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觀布善 平等傳愛

2017-08-25   | 慈濟基金會
上人讚歎:「看看,這都是愛,點滴累積,不管建橋鋪路,建設他們永遠安住的地方。這都是愛的能量很充分,愛就是這樣付出,這就是平等性,眾生平等,愛的能量也平等。」(攝影者:Sutar Soemithra)
【證嚴上人8月25日志工早會開示】
「看天下災難,天天感覺到是心很難打開,總是一股壓力存在,因為現在的氣候,看到有幾個國家剛要形成的颱風,還有現在已經存在的,無不都是令人擔心。」

大地毀傷增苦難 悲心善起願助人

證嚴上人心懸全球苦難,不論是天鴿颱風為香港、澳門及中國大陸華南地區帶來的人命及財產的損害,或是加拿大森林火災已經燒毀四十六萬七千多公頃,乃至部分非洲國家缺糧,世間不調的所造成的種種苦難,上人都憂心不已。

「大地已經這樣(損傷),人類當然都會很多的困難、苦;苦的更增加,因為大地受傷了,有水災、有風災、有火災,這種三大災在地球上連續不斷地、反覆地發生,那窮者更窮,苦難者更苦了。南蘇丹、索馬利亞、衣索匹亞、肯亞等等的國家都已經缺糧,而且嚴重的糧荒;可以想像他們長年累月都是都是那樣的苦,何況在現在,大地已經受毀傷,糧食(短缺),加上人禍頻頻、災難頻頻。」

地球告急,苦難叢生,上人殷殷叮嚀,平安的人要打開心門,發揮力量。

「不一定有錢人才能做事。有的人,有的名相看來是很有錢,那是最窮困的人,因為他永遠都不夠,永遠都是還有許多要去爭、要去取的,他做少了、付出太少沒面子,那付出太多捨不得,永遠見(苦難)而不見、聞(苦難)而不聞,就是不願意去付出。那窮困的人是否永遠沒有機會幫助人呢?有,常常看很窮的人,因為他體會到苦難人的苦,願意付出,微弱的力量願意付出,好的方法,人人利用。」

不限力量為付出 點滴匯聚能成就

緬甸慈濟志工於2017年5月在勃固省的阿萊尼村,為昂特帝寺院學校援建簡易教室,解決了學生教室不足的問題,學校創辦人烏阿伽達摩法師效法緬甸慈濟人特有的「米撲滿」,也在學校中推動。

「本來緬甸寺廟都是接受供養的,現在(法師)看到慈濟人竹筒歲月,沒有銅板的人可以一把米,這一把米集中來,可以大量去幫助其他人。這個方法他感動、他接受,他回到他的鄉下,他也是按照這樣的方式,鼓勵信徒、鼓勵學校學生,人人從生活中,一天的生活抓起了一把米,大小把都不要緊,總是那一念心,多多少少一罐,他們可以匯集起來。」

上人指出,當烏阿伽達摩法師也推動米撲滿,就是把愛心的面積擴大,增加愛心人的人數,擴散了愛的能量,也讓受幫助的人增加。

「這種愛的能量不限大,不限制多,我們要重視點滴——大的願意發心付出,那實在是功德無量,富中之富;窮人願意付出,雖然他貧,也是貧中之富,物資貧可是他心靈大富,所以他有付出,他也會很自在,他會感覺『我也有能力救人。』這種很有自信,可以再幫助,就不會說:『這一點可以做什麼呢?』不要輕視一點點,只要發心,這一點滴都可以付出。」

生命可貴急援助 點燈照亮佈善種

愛心不分大小,能幫助到人,就能解燃眉之急。西非獅子山共和國遭逢水災,慈濟所申請的臺灣援外大米運抵當地,發揮了救命的作用;然而災情嚴重,本已貧困的群眾更連吃飯的用具都付之闕如,慈濟要如何進行後續援助,物資如何調度,就需要發揮智慧與慈悲。

「這樣的困境,有多少人嗷嗷待哺?我們為獅子山(水災),現在在臺北、在內湖,也在緊急的打包著,要趕快空運,雖然運費貴了,但是救命要緊。我們已經看到了看見孩子是用手,這樣的捧著飯、白飯來吃,這連用具都沒有;還有需要毛毯,因為到了晚上很冷很冷,所以在昨天大家趕快打包好,要碗跟湯匙,連著毛毯就是要緊急,這最最需要的先給,其他,我們就趕快準備船運。」

連日來,上人與長期協助獅子山援助計畫的美國慈濟人、基金會同仁都在研擬援助方案,空運第一批的物資運費不貲,但生命可貴,就是要使命必達。

「這都是天災,這種的天災離我們那麼遙遠,而且長期受苦難的民眾,我們真正的很需要幫助。其實我一直強調,豈止難民?災民、窮人真的都是苦,他們生下來就是這樣的生活,怎麼辦?所以需要愛心人接觸到了,如何當地啟發愛心。我們去點火,希望周圍能發光亮起來,這是我們要進行的。」

上人期待,「大家投入了以後,引起了當地的人能啟動起來,就是如一盞燈這樣點亮,周圍也可以響應;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盞燈,這點亮了獅子山這種黑茫茫的(貧乏之苦),期待他也閃亮出了光明出來,獅子山的人民真的實在是苦不堪。」

愛心不分國界,愛的能量也可以四通八達。

「就如佛陀說他的法身,法身就是精神領域,可以開拓了,普遍的都有分身佛在那裡,那裡會成就菩薩完成,這都是我們要進行的。」

四大悲智善運用 遍布大愛傳文明

當善法普遍,有心人就能夠發揮愛的力量,因地制宜在各地解決問題。在印尼,慈濟志工於2007年在西爪哇的芝卡恩昂河(Cikaengan)興建一座「大愛橋」。

「那裡的慈濟人發揮他們很強大的力量,就如這一條橋,過去的孩子要讀書都要這樣讀書,要涉過溪,載浮載沉,這是每天他們必經之道,常常大水來了,孩子被沖掉的……人人生活的交通的地方,就是少了這一條橋;慈濟人看到了,他們就開始在那裡建了一條橋,叫做『大愛橋』,就這樣把它搭過去。」

在臺灣桃園復興鄉羅浮里,慈濟基金會也在8月20日為所援建的合流部落永久住宅舉行入住儀式,家具、床鋪、棉被等都一應俱全。

上人讚歎:「看看,這都是愛,點滴累積,不管建橋鋪路,建設他們永遠安住的地方。這都是愛的能量很充分,愛就是這樣付出,這就是平等性,眾生平等,愛的能量也平等。晨語就有說過,成所作智、妙觀察智,還有平等性智,大圓鏡智。」

中國大陸江蘇省阜寧縣去年(2016年)遭受龍捲風災,一個聚集孔子後裔的孔蕩村受創嚴重,志工勘查之後至為不忍,除了急難發放、冬令發放之外,也援建大愛村,安置災民。

「剛剛看到了那樣的整個村,這都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讓他完成起來,那是因為人人,我們都與眾生平等的愛付出——我們有安身處,也期待他們也要安心,在那裡延伸下去,讓孔夫子的族姓,可以這樣整個村都在,孔夫子的精神能量永恆,這是我們期待。」

上人殷殷叮嚀,愛的故事中看見的成就,都是點滴而來。「我們平常的付出所成就起來,就是點滴累積,我們不要輕視小小的一點累積,會合起來也有這麼大的能量。」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