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契佛心 行道滅苦

2011-12-30   | 慈濟基金會
知福,更要懂得惜福,看到苦難人在饑餓中窮困潦倒,生活富裕的人能不啟發愛心嗎?上人愷言,「有福的人就是要惜福,更要再造福,我們慈濟人,很多人都有體悟到這一點,很多人都做到這一點,見苦、知福、惜福、再造福,這都是慈濟人接觸到慈濟,然後體悟到人生的苦難,而願意付出。」
【證嚴上人歲末祝福桃園行腳】
「慈濟的美是美在整體,整體的美都是美在個人,所以,每一個個人都能配合整體,整體就會大美,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合和互協』。」12月29日的桃園歲末祝福感恩會上,證嚴上人勉勵155位即將受證的慈誠、委員、榮董,以及2,388位慈濟家人與民眾,提醒大家要合心,要貼合佛陀的慈悲心。

佛說四聖諦 明心見性苦遠離

「我們要合佛陀的心,人人都是學佛者,學佛就是期待成佛,不成佛,何必學佛?既要成佛,沒有困難,他(佛陀)就是直接的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自性,所以,人人都可成佛。」人人本具佛性,只是一念無明生起,矇蔽了清淨的本性,造成人間苦難遍地而生;人生難得,既聞佛法,就應該要好好珍惜與把握。

「天下的確苦難偏多,因為佛陀覺悟了以後,他要開始說法度眾生,他要度的對象是五比丘,開始是陪著他們修行,後來因為因緣而離開,佛陀就下定決心,單獨一個人,靜下來好好思考天地萬物的真理。」佛陀離家之後苦修六年,臘八(農曆十二月八日)這一天,佛陀在菩提樹下沉思,苦想人生方向,忽而張開眼睛望向遠方天際,一顆明星與他的眼睛交會,那一瞬間他覺悟了宇宙真理。

佛陀悟道後,對五比丘所說的第一堂課是「苦、集、滅、道」,從人生之苦開始說起,「人世間有天災之苦,有人禍之苦,有人間的心靈災難之苦,有心靈禍端不斷造業的苦。造人禍,都是從人的心靈開始,所以佛陀來人間,就是為了一大事因緣,要跟我們說如何離苦。」

了苦袪無明 透悟真理勤付出

去除「苦」,要從內心開始,將自我心中一念無明、貪著等等煩惱去除,上人開示,去除這些煩惱並不困難,只是一個習慣的調整而已;誠如吳淑真師姊原是一位美食家,曾經包下野柳龜吼漁港整條漁船漁獲,船長將剛從海上撈捕的一尾十八公斤活海鱺,現殺做成生魚片,因肉質鮮美,她認為是人間極品。

今(2011)年三月入經藏之後,吳淑真改變飲食習慣,齋戒素食,起初她無法克服美食當前的口欲,還好先生樂意配合她一起素食,維持至今,上人感嘆地說,「這種的口欲,要吃什麼,要怎麼樣的享受,都是我們的習氣,假如把眼界再放開一點,看的更廣、更闊,也許我們看到了人間苦難,見苦的人才會真的知福,知道自己有福,他就會及時來懺悔。」

知福,更要懂得惜福,看到苦難人在饑餓中窮困潦倒,生活富裕的人能不啟發愛心嗎?上人愷言,「有福的人就是要惜福,更要再造福,我們慈濟人,很多人都有體悟到這一點,很多人都做到這一點,見苦、知福、惜福、再造福,這都是慈濟人接觸到慈濟,然後體悟到人生的苦難,而願意付出。」

心繫苦難人 寒冬送暖慰孤貧

一如值此大雪紛飛的冬令時節,慈濟志工陸陸續續出團前往大陸,輾轉趕赴氣溫零下一、二十度的河北淶源縣、易縣等地進行冬令發放工作,「因為那裡很冷,老人家多,殘疾人也不少,雖然現在大陸經濟都很好,我們二十一年前到大陸的情況,跟現在天差地別,現在的經濟都很好,可是難免都有貧富差距。」

經濟猛飛,相對提高物資消費,加上近年來氣候異常,農作欠收,讓窮者更窮,尤其許多年老失依的長者,在凜冽寒冬中更顯孤寂,「要領物資的人,也許凌晨就要走出來,慈濟人知道來的老人家沒吃早餐,所以他們一到達定點就馬上煮薑湯、熱騰騰的粥,等待老人家來的時候,送到他們每一位的手中,看到了那樣的畫面,好溫馨,由不得我向著鏡頭跟慈濟人感恩,溫暖在那一群人手中的溫暖,好像暖在我的心坎,所以我看了都會說感恩。」

相較於淶源縣、易縣等偏遠地區,位於江蘇的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然而許多隻身離鄉背井來到大城市工作的民眾,在熱絡的年節氛圍中,備感孤單,慈濟人邀請這些勤奮的民工、殘疾人以及孤寡老者,到蘇州園區提前圍爐,「他們圍爐好溫馨,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我們能做到這樣,真的要很感恩當地的領導,都是很支持,而且也是領導提出說,可以讓離鄉背井的人,或是孤老無依的人,能得到很溫馨的呵護。」

親鄰互照應 大愛無邊法廣佈

慈濟人的長期陪伴,加上當地領導的愛心支持與鼓勵,宛如搭起一座祥和之橋,將愛心遠播;然而,上人更期待「鄰幫鄰、里幫里」,鄰里之間可以就近照顧,人人用愛來呵護,給予更貼切而即時的溫暖陪伴。

「菩薩要悲苦難的眾生,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為什麼會有菩薩?就是因為有苦難的眾生,才會有菩薩。」人間有苦,少不了菩薩的救度,做為一個救苦救難的菩薩,上人期待人人要熟悉佛法、入經藏,「佛要入心,法要入行」,一切所做不脫離佛陀的軌道,就是行在菩薩道上。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