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恩莫記仇

2007-09-02   | 慈濟基金會
攝影者:戴敦仁
「降伏傲慢心,才能生起慈悲喜捨心。」晨語時間上人開示,人從無始劫以來,累積的傲慢習氣深植於八識田中;受到「我慢」驅使,遂有以強欺弱的行為,不能善待弱小動物。


「慢」為根本惡


如《水懺》經文提到,人們用「桁械壓拉、拷掠打擲」種種刑具,或推、摔、打、踢等手段,刑罰他人或對待生靈,造成他們痛苦或失去自由。上人慨嘆這樣的人缺乏憐憫心,顯露的是好殺戮的殘酷心。

「人遭遇障礙時,常會怨天尤人。其實,若要怨,應該怨的是自己過去生不知造了多少惡!」上人教眾要時時懺悔,降伏傲慢心,尊重一切生靈。

《無量義經》有十不思議功德力,第一功德力包括「無慈仁者,起於慈心;好殺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隨喜心;有愛著者,起能捨心」,上人勉眾為人處事莫貢高我慢,要培養「好心」——「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有大慈心,期待世界一片祥和,所有生命皆幸福;有大悲心,自身與眾生身合而為一,『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就不忍心殺害眾生;有大喜心,不會嫉賢妒能而生煩惱,見他人成功,就像自己成功般歡喜,見聞隨喜;有大捨心,能去除愛欲,心清淨而誠正,不會貪著男女情欲或名利地位,而使人格一敗塗地。」

上人強調,若能充分發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菩薩道就能開闊無礙!


「富」在能付出


早會後,印尼郭再源師兄帶領企業家來訪,與上人簡短座談。

「對於心靈貧乏的人而言,擁有再多物質仍覺得不夠。我期待天下人人均富——人人心中有愛,則人人都富有。」上人表示,「教富濟貧」乃啟發富有的人,付出一己之力去救濟貧窮者;如今印尼亦推動「濟貧教富」,鼓勵受助者點滴捐輸,那怕只是些微,也能匯合成一股助人力量。

「慈濟人一心付出,不為名利地位,故無是非煩惱。付出無所求,就是真正覺有情的菩薩。只要人人付出一分愛,就能使社會致祥。」

上人亦感恩在印尼亞齊等地的大愛村興建工程,端賴「沒問題師兄」——郭再源的承擔。「只要師父想做什麼,他都回應『沒問題』。要他持續沒問題,就需要各位多給他一點力量,同來為人間付出!」

全台慈青暑期營隊總圓緣在精舍舉行,上人聆聽包括花蓮營隊、醫院志工隊、社區營隊及海外人文交流之學員分享心得。

憂切現今社會持續受污染,上人勉眾:「欲沖淡濁流,就需要清流。看到各位慈青成長、懂事,成為社會一股清流,是最令人歡喜的事。做慈濟不只要理解、肯定,更重要的是『投入』——有付出就會有收穫,甘願做就不會有壓力。」

「人要記恩莫記仇,有恩才會有愛。換言之,要有感恩心,才能付出愛。」上人敦勉慈青時時感恩父母、師長及社會眾生恩。

「全人類站在同一片土地上,故人與人之間,莫因心靈存在藩籬而對立。」上人表示,人人互愛、彼此尊重,沒有天災、人禍,社會祥和,人生才有品質,也才有幸福可言;寄盼慈青道心堅固,持續凝聚精神與使命,為社會注入清流。


「佛」性人人具


「一直以來,慈濟所做皆在弘揚法華精神,力行《無量義經》。」於北區培訓慈誠委員第一梯次尋根暨精神研習會圓緣,上人開示,《無量義經》即《法華經》之精髓,是適應現今社會不同根機的人間法。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皆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然而,人的品格不同,故要靠修行來修正習氣。」儘管娑婆世界眾生剛強,佛陀仍不斷倒駕慈航,到人間度化眾生;上人教勉大家,人群中好修行,要時時用感恩心、尊重心、愛心,對待一切眾生。

「身在慈濟團體,要懷抱修行的心,時時自我調整。感恩人人是佛、感恩大家有志一同,就能進一步對人人尊重與愛。」

「若人人自我膨脹,地球就容納不下了;要使地球清新、空間廣闊,就要縮小自己。尊重別人,則能走入他人的心坎裏,人人心中有你,才是真正『無相大我』!」上人教示,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中就有度人的力量。

現今世界善惡拔河,上人表示要結合他、你、我的力量,讓更多菩薩湧現!

上人開示於2007年9月2日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491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