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瀚海,人文掌舵

2008-12-25   | 郭書宏
什麼樣的人才,符合社會所需?
什麼樣的教育,
能培養出「受人肯定,也讓人信任」的良才?
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認為,
大學是人格形塑、專業養成最重要的階段,
讓學生擁有專業技能,
同時選擇正確的人生態度,
未來成就才值得期待。

人文教育,是慈濟教育體系中最重要、也是最重視的一環。「大學時期是專業與人格定型最重要的階段,無論專業能力抑或品格,最終還是得回歸人文層次。」投身醫界與教職逾二十五載,慈大校長王本榮早早即體認到專業與道德需並行。

二十年前,受慈濟醫院杜詩綿院長之託,任職台大醫院小兒科和醫學院的王本榮,來慈院協助小兒科門診,從此往返台北、花蓮行醫;慈濟醫學院成立後,受聘為醫學系教授,並在2006年3月接任慈大校長職務。

慈濟大學邁入第十三年,學生和系所逐年成長,大環境的考驗與挑戰也增多。王本榮表示,現今社會競爭力高,專業、態度、品德都很重要,慈濟大學醫學院、生命科學院、教育傳播學院、人文社會學院四院均衡發展,結合慈濟四大志業,透過扎實的學科訓練及整體環境的涵養,期待培養出術德兼修的良才,同時也是傑出的世界公民!


專業被肯定、品格受信任,才具真正競爭力

問:大學四年,家長和學生可以和學校預約一個怎樣的未來?

王本榮校長(以下簡稱「答」):進入大學,不必一開始就要求「以天下為己任」;重要的是對自己有期許、畢業後有競爭力,才能對社會國家有所貢獻。

現在台灣學生普遍缺乏自主學習的動機與期許,生涯規畫也不足。前陣子我拜訪慈大姊妹校北京大學,有很深的體悟;北大是全中國最頂尖的學府,那裏優秀的學生十分用功,每天平均花十三、四個小時念書。這讓我回想起台灣早期的「飢餓精神」,這正是現在台灣學子所欠缺的。

學校會努力輔導、刺激學生的學習意願,並提供學習機會讓同學選擇。比方說,華語文是世界趨勢,慈大近來創辦「華語文學程」,訓練東方語文學系學生有能力教授華語,這對學生將來生涯發展有相當助益。

大學是人格形塑、專業養成最重要的時期,如果不把握,時間轉眼間就過了。家長身教很重要,一言一行的影響不下於學校;父母不妨以朋友的角色來陪伴、關心孩子,用智慧溝通,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及人生態度。


問:慈大畢業生在職場屢獲好評,有人好奇:「究竟是乖學生都到了慈大,還是慈大把學生教好?」而這樣的特質,能否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

答:慈大訓練出來的學生,包括醫學、醫技、護理系等,國家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所以我們的專業能力無庸置疑。但從國內外對「競爭力」的分析中可以發現,專業能力並不是唯一重要的,團隊能力、合群能力、品德跟禮儀,才是最大的競爭力。

我希望慈大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能力要先讓人肯定,行為品格上更要受人信任。所謂的「乖」,理論上跟基本的禮貌一樣—誠於內、形於外。人活在世界上,需要相互依賴,無法單獨生存。會去競爭、計較、比較的人,短期內或許比較容易得利,但長期下來,會因爭奪而讓自己受到排擠,人生旅途也可能因此受阻。

在初入社會時,慈大同學可能感覺比一般人單純了些,不過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乖,會是一個非常好的素質。溫柔敦厚的人,會為他人著想,也會受到各方肯定,路走得更長、更順。

慈大以醫學院起家,目前已有七屆醫學系畢業生。我到各個醫院去,也透過旁人口中得知,我們的畢業生在專業上都很優秀;溫柔敦厚的個性和團隊精神,也深受同儕、主管甚至病人的認同。


問:校長計畫未來成立禮儀教室,是否是人文教育的延伸?

答:行為品格是長期養成的結果,大學是最後的把關。

慈大以「慈悲喜捨」為校訓︰慈,是予樂的大愛情懷;悲,是人苦我悲的同理心;喜,是輕安喜樂;捨,是無所求付出的利他精神。我們希望透過長期的潛移默化,加上師長和慈誠懿德爸媽的言教、身教,為同學建立一些價值判斷,尤其重在發揮「利他」精神。

人文需要培養,我們將這樣的精神與課程結合。例如醫學系的解剖教學、模擬手術教學等,讓醫學生不僅在畢業前有機會精進專業能力,透過大體老師的無言教育,更可深刻感受到何謂「無私付出」的精神。人文不該流於形式,而是要發自內心—必須要有感人的心、同理的心,內化了才能形於外。透過禮儀的展現,更彰顯人文。


問:行醫及教育過程中,您如何體認到專業與道德必須並行?

答:現今社會太過注重專業,忽略遵守倫理道德規範。我見過很多優秀聰明的醫師跟學生,因為無法將生命價值和道德修養把持好,因此隨波逐流,向金錢及名利看齊。這樣的偏差觀念,會讓他們遭受挫折時無法承受。

腳踏實地的醫師,乍看很像是「龜兔賽跑」中的烏龜,但一步一腳印、沉穩踏實;會比那些急功近利的人,獲得更多的認同。例如在美國和台灣都很紅的職棒明星王建民與姜建銘,他們除了在專業能力上獲得美國大聯盟和日本職棒的肯定外,冷靜又謙卑的個性,深受隊友和球迷的喜愛。

在校期間,學生難免會互拚智育成績;但是出了社會,不只IQ要高,EQ、創造力甚至幽默感都要好。擁有專業的技能同時選擇正確的人生態度,未來的成就更值得期待。


言教、身教、境教,全方位涵養人文

問:慈濟擁有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慈大如何與之結合?

答:大學不只是學會理論,還要懂得運用。慈濟資源多元而豐富,除了從幼稚園到研究所的完全教育、國際交流之外,學生也能參與慈濟慈善、醫療、人文等志業體的實習,增強實務訓練與專業能力。這是其他大專院校無法提供的資源。

慈濟是佛教團體,宗教學院能與之結合;社工系與慈善志業結合,醫學院可跟六所慈濟醫院、幹細胞中心結合;教育傳播學院的學生在修完基礎學分後,可以到人文志業體的廣電、平面媒體實習,獲得實務操作的訓練。此外,語文學系、人類發展學系、公衛系等,也都能透過實習培訓第二專長。


問:您格外重視老師的身教,師長除了傳遞知識,還能發揮什麼效能?

答:基本的傳道授業解惑,我們的老師都做得很好;此外,他們也是很好的行為典範。模範是很重要的,我相信身教比境教、言教更容易影響他人;就如學校規定同學要穿制服,老師們就得先做出榜樣來。慈大設有班組導師制度,無論在學習和生活上,同學能獲得老師的輔導與諮詢;我們的老師也都很有熱忱,師生關係融洽,相對地也能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


問:全台首創的「慈誠懿德會」功能為何?

答:慈濟大學慈誠懿德會由資深慈濟志工組成,每十位新生組成一個家族,有兩位媽媽、一位爸爸陪伴。這些爸爸、媽媽每個月回花蓮與家族的同學相聚,關懷他們的生活起居。

很多同學會跟慈誠爸爸、懿德媽媽講心事,反而不敢跟父母講,可能是因為害羞,也有可能是怕父母不能接受他們的想法。只要孩子願意敞開心胸,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就能鼓勵或是耐心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慈誠爸爸、懿德媽媽會到學生家中拜訪,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當孩子發生事情或是有異常現象、偏差行為時,同一家族的孩子也會相互幫忙,或是轉達給爸爸媽媽了解。無論是課業、生活、感情、家庭等,算是全面性、全方位的關懷。若無法解決學生所遇到的狀況,他們會介紹孩子到諮商中心接受專業輔導。


問:擔任慈誠爸爸的您,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最需要的協助與關懷是什麼?

答: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許多苦悶和挫折;無論在課業、情感或心理上遭遇徬徨、迷惘,只要稍有偏差,可能會有遺憾產生。好比說,醫學系的學生到醫院實習,會發現病人的病怎麼跟書上講的不一樣?很多優秀的孩子無法接受挫折,因而感到煩惱。要度過這些難關,需要有人在學習路上適時給予鼓勵與建議;愛的陪伴,最能夠發揮正面力量。

郭書宏、凃心怡 資料提供/李家萓

................................................................................................................................

《慈濟大學系所一覽表》

【醫學院】
醫學系(含碩、博士班)、醫學生物技術學系(含碩士班)、公共衛生學系(含碩士班)、護理學系(含碩士班)、醫學資訊學系(含碩士班)、微免暨分子醫學研究所、原住民健康研究所、整合生理暨臨床科學研究所、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生命科學院】
生命科學研究所(含碩、博士班)、人類遺傳學研究所、神經科學研究所、藥理暨毒理學研究所(含碩、博士班)、分子生物及細胞生物研究所

【人文社會學院】
東方語文學系(中文組、日文組)、英美語文學系、人類發展學系(含碩士班)、社會工作學系(含碩士班)、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教育傳播學院】
傳播學系(含碩士班)、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教育研究所、師資培育中心

◎慈濟大學網址:http://www.tcu.edu.tw/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