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三寶 永住心中

2003-07-31   | 釋德凡
花蓮靜思精舍大殿佛像。(攝影者:黃錦益)
「學佛一定要發菩提心。」上人深演《水懺》有關「菩提心」的懺文,談起應對佛像起恭敬心。

上人表示,雕塑佛像的目的是希望讓人看到佛像生歡喜心,讓能知道佛陀曾在人間說法教化。就是要以人間事相,來顯出佛的智慧教理,這就是像法時期。像法之後,就是末法。末法眾生垢重,正法不住人心,所以像法也漸漸破滅。「現在,佛陀的法也在人心裡慢慢地微末了。」上人嘆息地說。


佛法不入心,就是末法

但有人認為,現在很多人在研究佛陀教法,尤其網際網路發達之後,隨時上網,隨時可查閱各種佛典;再加上現今經濟富有,印刷昌盛,要請一部經是很容易的事,怎麼會說佛法衰微呢?上人針對此疑問開示:「但是有幾個人能將佛陀的教法放在心中?現代人要將佛陀的教法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容易,所以正法已經消失了,像法也已經轉了,現在是末法了。」

雖是末法,但不用悲觀,上人語氣振奮地說:「人人這念心,本來就是自性三寶不生不滅,我們都有與佛平等的佛、法、僧住在自心中。心中有佛,自然能有與佛同等的心,這是自性佛;心中有法,便有與佛平等的智慧,法自然永住心中不變,這是自性法;將佛陀的教示用在生活中,謹守規矩,這就是自性僧,僧就是守規戒之意。若能將佛陀教的道理運用在日常中,法就已經在心中;如果不將自性僧規戒在日常生活中,法就不住在心中。」

佛身就是法身,法身則「從無量功德智慧生」。上人表示,只要守好自性僧,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佛法,這就是無量功德智慧。只要時時學習,時時付出,邊學邊付出,自然智慧會增加。再以很長的時間來累積無量功德智慧,就能生出佛身、法身。

佛身也「從六波羅蜜生」。六波羅蜜又名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三藏十二部經離不開六度教法,在人間更不能離開六度,此六項是學佛不可或缺之物。上人說明布施:「布施就是付出、付出、再付出,三輪體空無所求,不斷地付出。佛經中處處都啟示我們,布施很重要。」

上人開示於2003年7月31日
本文摘自:《證嚴法師衲履足跡》2003年秋之卷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