆顆善的種子。(撰文/歐如意;攝影/林福龍)


2010.04.11高雄杉林
志工奔走募醫療床 中風患者終圓回家夢

八八風災後,高雄縣那瑪夏鄉民族村的村民李先生,因為中風住院,考量他行動不便,家人一直不敢貿然接他回家,但李先生心中一直期待能住進杉林大愛園區的家,於是志工多方奔走,終於找到一張適合的專業醫療床,讓李先生回家團圓。

李太太說:「(跟先生)說要回家了,他就笑了。」

待李先生一進家門,志工就像家人般溫馨迎接,甚至連專業的醫療病床都準備妥當,臥病的李先生忍不住哽咽落淚。

在家人和志工的輕聲膚慰下,李先生才破涕為笑,使出全身力氣說出了「感恩」,一張病床促使全家人團聚,對慈濟志工的感謝,盡在不言中。(大愛新聞/王明僖、楊秀春、莊慧貞)



【環境改善】
2010.04.14台南大內
愛心付出清家園 帶動鄰里齊投入

台南縣大內鄉有一位獨居的籃阿公,因為嚴重糖尿病引發視網膜病變,又因為中風行動不便,身患重病的他,根本無力照料自己的生活;慈濟人匯聚愛心,合力為他改善居家環境。志工帶動慈青同學,忙碌身影,感動了鄰居也一起投入愛心行列,三十幾人將原本髒亂的家,從裡到外徹底消毒打掃。

慈濟志工李春嬌分享:「雖然自己家的房子沒有很大,但是來到這邊,看到主人連整理房子都沒辦法,我覺得我已經很幸福了。」會眾何雅金說:「從越南嫁過來這邊,有時候去工作,工作完之後,有空的話,我也會做志工。」

見苦知福,付出過後,人人心中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所有,但願累積點點滴滴的愛心,鼓勵籃阿公悲苦的心,也能像打掃後的房子一樣,由黑暗轉為光明。(大愛新聞/梁丙清、黃秋桂、邱麗敏)


【老人關懷】
2010.04.10台中大雅
走訪眷村送關懷 老榮民喜迎志工

住在台中縣大雅鄉忠義村的尹爺爺,聽到慈濟志工來關懷,開心的到家門口迎接,雖然關節退化不靈活,仍親手拿飲料招待;長期獨居的尹爺爺,最期待的,就是和慈濟人相聚的時光。

尹爺爺在自家客廳貼上了永保感恩的靜思語,十五歲就離開四川家鄉來到台灣,尹爺爺一生的軍旅生涯,晚年沒有兒孫侍奉,卻有著慈濟人承歡膝下。尹爺爺也在去年捐出一個存滿的竹筒之後,最近又認養一個,每天發好願,做好事。

慈濟志工李張貴珠分享:「我們剛剛接到這個個案的時候,伯伯應該是一個很孤單的老人家,所以他不太容易接受陌生人,可是七年來我們這樣不間斷的跟他互動之後,他非常的喜歡慈濟人。」

志工的愛,彌補了老人家失去天倫之樂的遺憾,住在同村的冷爺爺,也和慈濟人親如家人。冷爺爺沒有結婚生子,唯一的養子很少回來探望,他曾經滿腹牢騷,因為慈濟,選擇用笑容和愛過日子。

慈濟志工廖惠圻分享:「伯伯受到慈濟人感動,啟發善心,他的鄰居,有一名婦人養了六個小孩,生活上很困苦,伯伯自掏腰包,每天固定買六個饅頭,他自己留兩個,然後四個送給鄰居的婦人。」冷爺爺笑著說,轉了心念,放下執著,生命更加清安自在。

慈濟人長年關懷這裡的老榮民,志工溫暖陪伴,打開老人家的心門,長者們不僅活得快樂充實,還開啟善念,進而幫助更多人。(大愛新聞/張澤人、歐陽光輝)


【愛的循環】
2010.04.14南投草屯
心有千結難傾吐 志工相助圓孝親

住在南投的曾小姐,從小就因為患有腦性麻痺,在家中備受呵護,但兩年前家庭經濟出現困境,她不想成為家中的負擔,於是半年前獨立在外租屋,靠賣口香糖維生。

慈濟志工在了解她的狀況後,一路陪伴相助,捨不得曾小姐每天要推一個鐘頭的輪椅出門做生意,因此送她一台電動輪椅車,方便她外出。

曾媽媽更是關心女兒的生活狀況,三不五時就來探望,但母女兩人雖然都很關心彼此卻常爭吵,因此志工特地在母親節前夕帶著蛋糕,讓曾小姐把對母親的感謝說出來,化解彼此誤會、打開心結。

曾媽媽分享:「看到大家對她這樣子,我很放心,希望她以後也能投入這個工作,在她能做的範圍,現在她需要人幫助,以後也可以幫助別人。」愛是要說出口,相信曾小姐獨立的人生路也會因為愛不孤單。(大愛新聞/陳湘霏、廖學信)


【濟貧教富】
2010.04.13台中
隔代教養三孫子 手心向上轉由下

台中市一對阿公阿嬤,兒子因欠下大批債務而離家,十多年來兩位老人家隔代教養三名正在就學的孫子,每天在街上賣地瓜賺錢,他們寧可自己三餐吃地瓜,也要讓孫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慈濟志工把祖孫五人列為慈濟的長期照顧戶關懷,幫助他們度過經濟難關。

慈濟志工也經常到阿嬤的地瓜攤捧場,除了帶著生活物資和經濟補助,慈濟志工也經常藉買地瓜之名、行關懷之實。李阿公分享:「志工來關懷我們,還會帶很多物資來,對我們很好。」

慈濟志工張彩原也分享:「阿公和阿嬤如果有地瓜沒有賣完,從我家經過時,我會問剩多少,然後全部買,再分送給鄰居。」

有了慈濟人陪伴,阿公阿嬤不再憂愁度日,他們還把慈濟竹筒認養回家投零錢、發好願,現在更成了慈濟會員。其中,就讀高職二年級的大孫子,最近還參加慈濟骨髓捐贈驗血活動,發願要做一名手心向下的人,跟隨慈濟人愛的腳步。

李阿公的大孫子就表示:「救人一命也是件好事,誰說救人就一定要很有錢。」李阿嬤說:「現在有你們慈濟志工帶領,孫子愈來愈懂事。」慈濟人和祖孫們結下愛的好因緣,大孫子還跟志工約定好,有能力時一定要反轉手心、回饋社會。(大愛新聞/張澤人、歐陽光輝、江朝庸)

(資料彙整: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