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慈院:吃蟹過敏荷爾蒙過量 素食較好

2009-09-16   | 姜讚裕
秋季來臨,有人認為是吃蟹的季節,但醫師提醒,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中,海鮮類高踞榜首,且過量食用,因為富含荷爾蒙物質,還容易引起交感神經亢奮,造成發燒不適。另外,未煮熟海鮮還有海洋弧菌感染問題,民眾大啖螃蟹之餘,還是要注意新鮮、熟食,不確定的話少吃為妙。多吃素食,反而有益健康。

根據調查,美國人對海鮮過敏的人數之多超乎想像,高達到每五十個人中,就有一人對海鮮過敏。國內沒有相關調查,但在二年前一份由榮總、三總及慈濟醫院共同合作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顯示,零到三歲的嬰幼兒一成三有食物過敏,六到十二歲的國小學童則有二成,成人一成七。而國內容易引發食物過敏的頭號元兇則也是海鮮。

一般都認為甲殻類海鮮容易引發過敏,但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童建學醫師表示,其實與比較容易引發過敏的海鮮包括蝦、蟹、貝殻類,蝦蟹是節肢動物甲殻綱,但貝類是軟體動物,不包括在甲殻綱內。此外蝦蟹的過敏原和塵螨很相似,因此塵螨過敏的患者常常容易合併有蝦蟹的過敏。

童醫師說,吃海鮮過敏會起疹子、口部或嘴巴會紅腫、身體發癢、腸胃不適或甚至呼吸有些困難,另外有些民眾吃完會全身發熱、發燒,則是因為荷爾蒙攝食過量所引發,與過敏不同。會對海鮮過敏的人,只要吃到少量就會發作,他有病人對蝦過敏,連吃到蝦餅都會發生,但吃完會發熱、發燒則是因為吃太多,少吃一點就好了。

童醫師提醒,蝦蟹有沒有煮熟、新不新鮮都關係到會不會引發過敏;有些人平常吃不會,有時候就會,可能就是因為食物不新鮮或是沒有煮熟的關係,所以要吃蝦蟹還是要挑選新鮮的,且要熟食。

生食海鮮可能還有感染海洋弧菌的風險;大林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賴重彰就指出,海洋弧菌生存於河、海交界處,大多發生在台灣的中南部,正是蝦、蟹聚集生殖的地方。食用遭海洋弧菌污染的海產、遭魚具或蝦蟹刺傷,或者身上有傷口又接觸遭污染的海水,都有可能感染海洋弧菌。

賴醫師說,罹患糖尿病、肝硬化的病人特別容易感染海洋弧菌,如果是經食物感染會發生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嚴重時會引發敗血症,若是由傷口侵入則皮膚會發生紅、腫、水泡及血泡現象,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兩者都有致命危險,民眾一定要小心。
(撰文者:姜讚裕,報導:大林慈院公共傳播室)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