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無差 付出無價

2017-11-13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墨西哥地震)受災人太多了,我們能幫助的有形物資總是有限,但是愛心、愛的能量,可以去安撫人心,讓人人能看得開、放得下。唯有人人生起愛的同理心,雖然物資損傷很嚴重,但讓他生起了心靈無形的財富,他可以再昇華,自己投入當志工,不只是不貪有形的東西,還可以付出無量的愛。」
【證嚴上人11月13日志工早會開示】
「今天在(花蓮)靜思堂,菩薩們從各地歸來,已經展開歲末祝福,也是最重要的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慈誠)。氣候有一點冷,請大家注意健康,因為來自於海外國家,有的南半球,有的北半球,寒熱、冬春都不大一樣,請各位菩薩都要更特別注意氣候穿著。」

第一梯 「2017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10月12日在花蓮靜思堂展開,馬來西亞、印尼、南非等十個國家共八百多位慈濟志工齊聚共修。13日志工早會中,證嚴上人感恩海外家人不遠千里來臺精進,也提醒大家要注意臺灣氣候的變化,照顧好彼此的健康。

有形物質助有限 啟發願心力無窮

氣候變化難以捉摸,無常災禍更是瞬間發生難以預防。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發布訊息,今日清晨在伊朗與伊拉克邊界山區發生芮氏規模7.3的淺層地震,引發山崩,目前兩國官方統計傷亡人數已逾千人。

「伊朗這一回是7.3,2003年是6.6的強震,那一波他們的災情很大,尤其是巴姆城,大家不知還記得嗎?那一年我們慈濟也是大規模地投入,那個時候官方的數字提出兩萬六千多人的往生,看到了實在是非常悲戚。現在這一波是很令人很震撼,強度有7.3,也是很淺層。真實的(傷亡)數字還不清楚,這越淺搖晃得越厲害,實在是看到了世間上的苦難多,而且頻頻地傳出,各地不同的災情……」

而在9月19日,墨西哥中部也發生芮氏規模7.1強震,慈濟志工得知消息後,已分梯前往勘災,建立賑災管道,並多次透過網路視訊方式與靜思精舍商討後續援助方向。

「慈濟人在當地已經在安他們的心,還在一勘、再勘、三勘等等不斷地複勘。為什麼那麼仔細?因為受災人太多了,我們能幫助的有形物資總是有限,但是愛心、愛的能量,可以去安撫人心,讓人人能看得開、放得下。唯有人人生起愛的同理心,雖然物資損傷很嚴重,但讓他生起了心靈無形的財富,他可以再昇華,自己投入當志工,不只是不貪有形的東西,還可以付出無量的愛。」

慈濟志工雖然在當地人地生疏,又交通不便,但始終堅持直接、重點的原則,走入災區勘災。許多社區居民受到感動,紛紛主動加入志工行列,成為家訪造冊的一大助力,其中聖哥帝亞本土農夫志工農夫海梅的故事,更是令上人讚歎不已。

「(本土志工)有富有的,也有政府的主管,也有貧中又有病,(海梅)他也提起了精神,他堅持著,我們慈濟人不忍心,一直勸他說,你這一家人,你願意出來,我們給你以工代賑,他就是堅持不願意,他說:『你們那麼遙遠來關心我們,雖然我受災、我窮,雖然我的家庭很需要,但是不應該我的付出有這樣的代價……』但是慈濟人很了解、很了解,尤其是當地的人都共同地認為這個人是很不可思議,他是很拚命,他都投入了村莊裡,一些年輕人都會跟著他,願意這樣地付出,所以大家都是異口同聲說他是需要,這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

不分彼此眾投入 休假正是修己日

中國大陸東北的吉林省,今年7月中旬,因為連日的豪雨,造成嚴重水患,慈濟志工在災後,前往當地協助鄉親打掃、發放緊急物資,這分溫情一直延續到了年底,這兩天志工們前往重災區永吉縣,進行冬令發放,為一千六百九十八戶鄉親送來過冬物資。

「這是延續七月間的大水災,慈濟人那一段時間也是投入去挨家挨戶地關懷、撫慰,然後先一波的發放,也在那裏做為學校等等,做打掃清理的工作。今年的冬令啊,就是提早,所以這兩三天都開始在做發放,有棉被、棉衣、米還有其他的食品等等,這都是連續的時間,做得非常地仔細。是零下四度在發放,這實在是很不簡單,很冷啊,有兩百多位的志工菩薩投入,實在感恩啊!」

在臺灣,昨日(11/12)是醫師節,花蓮慈院參與靜思精舍發放,臺北慈院前往新北市三芝鄉進行義診,臺中慈院進行慈善個案家訪往診……皆是由院長帶隊,以「修」代休,為需要的人奉獻良能。

「昨天是農曆的二十四,剛好是星期天,只要有假日,我們的志業體的醫王菩薩們都是投入在慈善,看到的林(欣榮)院長,王(志鴻)副院長,還有好幾科的主任,也有校長、學生都一起回來(靜思精舍),兩百多人,昨天的都是發放。人人都是可以去付出,包括發放,院長、副院長大家一起去發放,也都很親切。」

上人感恩慈濟醫護團隊平時用心在專業,即便休假也不空過,實在是人醫典範,「我們的大醫王平常都是利用假日,上山下鄉去做義診,何況這一天呢?他們走不出來,我們有愛就走進去。總而言之,大醫王們不惜辛勞而付出,這種仁醫仁術,真正是發揮了愛的能量,共同事很多很多說不盡。時間真的是沒辦法一一描述,所以請慈濟人,這是慈濟事,我們的家事,大家真正地要投入,從網路好好地去吸收,了解。」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