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迦葉母子修行

2013-06-30   | 慈濟基金會
學佛最重要的是「長養慈悲」和「開啟智慧」。愛護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日日安樂,遠離苦難,這就是慈悲;但是,要將慈悲的教義普遍於人群中,一定要運用智慧。佛陀即是悲智雙運、細心地教化眾生。

鳩摩羅迦葉尊者

在佛陀的僧團中,每一位修行者都很努力開啟自己的智慧,並造福人群。有一天,鳩摩羅迦葉尊者在靜坐中看到一群白蟻,他用心觀察這群白蟻的生態,從生命的奧秘中,了解到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形態,也都有其尊貴的存在意義,從而頓悟佛陀強調「尊重眾生生命」的原因,深深體會到「蠢動含靈皆有佛性」的道理。

尊者出定後,向佛陀報告自己對生命的理解。佛陀讚歎他「教義分析第一」──能將生命觀融入佛陀所宣講的教義裡,而且又分析得透徹圓融;佛陀很歡喜,大家都為他慶祝。

尊者母親的故事

鳩摩羅迦葉尊者因為母親出家的因緣,自孩提時期就在僧團中出家。他們母子有一段故事記載在佛經中。

尊者的母親原是王舍城一位富裕人家的女兒,從小就很聰明,一般少女所追求的,她都沒有希求之心,而且小小年紀即敏感地體會到世間的生滅遷異、變化無常,因此她有一個心願──出家究訪真理。

她的心一直處在平靜且具足智慧的狀態中。她向父母親要求允許她出家,但是父親不答應,說:「妳是家中獨生女,龐大的家業需要有人接掌,妳怎麼可以出家呢?」不論她如何要求,父母都不允許。

到了適婚年齡,父母把她嫁給當地一位有名望的人,但她仍堅守勤儉樸素的生活習慣,先生也對她很好,過著美滿的婚姻生活。

圓滿心願出家探真理

這時城裡正好要舉行一個大慶典,在這非常重要的節日裡,城內、城外到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大家都裝扮得很漂亮。她的丈夫建議她:「妳平常都穿素色的衣服,也沒有裝扮,今天是個大日子,你應該好好打扮打扮!」

她卻說:「有什麼好打扮?人的身體都是污穢不堪的,而且九孔常流不淨物;生命無法永恆,終究有死的一天,死後身體還不是爛了、臭了。所以,裝扮身體等於是在便器上灑香水一樣,有什麼用?」她丈夫聽了就說:「既然這樣,那妳何不去修行?」她喜出望外地說:「啊!這就是我的願望!如果你能成全我,那真是功德無量。」

他沒想到妻子是這種反應,馬上改口勸她,可是已沒辦法改變妻子出家的堅定意志。她的丈夫雖然萬分不捨,只好成全她的心願;於是派人帶著很多東西,護送她到一個屬於提婆達多的比丘尼團去出家。

皈依釋迦牟尼佛

然而,當時她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在僧團裡她生活得很快樂。漸漸地,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比丘尼團裡的人覺得很奇怪,問道:「妳看起來像是懷孕了?」她說:「我也不知道。」比丘尼眾就帶她去見提婆達多,提婆達多非常不高興地說:「我的團體裡,怎麼可以容納懷孕出家的人?這會破壞我的名聲。」不給她辯解的機會,就將她趕出比丘尼團。

她知道自己所要追求的並不是提婆達多的教法,就站起來行禮,表示願意離開,並央求陪她同去的比丘尼說:「我要出家的僧團,是釋迦牟尼佛的僧團,妳能否好心地陪我一程,讓我投靠到佛陀座下?」那位比丘尼就帶她由王舍城出發,走了一長段路程,到達祇園精舍拜見佛陀。

佛陀認為眾生平等,應該讓她也有發願立志修行的機會,只是因為她來自提婆達多的比丘尼團,此事已引起議論紛紛,為平息眾議,佛陀即運用智慧,希望分辨清楚事理,還她清白,也使大家明白真相。

真相大白 母子同修

佛陀就將這個任務交付給被譽為守戒清淨第一的優婆離尊者,請他邀請波斯匿王和給孤獨長者,及其他當地長者及護法信徒來精舍。

優婆離就在國王、大臣、居士、長者群中,請長老比丘尼陪著這位懷孕的比丘尼,然後又請出一位當地很有名望的貴婦人。優婆離說:「妳們將這位比丘尼帶到布幔裡,直接問她是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出家?驗明懷孕時間。如果是在夫妻生活期間懷孕,那就是清白的;如果是出家後才懷孕,那就是不清淨的,妳們要好好問清楚。」這位貴婦人和她交談過,並察看她身孕的大小,證實後,向大家宣佈她是在婚姻生活期間懷孕的,至此真相大白。

佛陀留下她在比丘尼團中生活,並住在另外一間房舍待產。足月之後,她生下一個可愛的男嬰。

一天,國王從尼眾精舍路旁走過,聽到嬰兒哭聲,便問:「為什麼在修行的僧團裡有嬰兒的哭聲?」隨從人報告:「國王,您應該沒忘記幾個月前佛陀召集大眾,還比丘尼清白的事件,如今,那位比丘尼已經生產了。」

國王聽了很高興,又想:一個出家人,怎能帶著孩子在僧尼團裡修行?於是便領養小嬰孩,帶回宮裡託付給另外的王親撫養,取名為鳩摩羅,同時給他王子的名位,後來大家都稱他為──鳩摩羅王子迦葉。七歲時,國王又將他送回僧團,讓他出家當小沙彌。

鳩摩羅王子聰明伶俐,辯才無礙。在僧團中長大成人,而無論戒行或修為都極為高超,是一位很用功的修行者,看到萬物生態即能用心體會、入定、開悟,成為佛陀弟子第一位善辭令者。而鳩摩羅王子迦葉的母親在比丘尼團中也成為一位大德尼。

悲智雙運,饒益眾生

在佛經中,這對母子的故事記載得很完整。佛陀的慈悲可以包容一切眾生,並運用智慧讓大家共同證明鳩摩羅王子母親的清白,由此可見佛陀的慈悲和智慧。

我們要學習佛陀的精神,時時刻刻運用慈悲和智慧,對每一個人、每一項事物形態,都應用心以大愛、智慧去分析、體悟,如此才能饒益眾生,成就無量功德!

證嚴上人講於1994年9月30日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