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共識 覺醒利行

2016-02-27   | 慈濟基金會
覺有情不只拯救眾生於苦果中,也要體解因果造作的源頭,上人呼籲大眾一起投入付出,廣植福田種善因。「看來,好像是辛苦付出給別人,其實這就是一個道場,如何造福在我們的地方,讓人人開啟愛心,讓人人能懂得為愛而付出。」(攝影者:鍾文英)
【證嚴上人2月27日志工早會開示】
「大家有共知、共識,少用一些,少浪費一些,能共同地知、識、行,這要讓大地淨化有困難嗎?需要的是人的觀念,是啊!觀念。」

降低欲望調四大 減少汙染共生息

證嚴上人於2月27日的志工早會上談起聖嬰現象引發秘魯水災,感嘆人們向自然界無度需索,當環境破壞所留下的後遺症,就是四大不調造成災難;然而,若人的觀念不能先改變,從自我做起,當然無法達成群體的共知、共識與共行。

「氣候不調,總是這樣地不安全,看見水、火、風,力量真大。水一大,大量的水下來,看到山流瀉下的泥土、石頭,大小石頭、大量泥土滾滾而下,驚心動魄的鏡頭都常常這樣看到。」

天災已是自然環境破壞的結果,探究因緣,還是離不開人類的過度開發。

「我們人啊,要好好自我反省,這樣的人世間,為什麼山河大地本來都是安然自在,但是現在,靠山也擔心!大海很大,可以物資生活無慮,現在大海也被人類汙染,大海裡的生物也不安。時常看到垃圾填海,多少垃圾都汙染了大海、溪道,到底這麼多的垃圾怎麼來的?都是人類,我們人類,實在是點點滴滴累積,成為很大的造業,造成這麼多的障礙的業力,就會成為很大的災難,這都是必然的事情。」

一生無量莫輕視 轉變觀念共行動

人為的造作引發災難,也可以透過人們的覺醒而改變。

「菩薩覺有情,總是要走入人群,一一去做宣導,彼此之間互動的彼此勉勵,人與人之間可以一生無量,不要看輕自己,我們一個人可以誠懇的心,一一去說服,讓人人有共同的共知、共識、共行,去除不好的習慣,培養出了好習慣,那不就是垃圾不會亂丟嗎?」

上人開示,人人減少浪費,也要去宣導,讓群眾能有共知、共識、共行。然而,這一切善,還是要從觀念做起。

悲憫心同理眾生 帶人心以身作則

中國大陸四川實業家呂金剛先生,參與慈濟活動接觸慈濟人文,認為環保也該自己的企業內推動,決定先從一週一天茹素開始,員工餐廳在每星期一供應蔬食料理。

「他這一次來(拜訪),我就說,『一個星期七天最好。』這上千個員工,可要知道一餐吃掉多少食物?假如葷的,多少生命在口內消失掉?」

上人提及,有些饕客會吃活魚活蝦,但若以同理心,就能感受生靈被咀嚼的痛楚。

「那一些動物,要活生生地被吃,不管是在你的口中,或者是在屠宰場活生生被殺、被割,那樣的痛,那樣的感受感覺。這是今天晨語跟大家分享,我們應該人與人之間要有覺有情,現在人叫做『同理心』,把別人的感受來自己感受。」

不捨生命因為人們的口欲而消逝,慈濟人推動茹素,也要以身作則,呂金剛身為企業老闆,也和員工一起在餐廳用素食,也因此,讓大家更了解應該要減少浪費的道理。

「有一次茹素日,平常他們的工廠,那麼多的人拿多吃少,吃完了,盤子的剩餘都是倒掉,廚餘很多。剛好,他(呂金剛)也在自助餐夾菜的時候,他的員工吃飽了,還有盤中不少的餐食要倒掉,他就自己的盤子,趕快去把它盛下來。那員工一看是老闆,老闆沒有責備,只是說:『我最愛吃這樣菜,這一些菜就我來吃。』員工就很不好意思,老闆竟然吃剩下的菜,從此開始,話傳開了,廚餘就減少、減少、再減少,現在就是快要到零廚餘了——這就是帶人帶心,以身作則,這就是愛的能量。」

利益眾生覺有情 甘願付出即菩薩

菩薩又名「覺有情」,上人說,人人都可以是人間菩薩。

「要成為一位覺有情,其實是不困難,只要你願意付出,就是菩薩。付出不一定是有錢人的權力;你要願意付出,隨喜功德要幫助大家行愛心,這都是覺有情,付出而無所求,都是為了利益眾生。」

眾生的苦難如何救助?上人指導,從小小的、輕輕的,個人能做的善事開始,做到號召人人一起來,大大的承擔,就如這一次的臺南地震,許多慈濟志工體察救難人員的辛勞、家屬的焦急等待,於是也自動自發放棄過年與親人團圓,在救災現場、殯儀館、醫院等地付出。

「這都是利益眾生,布施、利行、愛語、同事,就這樣付出。其實這一些動作,要付出並不困難,你肯發心就不畏懼辛苦,不怕辛苦;而且不管是小過年夜、大過年夜,都不管,為眾生而付出、療癒眾生,就是療癒眾生界,這就是菩薩。所以要問我說:『怎麼能當菩薩?』那就是這麼簡單,你願意甘願歡喜付出,那就是菩薩。」

為人付出得福果 莫再造業釀惡殃

覺有情不只拯救眾生於苦果中,也要體解因果造作的源頭,所以呼籲大眾一起投入、一起付出,廣植眾生福田,廣邀人人種善因。

「名稱上你去付出,其實真正的造福是為自己,為自己的社會國度平安,為自己生命增長慧命。看來,好像是辛苦付出給別人,其實這就是一個道場,如何造福在我們的地方,讓人人開啟愛心,讓人人能懂得為愛而付出。人說:『積福之家必有餘慶。』一善破災難,這讓我們人人都可以用愛而消除災難、增福。」

福報並非等價交換的贖罪券,更非災禍不侵的保險機制,在人間菩薩的觀念中,付出只是防非止惡,為社會增添祥和。

「看看非洲,現在他們(本土志工)也開始懂得如何來積福、造福,不只是非洲好幾個國家,菲律賓也是,他們曾經受盡了苦難,曾經累次的災難,得到國際間幫助,現在換他們也在付出,也是同樣在呼籲著,這都是在造福。現在這麼多國家為臺灣祈禱,要為臺灣付出,我們要懂得造福,不要造業——造業很可怕,造福很祥和。我們要好好地反省而懺悔,要促成這樣的有愛。」

減少享受多付出 考驗毅力與勇氣

人人都樂見他人行善,但聽到需要進一步,人人應該要減少享受並增加付出,難免就會有人不理解。在中國大陸東莞,臺商嵇大昕學習慈濟環保理念,也在自家開始進行分類,進而帶動社區,起初有約二百戶社區民眾支持,但也有人質疑。

「有人感覺他在陽臺裡做,為什麼要這樣做?『你住這麼漂亮的房子,怎麼會在陽臺裡做?』他就會把環保的觀念說給大家聽,慢慢他那一棟大樓裡有一千多戶,差不多有兩百多戶響應他,當地的領導也來參觀,支持他,撥了一個地方給他正式做環保。」

好事多磨,考驗的是發心者的毅力與勇氣。

「可是有人,幾千戶裡,兩百多戶願意支持;還有七百多戶,有的人是漠然,有的人會反對,有的人採取行動破壞,砸掉了他的環保站,他做得心灰意冷。當地的領導知道這樣的事情,記者來訪問,報紙登出去,反而很多支持的聲音,讓他重新開始,這次他有堅定信心,該做的事情,做就對了。」

不畏閒語愛地球 堅持要做對的事


上人讚歎環保菩薩心心念念愛地球,不畏懼旁人眼光或言語,總是堅持做正確的事。

「也有一位,他天天出去撿,也有人把他叫做『撿垃圾的』,他也是不動心,同樣很甘願去做,很感恩歡喜地接受,這都是一念心轉,煩惱清淨了,慧命增長了,這都是人間菩薩。」

人世間的災難,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化解,上人殷殷叮嚀:「要說的真的是很多,聖嬰現象,唯有人人虔誠,口口相傳,大家共知、共識、共同來行動,二氧化碳、濁氣減少,才能四大調和,住在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平安。總是呢,大家要好好把握時間,該做的事,做就對了!」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