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風箏飛吧

2008-12-23   | 曾沙倫
遠去的親人,已如一只飄揚的風箏,
假如有一根線,把它拉住了,這個風箏就會一直掙扎,
祝福它,放下它,讓風箏自在飄到它該落地的地方。

「她」擁有一雙濃眉大眼和甜美的笑容,擁有一個燦爛奔放的十六歲和一顆炙熱想飛的心,擁有一位愛她的母親和一個維持生命的氣切,卻沒有健康的身體,沒有自由的快樂,沒有完整的家。

「她」──是小娟。

小娟是一位肌皮症患者,這種疾病會讓人越來越衰弱,四肢無力,漸漸萎縮,最後影響呼吸道,嚴重時須靠呼吸器來維持生命的氣息。

或許是因為我擁有的太多,對她有種莫名的疼惜!當我照顧她的第一天,她甜美的笑容,帶著些許絕望的哀愁對我說:「姐姐早!」這是我們開始溝通的第一句話,由於她的脖子上有個氣切管,所以無法說出聲音,只能用讀唇的方式和那雙無力的手寫出她的表達。

她喜歡媽媽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帶她坐輪椅外出活動,因為那是她唯一能出去的自由。

一直以來,都只有母親不分晝夜陪伴著她,所以她非常依賴媽媽,若媽媽要外出做任何事,一定要交代清楚,什麼時候要回來,否則她會非常焦慮不安。記得有一天早上,我看見媽媽含著眼淚,而小娟卻嘟著嘴有點生氣的表情,「怎麼了,我可以幫得上忙嗎?」媽媽回答:「我是在跟小娟商量,因為小娟的哥哥車禍,我去照顧幾天,才回來一天,家裡又說她住在玉里的妹妹現在發高燒一直沒有退,我在這裡很擔心,想說跟小娟商量,讓我回去看她妹妹,一天就回來了!可是她不讓我去啊!」

原來,小娟的爸爸在很久以前,就棄他們不顧,媽媽微薄的收入獨立扶養三兄妹,哥哥在台北才剛踏入社會工作,就出車禍,由於小娟生重病,媽媽必須留在醫院照顧她,所以妹妹就由娘家的親戚幫忙照顧。終於和小娟達成協議後,媽媽為節省身上僅有的金錢,從花蓮市騎著摩托車到玉里,那天早上,外面正下著雷雨…

歷經逆境坎坷,鍥而不捨覓生機

腦海中不斷出現那個離去的身影,是一個疲倦的身軀,她正處於厄運中,卻要趕去迎接另一場逆境,這條坎坷的路上,我知道她曾怨恨過,曾在夜深人靜時哭泣過,曾在失敗中放棄過,但上天卻賦予這個女人鍥而不捨的精神、驚人的耐力,克服各種挫折和挑戰,為的是要給這個不完美的家庭帶來生機。

巴爾札克曾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挫折和不幸,才能讓人與生俱來的堅強鬥志發揮得淋漓盡致。

媽媽離開那天中午,小娟不肯吃東西,我用盡方法,她就是不肯吃,鄰床的病友告訴我:「她偷偷掉眼淚,可能是在想媽媽。」所以,我運用在家對我小孩的絕招,對她說:「如果妹妹和妳一樣也不吃東西的話,恐怕媽媽會為了她多待一天,而且如果媽媽打電話來,知道妳都不吃東西,那媽媽一定會很難過!」我適時地離開幾分鐘,當我再回到她身邊時,她告訴我說:「很想吃麥當勞的薯條。」當然,我又用了絕招將熱呼呼的薯條變給她吃,看她吃得好滿足,我心裡真的好高興。

或許是母女連心,媽媽知道小娟一定會惶惶不安,所以在第二天凌晨,又騎著摩托車趕回醫院來,只見媽媽那發黑的眼窩和蒼白的臉色,卻在看見小娟後,像是所有疲累都值得了。這一幕怎讓人不心疼呢!

沒多久,十六歲的小娟在一次手術中往生。為何上天要在這充滿困厄的家庭中,再雪上加霜呢?縱然前面的路是一片黑暗,充滿荊棘,小娟和媽媽總是緊握著一絲絲希望;小娟是媽媽心中的燈,就是這個不滅的燈,給媽媽無限的力量啊!

想著睡著了的小娟──再也無病無痛了;也想著悲傷欲絕的媽媽。在護理長的提議之下,和幾位照顧過小娟的護理人員,到地下室的助念堂,映入眼簾的畫面如同我先前的想像,因為帶來的大熊玩偶陪伴在小娟的旁邊,雖然場面哀戚,但也添加了些溫暖。

見到小娟的媽媽一語不發,紅腫的雙眼凝視著愛女,讓我不由得上前去抱她,哭嚎吧!吶喊吧!將沉溺於心中的悲傷全釋放出來吧!

想起在證嚴上人開示輯錄中「讓風箏飛吧!」─

遠去的親人,已如一只飄揚的風箏,假如有一根線,把它拉住了,這個風箏就會一直掙扎,祝福它,放下它,讓風箏自在飄到它該落地的地方。在那冰冷的床上,躺著一位比生前還漂亮的女孩,她嘴上不再掛上抽吸管,脖子上也不再有不舒服的氣切管,我相信她身上還多了一雙翅膀,正快樂的到處飛翔。

小娟的最後一程,除了媽媽、妹妹外,還有幾位常住志工師姊以及我們病房護理長及護士,大家由助念堂一路送到一樓外的救護車上,伴隨悠揚的南無觀世音佛號和所有人的關懷,小娟,妳體會到了嗎?飛吧!自由吧!重新去創造生命的希望!

資料來源:取自《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