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堅行願 慈育善種

2011-11-14   | 慈濟基金會
泰國各地因積水不退,造成嚴重水患。11月10日,泰國分會慈濟志工前往曼谷市朗四區關懷災民。圖:志工用小船運送物資,前往災民家中發放素食便當。 (攝影者: 熊阿明)
【證嚴上人11月14日志工早會開示】
「人間菩薩大招生,但願菩薩從地湧出。」來自全球二十一國家的新發意菩薩,今日(11/14)起分別在臺北板橋、三重、蘆洲三個慈濟道場,參與「2011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而昨日也是北區在花蓮舉行圓緣尋根之旅,其中現任的巴拉圭駐臺武官迪艾德夫婦,因認同慈濟志業,也在即將受證的行列中。

恆持道心普施愛 落地生根遍菩提

證嚴上人於志工早會上提及迪艾德夫婦時,欣慰地表示,「他發心立願要回巴拉圭去發揮這一分的良能,昨天他說很開心將要受證,我聽了也是很開心,不同種族的種子,在不同的國度,都分別把一顆顆、一粒粒的種子帶回去落地生根,這都是一個好消息!」

善念與愛心,不是一日之間就能培養起來,而是需要長年累月的堅持。慈濟創立至今已邁入第四十六年,資深菩薩們秉持著舊法新知的心念,在菩薩道上以法入心、傳承不懈地陪伴新發意菩薩精進,這一幕和諧畫面深深地刻進上人的心裡,「的確,菩薩道要有恆心,把握當下恆持剎那,當你初發心那一剎那間的愛心,一定要永遠的堅持。看到了資深菩薩的合心很感動!」

人人要照顧好自己的一念初發心,持法入心、引法入行,社會、家庭、人與人之間才能和諧,也透過愛心的啟發與帶動,化解天下災難與紛爭。

不畏艱難甘願做 入群拔苦滿法喜

自泰國發生水患至今,曼谷慈濟人持續發放熱食與物資,並走進收容所關懷、膚慰,上人不捨他們百天來的疲累,叮囑他們稍做休息,然而曼谷慈濟人無畏身體上的疲累,依然精神抖擻,「他們的熱情,不因時間拖長而疲倦,還是那樣關懷受災受難(者),還有法親的帶動都會去做。」

雖然水患短期內仍無法解決,上人欣慰泰國政府及工商業界已擬出救災方針,實施以工代賑方法,合和互助。而慈濟人心繫災民之苦,借船涉水深入重災區的收容所,為老者、殘疾人士沐浴、理髮,讓他們重新拾回容光煥發的儀表。

泰國慈濟人如一尊尊的觀世音菩薩,在苦難中救濟度眾,上人雖然擔心他們的安危,更讚歎他們以身示教,「人間需要菩薩,彼此之間互相勉勵,雖然這麼長的時間,那樣的辛苦,可是他們『甘願做、歡喜受』,大家很甘願去付出,做了以後就是歡喜,應該也叫做法喜充滿。」

以法度眾身示教 社會教育為首要

佛陀來到人間就是要以法度眾,啟發大眾付出愛心,讓人人行中有法,而這都需要透過「教育」來引導。

現今社會出現了一種族群──「啃老族」,認為父母既然生了他們,就要永遠地養育他們,上人感慨地說,「生我就要養我,你有錢就永遠要養我,這樣對嗎?現在,養兒防老這種觀念不要再存在了,假如我們老一輩都存著這樣的心,失望會很大,但是為人子女的應該要順著道理,父母如何從小為你付出,你長大了,受到了父母的養育,到了該成家立業,自己要立業,自己要成家,還要回報父母,這才是人間的循環道理,這種道理要有順暢的循環,我們的社會、家庭才能平安,才是人間的道理。」

教育就是希望,不只是在學校裡,還要普遍在社會中。昨日北區圓緣尋根分享中,聽到不少學員坦承曾經沈迷財色、酒肉、賭博、毒品中,因接觸慈濟而浪子回頭,轉變過去迷茫的人生。

育苗培種慎初始 慈悲護生報親恩

然而,教育要從小開始,就如種樹,要從幼苗就開始慎選水源澆灌、挑選適當的肥料作為養份,才能長成茁壯的大樹。馬來西亞檳城三個幼兒園,日前舉行聯合畢業典禮,透過手語演出《父母恩重難報經》,將心中對父母的感恩,及時的表達出來,莫到懺悔方知恨,「他們那樣的整齊表達出來,不僅學會禮、學會演,同時他們真心的學會如何孝順。」

「也有孩子就說,不要吃肉,因為肉都是小生命,為了要報達父母恩,要素食,這就是功德可以報答父母恩,這麼小開始就是要素食,回家都會把老師教的為什麼要齋戒,頭頭是道地講給父母知道。」孝順的表達,人人各有妙法,許多馬來西亞幼兒園裡的孩子們,選擇用「素食」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也透過科學性的知識,引導父母也一起吃素,培養護生的慈悲心,進而減少地球受污染。

未來的希望要從教育開始,更要及時把握當下,從現在開始,「總而言之,傷了慈悲心,也失掉了我們的健康,可以不吃肉,我們人人要發揮愛心,不只是愛人,同時也要愛一切的生靈,這都要從小開始教育。」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