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法親緣 勤行鋪道

2019-11-09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看看(臺北慈院空中花園)那個拱橋,從地下室一直到上面,都是用工、用心去搭、去架起來。而且我們用『塑木』,也是從大地回收、再製。」(攝影者:許金福)
【證嚴上人11月8日臺北慈院景觀工程分享開示】
「時間累積菩薩在人間鋪路,在菩薩道場中開道,真的是沒有你們(慈濟委員、慈誠隊員),哪有這條慈濟道路,真的感恩!」
 
證嚴上人昨日(11/8)展開行腳,抵達臺北新店靜思堂,隨即與北區資深慈濟志工進行溫馨座談,上人感恩這一群志工在北區深耕約四十年,一路走來,即使年歲逐漸老邁,甚或有人病痛纏身,卻是堅定心念,不曾動搖。
 
惜福再造物命續 聞法力行慧命增
 
北區慈濟志工不僅將慈善工作落實在社區鄰里,同時齊心守護四大志業,讓慈濟一步八腳印踩得更為穩健。臺北慈院自2005年啟業至今,景觀造景所使用的木料久經日曬雨淋,稍有腐朽情形;顧及到院的病患與家屬安全,北區慈誠隊從今年(2019年)7月啟動景觀修復工程,歷經三個月、近四千人次的投入,日前已完工,提供更安全且環保的休憩空間。
 
「看看(臺北慈院空中花園)那個拱橋,從地下室一直到上面,都是用工、用心去搭、去架起來。而且我們用『塑木』,也是從大地回收、再製。雖然我們還未用到自己的道場空間,我們來不及用到我們自己工程,這些回收回來的,精細到可以寫好文章(再生紙),粗到可以讓車輾、人踏(環保磚),環境很順,過程大家辛苦, 看大家曬得黑嘛嘛,可見工程期間很熱,在換季、風大時,不怕日曬不怕風吹,連下雨也做,這種粗細工都是自己來。」
 
慈誠隊志工們投入臺北慈院的景觀工程,在日曝雨淋下做得是體力活,然而他們仍是不忘聽經聞法。北區慈濟志工學習佛陀濟世度眾的精神,所行遍的足跡、貫注的心力已無法估量,期望人人都是無量無數的未來佛。
 
「很感恩大家都很精進,儘管辛苦,仍要薰法,我們常常提起無量無數難以計算,其實我們現在已無法計算,何況佛陀累生累世度化眾生,說不定臺北這四十年所度化的也是無法算計,人力的價值無量無數,真的非常感恩。」
 
上人感恩每一位志工,不論是慈濟委員或是慈誠隊員,分分毫毫的力量匯聚,共同守護慈濟會所,讓這個慈濟人心靈的家不僅是莊嚴的道場,也是舒適的生活空間。
 
「師父很少出來外面,都在會客室裡,有時要去醫院時,車子經過景觀,我看出窗外,很美!這些景觀都是慈誠、委員(維護),到現在還是一樣,一支雜草都沒有讓它長出來。這些景觀維持、樹木裁剪等等,有景觀又有美觀,而且人人都非專業,都是用真誠的心付出。其實這樣的付出護持,師父很感恩。」
 
老實修行迷轉悟 身病老邁志不摧
 
上人以《法華經》引導慈濟人修行的方向,逾五十年來,慈濟委員們用繡花鞋鋪路、慈誠隊員們用金剛頭盔開道,讓這一條入人群的慈濟菩薩道既平且坦,慈濟得以從臺灣發祥地,逐步將愛心拓展到全球一百個國家地區。
 
「我們跑過一百個國家地區,現在四十五個國家地區有分支會聯絡處,慈濟走過半個地球。這真的是大家用心、用愛分寸鋪的路,鋪出來的大愛慈濟村,是嗎?地球慈濟村,真的都是大家分寸鋪路。」
 
人生時光飛逝,這一群資深的慈濟人用生命鋪路,用慧命開道,開拓自己的生命價值,誠如上人所言:「前腳踏出是福,後腳接下去是慧,福慧福慧,福慧雙修。」
 
「靜曜(林月雲)說以前道場跑很多(三十個),拜過幾個師父(十個),她開始對慈濟很不起眼,現在很投入,她進到慈濟不寂寞。這個家都是大家的,雖然她曾經有過一個失落的心痛,她唯一的兒子很早(二十九歲時)突然間往生,所以那時她剛好回去精舍,我就跟她說,失去了一個,擁有了天下那麼多人。」
 
隨著人生自然法則推展,許多志工已從黑髮變白髮,或有疾病纏身,甚有退化而行動不便,縱然身體隨著老邁有著諸多改變,但那一分虔誠初發心,堅固不動。
 
「看到拿雙腳的助行器,問:『你為什麼要拿雙腳的助行器?』跟我說:『傷到腰椎。』『去看醫生。』『有啦。』師父又再告訴他:『有,還是不能放棄,鍥而不捨,復健!』雖然我常常這樣告訴人家,對自己,要叫我如何去復健?我自己也沒有照規矩來,不過,看到大家這種很俐落、很穩重,我很安慰,我也很放心。」
 
法親眷屬互疼惜 菩薩道路勤鋪平
 
菩薩道是永恆的,而同行菩薩道上的法親,都是我們的眷屬,普天之下的「菩薩伴侶」,要相互陪伴,共同勉勵。
 
「在《父母恩重難報經》開頭,(佛陀)看見了那堆的白骨頭,他謙恭頂禮,所以阿難問因緣,堂堂一個佛陀為何對這些白骨這麼這麼謙恭頂禮?佛陀說,這些白骨是我生生世世父母堆積起來的,如此多,所以互為家屬、互為親子,都是父子、母子等等,這都是我們過去結緣,現在我們結為法緣、法親,我們的眷屬,讓我們這個大家庭,就是大家來維護,大家來疼惜。」
 
上人期待每一位法親之間,彼此都要能互相尊重、謙敬,讓慈濟大家庭能夠恆常久遠。
 
「師父在,我們這一代都叫做第一代,這第一代慈濟人要用心來傳承,永續慈濟緣,讓菩薩道路永恆開闊鋪平。」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